
-
2010-05-24, 08:06 PM
#981
我是覺得任何錄音都應該要有空氣感(包圍感),這是當時錄音空間空氣的共振
有如置身在一個安靜的空間不是也能'聽到'空氣嗎? 類似耳鳴,這種空氣的共振應當都會錄進,除非刻意消除,當系統能夠播放出足夠的訊息量,都應該聽得到有如空間轉換的感覺,能不能正確的重播這種空氣感是另外一回事,但都應該要有。
當然如錄音技術或器材不夠好也有可能錄不到空氣,這可能就是葉大講的錄音本身要有空氣的訊息存在,才能聽得到的意思吧。
一支麥克風要比耳朵敏感,而且大部分收音的地方都要比大部分的實際座位要近,到達耳朵消散前的訊息都會被錄進,當然就看後制囉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AndyChu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0-05-24, 08:12 PM
#982
我想抽象點用氛圍來形容比較恰當
訊息量是一個重要因素沒錯
這次在Marten Centre聽他們自己在原場地錄的唱片
一個樂團就在我面前重現演出
但我並沒有被包圍的感覺,而是氛圍100%
-
-
2010-05-24, 09:34 PM
#983
 作者: 小葉
我想抽象點用氛圍來形容比較恰當
[恕刪]
贊成使用『氛圍』或Andy文中的『空氣感』,『包圍感』這一詞我完全看不懂!.... 乍看這個形容詞,我還真的以是電影特效的感覺。
但是我百分之百贊成Andy的文字描述:
我是覺得任何錄音都應該要有空氣感(包圍感),這 是當時錄音空間空氣的共振
有如置身在一個安靜的空間不是也能'聽到'空氣嗎? 類似耳鳴,這種空氣的共振應當都會錄進,除非刻意消除,當系統能夠播放出足夠的訊息量,都應該聽得到有如空間轉換的感覺,能不能正確的重播這種空氣感是另外一回事,但都應該要有。
很多人都親眼看到過我可以在幾十張唱片,盲目測試直接猜中這張唱片是那一個廠牌的那一種錄音方式,其實這不過是『空氣感』的簡單應用而己.....:o :o Andy 說得太好了,『除非刻意消除』,這個就可以區分 EMI FRANCE 與其他;『空氣感』有邊界框燿,別懷疑,一定是DECCA;『空氣感』不見了,對的,就是DG的4D錄音;『空氣感』的頻寛與『樂器聲』的頻寬不一致,這一定是CBS或RCA。當然還有一大堆判斷方法,一時說不完......
-
-
2010-05-24, 09:40 PM
#984
糞圍?!
-
-
2010-05-24, 09:47 PM
#985
大概小弟形容太濫~~包圍感.....不是像劇院這類聲音來自四面八方的感覺~~~
是當聽音響時~~感覺人是在音樂之中~感受它~~享受它~~
-
-
2010-05-24, 09:50 PM
#986
其實每個人的詞彙真的會有很大的落差..
有的朋友到酒店點的妹真的讓我嚇一跳...
-
-
2010-05-24, 09:52 PM
#987
 作者: 小葉
其實每個人的詞彙真的會有很大的落差..
有的朋友到酒店點的妹真的讓我嚇一跳...
有秘辛~~~~~~:O8):P
-
-
2010-05-24, 09:55 PM
#988
例如....恐龍妹....
這是我的要的恐龍妹,可是很多人會不喜歡恐龍妹
-
-
2010-05-24, 09:56 PM
#989
 作者: 小佐
大概小弟形容太濫~~包圍感.....不是像劇院這類聲音來自四面八方的感覺~~~
是當聽音響時~~感覺人是在音樂之中~感受它~~享受它~~ 
包圍感一詞的確容易讓人聯想到多聲道環繞
該說是: 空氣中滿是樂音, 整個空間裡都是音符, 人 就身處於音樂裡
這感受並不需在皇帝位便可得!
-
-
2010-05-24, 10:00 PM
#990
馬哥哥說得讓我想到....

 作者: musk
包圍感一詞的確容易讓人聯想到多聲道環繞
該說是: 空氣中滿是樂音, 整個空間裡都是音符, 人 就身處於音樂裡
這感受並不需在皇帝位便可得!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