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好相反
法國樂團我很少聽到滿意的
卻常被德國樂團電到
Curt Mazur是有名的貝多芬專家
幾年前曾帶德國布商大廈來臺演出貝多芬
是我心目中最佳的演出之一
樂團弦樂音量極為宏大
張力及重量十足
音量要大
基本條件音準要好
只要有人音準有問題
波峰波谷抵消
音量絕對大不起來
而去年Curt Mazur又帶一個法國樂團來臺演出貝多芬
我和市交何老師一起去
半場我們便離開
老實說和我們市交 , NSO差不多
辛苦了Curt Mazur
大歐的貝多芬協奏曲是絕世名盤
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張唱片
大歐實在是太棒了
伴奏樂團是法國樂團
實在是太普通了
以第2樂章為例
一開始弦樂就一直讓人很難受
音準及整齊都是二流水準
後來的法國號及木管也不是一流的表現
Bassoon更離譜
音色難聽,音準完全不同於樂團
卡拉揚有一張柴可夫斯基的弦樂小夜曲
數位錄音版
音準及整齊都到達可怕的地步
整個樂團讓卡拉揚從心所欲的表達音樂
無論是速度變化或是音量表情的變化
都恰如其分且細緻無比又極富幅度
馬利納的版本就變的很背景音樂
無法達到卡拉揚的深刻
我曾經播放給一些職業樂團團員聽過
都表示這樂團被操翻了
我認為音樂不只是表情變化
基本的音準及整齊也要包括在內
音色也是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