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共24頁 第一第一 ... 3456715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41 到 50 共計 237 條
  1. #41
    註冊日期
    2007-05-15
    文章
    753
    Thanks
    0
    Thanked 139 Times in 49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Jenling Chang 查看文章
    低頻:需要很充足及備用功率,配上相稱功率所需缐材、器材本身讯源品质頻宽:18Hz真够低(定很難)、低頻音波形 需要的空間(淺号角低音、中大空間用)(低音波能量聚集、空間深、長度??反弹、撞音必很多)、空間改善。缺其一都不行………。:)
    Tannoy的規格很有趣,截止都標示-6db,不曉得-3db在什麼地方?(think)
    前面的淺號角提高中低音單體效率,兩側的背號角低音,
    要很大的空間,一般家庭環境根本沒辦法再生背號角深沉的低頻,
    只會得到量很多又不沉的低頻,不好搞阿...|-)

  2. #42
    註冊日期
    2007-07-06
    文章
    3,191
    Thanks
    346
    Thanked 827 Times in 411 Posts

    預設

    先恭喜Stone準備升級power amp8)

  3. #43
    註冊日期
    2007-05-15
    文章
    753
    Thanks
    0
    Thanked 139 Times in 49 Posts

    預設

    要克服號角出來的低頻量感,還要幫他準備大空間與牆角,在一般住家實屬不易,
    所以還是乖乖用低音反射式,這也是往後想升級二當家的原因!!

    引用 作者: Jenling Chang 查看文章
    喇叭箱反射音孔(洞)是吸音內箱共鳴,產生第二低音加上正面低音,延伸低頻增加低頻頻宽。箱內迷宫式(Ported)号角,跟直接式号角效果因该不一樣,箱內迷宫音波轉折(不知用何術语)而造成多次、多种内部共嗚(泥浆低音、多次音頻混合音)決不是不好而是這种設计特性,因此精準的变数大(也就是原音低頻变数也大),但低音好聽氣流多,特别是大管風琴音樂是一流的。但不像密避氣垫式,音頻反應比較直接精準。另6db是EQ正常修整範圍內。是用其他所知理念,推理研究。如放在適當較靠近角落、背牆号角聚音方式,该可回升為-3db。(當然是要儀器测試)

  4. #44
    註冊日期
    2007-05-15
    文章
    753
    Thanks
    0
    Thanked 139 Times in 49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usk 查看文章
    先恭喜Stone準備升級power amp8)
    那是兩年後的事情喔!!
    現在只能努力賺錢...|(|-

  5. #45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7,313
    Thanks
    7,666
    Thanked 20,857 Times in 9,319 Posts

    預設

    超高音有別於一般的擺法,反而是靠喇叭表面的後端,主要是若擺前方時,臭酸石頭會感覺到超高音的存在,不太自然,前方的布是原廠就有附的,不過臭酸石頭並非放在上面,而是另外訂製了黑金石來擺放,並用止滑墊,超高音到GLENAIR的跳線使用的是Nordost Flatline,另外一條紅色的則是接地線,連接到GLENAIR,TANNOY的喇叭都有設計接地



    臭酸石頭將超高音設定在最低的分頻點14kHz,效率也設在第二小的值,90.5dB,主要用意是讓超高音從最低的頻率就可開始作用,但又不要作用的太明顯,臭酸石頭不喜歡過於強烈的高音,不過因為調整很方便,臭酸石頭特定將效率調高讓我比較,說實話,我自己是比較喜歡效率高一些的表現


  6. #46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7,313
    Thanks
    7,666
    Thanked 20,857 Times in 9,319 Posts

    預設

    從這張較近的照片可看出GLENAIR的網罩真的非常細緻,不過三層的設計對聲音的確是不太有利,反正平常要聽的時候是將網罩拿下來的,臭酸石頭當然是石頭的愛用者,GLENAIR下方墊了由三片2cm疊起來的黑金石,為什麼不乾脆用一塊6cm高的就好了呢?答案是,太重啦,一個人絕對搬不動,需要6cm高度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GLENAIR的高音位置才會跟人耳差不多齊


  7. #47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7,313
    Thanks
    7,666
    Thanked 20,857 Times in 9,319 Posts

  8. #48
    註冊日期
    2007-05-18
    文章
    11
    Thanks
    0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從這張較近的照片可看出GLENAIR的網罩真的非常細緻,不過三層的設計對聲音的確是不太有利,反正平常要聽的時候是將網罩拿下來的,臭酸石頭當然是石頭的愛用者,GLENAIR下方墊了由三片2cm疊起來的黑金石,為什麼不乾脆用一塊6cm高的就好了呢?答案是,太重啦,一個人絕對搬不動,需要6cm高度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GLENAIR的高音位置才會跟人耳差不多齊

    石板之間的阻尼物為何?避震高招.

  9. #49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7,313
    Thanks
    7,666
    Thanked 20,857 Times in 9,319 Posts

    預設

    遇熱融化的止滑墊...

    順便補充:角墊為日本TAOC的製品

    引用 作者: HIFI 查看文章
    石板之間的阻尼物為何?避震高招.

  10. #50
    註冊日期
    2007-05-15
    文章
    753
    Thanks
    0
    Thanked 139 Times in 49 Posts

    預設

    此為秘技,會把三塊石板變成一塊,附帶一點阻尼作用....
    最下面是6mm厚的泡棉墊...

    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遇熱融化的止滑墊...

    順便補充:角墊為日本TAOC的製品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