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ard Morris / Atlanta Brass Ensemble:
Sonic Fireworks Vo1.I & Vo1.II
CCS 7010 & 7011 33 1/3rpm stereo

這兩張總標題命名為「Sonic Fireworks」專題,Fireworks一般中譯為煙火、煙花、焰火,專輯裡每一首由管風琴、銅管組、打擊樂交織出奇幻音響、意外音彩針有如欣賞變化無窮的火花。




1979年3月,僅僅花了三個夜晚,管風琴家Richard Morris與12為銅管好手( 包括小號炫技名家John Head )、兩位敲擊樂手、指揮Jere Flint與Crystal Clear Records的超級錄音團隊,在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的王者基督大教堂以直接刻片完成兩張「為管風琴、銅管與打擊樂器的音樂」專輯。擔任現場混音錄音的仍是為前兩張唱片「1685:A Sound Odyssey」與「Space Organ」操刀的Pat Malony。

錄音教堂的這部Fratelli Ruffatti管風琴具有三排鍵盤、59個混合音拴,與「Virgil Fox:The Fox Touch」那部同一廠家,來自義大利的Padua,規模稍小,卻也是令人興奮之作。主奏管風琴的Richard Morris正是亞特蘭大人,十二歲即成為亞特蘭大大眾管弦樂團的獨奏家,曾在維也納音樂學院以獎學金受較Nadia Boulanger與Robert and Jean Casadesus門下,曾登上紐約卡內基廳與林肯中心艾麗斯廳,是當代美國管風琴炫技名家。

這兩張專輯總標題命名為「Sonic Fireworks」,Fireworks一般中譯為煙火、煙花、焰火,在聽過這張專輯,筆者認為譯為「音響火花」最為傳神,因為每一首由管風琴、銅管組、打擊樂交織出奇幻音響、意外音彩真有欣賞變化無窮的火花。

唱片第一集A面從著名的「凡人鼓號曲」( Copland )敲開序幕,從大鼓的捶擂、震動空氣的音浪,銅管的穿透、嘹亮泛金的咆哮,定音鼓的俐落、彈跳鼓皮的明晰,即可明白這是一場平衡卓絕的錄音。道地二首「致敬」( Bliss ),管風琴以君臨天下之姿導入,驚人的超低音令人毛髮悚然。第三首「不再有事讓你悲傷」( Brahms ),管風琴與銅管悲憫合唱,有若布拉姆斯「安魂曲」的迷你迷撒。唱片B面第一首是基高特的「大合唱對話」,原曲是以法國風琴(又稱大合唱)的第四鍵盤與整部管風琴對話,Morris的改編曲再加入銅管合唱,結果在層層高潮的管風琴音浪中增添無比燦爛亮麗音彩。第二首是巴赫著名的「d小調觸技曲與復格曲」,是測試管風琴下行音階的「肺活量」,當然也測試揚聲系統的極端頻域與能量,也測試演奏者的速度、準度與詮釋,基本上Morris展現圓滑流暢的技藝,但是仍然不及Virgil Fox的沉穩與動態。

唱片第二集A面從「蘇魯之語錄」( Richard Strauss )序奏開始,沿地滾滾而來又沉又厚的管風琴前導,右後側的銅管群與左後側的定音鼓隨後對答,透過直刻類比錄音,我們可以極真實地感受銅管的傳真音爆與音樂,以及非電子風琴所能表達的「風管」傳音。第二曲是「第五交響曲中的觸記曲」( Widor ),銅管群與管風琴融為一體排山倒海般地陣陣襲來,極為震撼,請特別留意再樂曲開頭由管風琴32呎轟擊管( Bombarde )產生的模擬鼓聲。第三首是「英雄詩篇」( Dupre ),管風琴與鼓號樂隊非常傳神地描繪英雄的事跡與精神。B面收錄三首十八、八世紀曲作,古意盎然又鮮去層出,第一首是「古輪旋曲」( Mouret ),為路易十四時代的戲劇音樂,今改編為管風琴與銅管群的表演,活潑愉悅。第二首是「夏康舞曲」( Couperin ),通常猶大鍵盤演奏,在此改編為管風琴簧管與銅管群的對話。第三首「小號歌調與曲調」極為特別,由三段音樂組成,第一段式獨奏即興小號與管風琴的小號管與銅管的競賽奏,與管風琴齊鳴做慶典奏樂,熱鬧莊嚴,極其精彩。

1979年後,數位錄音崛起,與未見Crystal Clear Records陸續發行直刻唱片,無論如何,在錄音歷史上,他們已樹立多項里程碑,即便制SACD時代,這些直刻唱片的錄音成就永遠不會動搖。嚴肅的音響迷若有機會在二手市場發現這現唱片,請不用懷疑,務必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