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共44頁 第一第一 ... 16242526272836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251 到 260 共計 432 條
  1. #251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77
    Thanks
    3,733
    Thanked 5,918 Times in 1,97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恕刪]老實說,小牡神我也還沒耐心完整的一次聽完過. 有些音樂是一種acquired taste (跟臭豆腐一樣 ). 哈!希望Psycho大不會追著我喊打
    我那有這麼兇?.....:P :P

    既然小牧神不是你那杯茶,那聖方濟的面貌那張更不是了,丟開皮爾奈,改聽奧芬巴哈啦!.....

  2. #252
    註冊日期
    2007-05-11
    文章
    45
    Thanks
    13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預設

    謝謝 psycho and kevintran 的推薦!
    這兩天有繼續聽 小牧神 感受慢慢有比以前好聽. 我能問個笨問題嗎? 曲中有類似鞭子的聲音是甚麼樂器不會真的鞭子吧? 我想確認我聽出每次聲音都不同應該說是位子不同.
    體會錄音的藝術我應該還有長路要走! 但是要感謝 psycho 提供的資訊與心得可以讓我這種菜鳥省下不少摸索的冤妄路以及避免錯失一些真正好音樂的欣賞!

  3. #253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77
    Thanks
    3,733
    Thanked 5,918 Times in 1,97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jackH 查看文章
    謝謝 psycho and kevintran 的推薦!
    這兩天有繼續聽 小牧神 感受慢慢有比以前好聽. 我能問個笨問題嗎? 曲中有類似鞭子的聲音是甚麼樂器不會真的鞭子吧? 我想確認我聽出每次聲音都不同應該說是位子不同.
    體會錄音的藝術我應該還有長路要走! 但是要感謝 psycho 提供的資訊與心得可以讓我這種菜鳥省下不少摸索的冤妄路以及避免錯失一些真正好音樂的欣賞!
    你說的應該是第 5 軌的那幾聲吧?的確是鞭子聲,看看我貼給你的那篇介紹,這段音樂是小牧神『們』正在上課,所以有『教鞭』....

    拉威爾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一開始,也是一聲鞭子聲。

    不過我看《交響情人夢》裡畫的,卻是使用木板撞出來的聲音,這個我就不懂唱片中的聲音到底是怎麼發出來的了?

    其他就客氣了.... 我最高興的就是可以分享很多心得,又有像你一樣的呼應,這樣子寫再多文章都會得滿足.....:)

  4. #254
    註冊日期
    2007-05-11
    文章
    45
    Thanks
    13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預設

    謝謝! 真的是實在的鞭子歐! 聲音怪怪的! 看來要找時間去聽聽你的建議 "我會建議你去找 rendzaw 買那對不到一萬元的C511"
    就不知道 春節假期何時開門營業?

  5. #255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77
    Thanks
    3,733
    Thanked 5,918 Times in 1,97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jackH 查看文章
    謝謝! 真的是實在的鞭子歐! 聲音怪怪的! 看來要找時間去聽聽你的建議 "我會建議你去找 rendzaw 買那對不到一萬元的C511"
    就不知道 春節假期何時開門營業?
    玩到今天才有時間實驗這個鞭子問題.....

    以下結果我還沒有使用c511實證過,請 jackH 兄注意一下了。

    小牧神cd的第五軌之鞭子聲共有五聲,第六聲己經是堅硬木頭的敲擊聲了。前五聲是先連續兩聲,再單獨一聲,再連續兩聲。應該可以聽到『第二、第五』鞭子聲有較長的殘響迷漫在音響空間。

    重點是,鞭子聲出現時,是伴隨著強烈的弦樂器之『撥奏』聲;音響系統不夠hi-fi,很可能無法把『鞭子聲』與『撥弦聲』清楚分開,導致音色混亂而聽起來怪怪的。jackH兄遇到問題會不會是在這裡?....:o :o

  6. #256
    註冊日期
    2007-05-11
    文章
    45
    Thanks
    13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預設

    第六聲己經是堅硬木頭的敲擊聲了!!
    重點是,鞭子聲出現時,是伴隨著強烈的弦樂器之『撥奏』聲;音響系統不夠hi-fi,很可能無法把『鞭子聲』與『撥弦聲』清楚分開,導致音色混亂而聽起來怪怪的。jackH兄遇到問題會不會是在這裡?....
    ------------------------------------------------------------------------------------- 哇! 真是謝謝老師 ! 我的聽感差太多了! 1. 鞭子好像打在水泥地的感覺殘響較短. 2. 第六聲若不是你的說明也分辨出鞭子還是木頭但先前的感覺就正如您所言說不出的怪與前幾聲比較!
    唉! 基礎太差了! 跟您拜個晚年! 祝事事順心!!

  7. #257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84
    Thanked 2,974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Psycho大,今天把小牡神拿出來聽(還是沒聽完,小孩來要我幫忙這,弄那個). 不過,我有仔細聽了第五段. 奇怪,我怎麼覺得那6聲鞭子好像往不同的方向打?第一聲向左,然後第二聲往右一些(左前方),第三聲幾乎是對這我打,再往右,最後的一聲幾乎以經朝後方打了!
    另外,最令我好奇的是,這些鞭聲似乎和樂團是在不同的地方錄的音?!他們的回音的特性很不一樣. 當然,如果我聽錯了,我的爛音響和老耳朵可能是主要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這張唱片的指揮錄完這個錄音之後不久就做古了(5/29/2000  6/2/2000 錄音,指揮於9/15/2000 蒙主寵召). 真可惜,又少了一個好指揮:|:|

  8. #258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77
    Thanks
    3,733
    Thanked 5,918 Times in 1,97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Psycho大,今天把小牡神拿出來聽(還是沒聽完,小孩來要我幫忙這,弄那個). 不過,我有仔細聽了第五段. 奇怪,我怎麼覺得那6聲鞭子好像往不同的方向打?第一聲向左,然後第二聲往右一些(左前方),第三聲幾乎是對這我打,再往右,最後的一聲幾乎以經朝後方打了!
    另外,最令我好奇的是,這些鞭聲似乎和樂團是在不同的地方錄的音?!他們的回音的特性很不一樣. 當然,如果我聽錯了,我的爛音響和老耳朵可能是主要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這張唱片的指揮錄完這個錄音之後不久就做古了(5/29/2000  6/2/2000 錄音,指揮於9/15/2000 蒙主寵召). 真可惜,又少了一個好指揮:|:|
    往不同方向打?這個我還沒有特別去注意,等幾天後再測試。不過,我的經驗的確是:沒有使用本討論串第一篇文章提到的『音場擺位法』,從而通過我提出音場、舞台與定位之測試;那麼即使是同一套音響系統,也可能發生正確的錄音、樂器卻跑來跑去的情況....等我測試後再說!....:o

    那位指揮作古了真的很可惜,我是明顯聽出同樣是盧森堡愛樂,他的指揮特別讓我喜歡。幸好還是有其他同等級的指揮高手存在,否則我就要哭死了....:(

  9. #259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77
    Thanks
    3,733
    Thanked 5,918 Times in 1,972 Posts

    預設 『音、樂分立』的歌劇欣賞 之一:從奧芬巴哈的《天堂與地獄》啟航

    這篇文章寫好很久了,剛剛才發現忘了轉貼到這裡........
    相關的前文是:從『音、樂分立』角度重新理解歌劇的藝術 《前言》

    『音、樂分立』的歌劇欣賞 之一:從奧芬巴哈的《天堂與地獄》啟航

      一切都是從奧芬巴哈的《天堂與地獄》(又作《奧菲斯在地獄》,Orphee aux enfers)開始。玩 LP 時買到這麼一張演奏絕佳、錄音成熟的 MONO 唱片:



      序曲是通俗到不能再通俗的康康舞,連小時候的大型電玩機台都是配上這一首。綜觀網路上的多數評論無非是:沒有深度、氣氛熱鬧、旋律好聽與輕鬆愉悅就好....。這個觀點其實也沒錯,看看這張 LP 的背面,演奏家與出版商確實把這首音樂看得很輕鬆:



      問題就是在於『音、樂分立』。從『樂』的角度來說,凡是具有深厚文化素養下的社會,總不免會有竹林七賢式的憤世疾俗與希臘詭辯家式的嘲諷時事。在當年歐洲最重要的文化中心巴黎,水準最高的知識份子樂於以玩世不恭的態度來面對現世;所以奧芬巴哈把他的嚴肅音樂才華故意拿來嘲諷世情,被別人看扁了也甘之如飴;他一定認為:『反正總會有人知道我的真正實力......』。

      同樣的,掌握文化動脈的高明演奏家也跟著搞笑戲謔,出版的唱片也隨之如此。於是搞出這張封面像A片一樣的唱片,內容卻是最頂級的MONO錄音藝術、最科學的唱片版位與最完美的樂團合奏能力。這樣的音樂與演奏,本來就是意圖嘲諷自命清高的藝文人士與社會上的道德高調。不過,我得承認從一個藝術心靈的嚴謹立場,至少從米蘭昆德拉的文學看來,嘲諷諧謔必定會面對心靈危機的;這或許正是羅西尼晚年的宗教音樂與奧芬巴哈自己的《霍夫曼故事》,想要走出的心靈困境。



    --------------------------------------------------------------------------------

      然而,既然要看搞笑戲謔,為什麼不直接了當地觀看毫無水準的八卦劇?這就是『音的層次』了。藝術這種東西除了心靈的滿足外,它本身有純粹美的自明需要。也就是說,明明吃下去的食物都一樣,但是裝飾漂亮的餐點硬是更好吃;明明房子能住就好了,但是裝潢合宜硬是讓人更加神清氣爽。純粹美感的需要,導致就算只想滿足低水準的搞笑戲謔,也得呈現出高水準的音樂自身之美。所以我們再次學會『音、樂分立』,專注在音樂本身的美感,先不談音樂詮釋的精神與情感。

      於是透過偉大的巴黎拉慕魯樂團與成熟的MONO錄音,我聽到這首通俗到爆的康康舞原來這麼地『精緻』!從『樂』來說它只是熱鬧又好聽而己;從『音』來說,它適切地把木管與弦樂混合,再加上適時點綴的敲擊樂器,產生的音樂美感完全是莫札特《魔笛》的進化版!可以想見莫札特若生於該時該地,《捕鳥人之歌》會如何地精緻(當我初次在網路上發表這個觀點時,還不知道原來羅西尼把奧芬巴哈稱之為『香榭麗舍大道上的莫札特』呢!)。

      這種對『音』的重視,導致歌唱家面臨非常嚴苛的音之考驗:他/她們必需清晰明確地唱出法語各種母音子音,如此才能搭配樂曲的精心設計(這部份我會在下一篇文章詳述);他/她們甚至得發出各種『怪聲』,一方面滿足劇情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搭配管弦樂。



    --------------------------------------------------------------------------------

      笑死人的《蒼蠅之歌》可以說是最佳示範。故事背景就只是荒淫的宙斯變成一隻黃金色的蒼蠅去誘惑奧菲斯的老婆 Eurydice,歌詞內容只是宙斯暗地說話與 Eurydice 贊嘆黃金蒼蠅的好看並抓住它;但是從『音』來聽,才能聽出這段笑劇中對這兩種人極致的嘲諷。

      音樂開始後沒多久,變成蒼蠅的宙斯就開始『滋......』表示飛過來了,背景弦樂的急速反覆音就像昆蟲振翅,而 Eurydice 則表現出看到驚奇可愛之物的天真無邪少女之聲。為什麼就是會出現天真無邪之感?因為宙斯的『滋』隨之混合著長笛的美麗旋律,再讓 Eurydice 接下這段旋律。長笛本身的音色就是最接近純律的,理所當然出現天真無邪似的感受;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這段是使用雙簧管,聽起來一定變變成蕩婦卡門飛撲上黃金蒼蠅了。

      再來進入進行曲風的樂段;隨著宙斯的『滋』與弦樂獨奏的合奏音色,不必看劇情也知道這隻蒼蠅一直環繞著 Eurydice 挑逗她;隨之 Eurydice 的歌聲越來越從天真無邪走向嫵媚挑情,原始歌詞反而沒有『音』本身這麼露骨。最後,歌詞上說 Eurydice 抓到了黃金蒼蠅然後高興地跟著一起『滋』;但是請注意管弦樂卻是用情歌一般的音色旋律包圍著兩個人的『滋』,分明是描述兩人搞上手了嘛!到此階段,Eurydice 的歌聲己經從嫵媚挑情轉成淫蕩不堪了。

      這套《天堂與地獄》唱片的封面,證實我上述看法也是有人認同的;這套CD是我推薦錄音甚佳、演奏不錯的版本:



      所以這段音樂,如果男女歌手沒有主動地控制音色,不惜發出『怪聲』,根本不可能有這麼精彩的音色藝術水準。一定會有樂友質疑:一段A片級的音樂有什麼好注意?這正是『音、樂分立』要學習的進階級古典音樂欣賞角度。

      如果無法分辨出純粹的美感,從古到今有多少類似的諷刺作品,為何只有奧芬巴哈可以留下來?這正是『音』的普遍性:它若不是呼喚普遍人性的美感需要,以這麼通俗的樂之內容,當然不可能成為經典。此外,就算基於各種『樂』的理由不認同這種音樂,但是最偉大的《霍夫曼故事》同樣使用類似的『音』,《卡門》也是一樣;認為《卡門》是經典,卻聽不出《卡門》與《天堂與地獄》的音色藝術是類似的,這就是只重視『樂』而不重視『音』的偏差了。

      不重視『音』只重視『樂』,後果就是演奏的基本美感會逐步喪失。我己經寫過太多文章證明喪失鋼琴基本音色美感的唱片問題、喪失管弦樂合奏音色美感的唱片問題,沒想到這樣『音、樂分立』的訓練下,讓我四十多年來排拒欣賞人聲的壞習慣下,居然一下子就找到進階級的人聲藝術欣賞角度:把所有的子音與母音清晰唱出,甚至隨著劇情改變音色本質,這都是歌劇演唱家與歌劇唱片應該要表現出來的。否則,人聲只是一種音域有限的低性能樂器,最後只能比誰的音域高了。可惜當前流行的古典音樂歌劇唱片,歌手不重視音的能力在先,錄音修飾把所有子音通通修掉了在後;甚至導致人聲的音響快感,1960之後的立體聲錄音比1929的MONO錄音還要差。這些現象以後都會一一詳細說明。

      所以我又回到這首《天堂與地獄》,仔細品味其中人聲與管弦樂混合音色的藝術風格。本來以為找到一張稀世唱片,特地去新天新地唱片行想吐槽林主惟先生;結果當然被高手拿出來的唱片海K得一蹋糊塗:


    廠牌:ANDROMEDA / 編號:ANDRCD5087

      這套唱片,演奏水準與上述 LP 完全不分上下,而錄音(轉錄)水準硬是遠遠贏了一大截;這是得獎的1954錄音之第一版LP與1953錄音的現代轉錄CD相互PK呢!也就是說,『現代轉錄藝術』永遠贏過 LP 與 CD 之爭。只要音響系統夠正確,這套唱片就可以聽到完整的三D音場,層層分明的舞台深度與左右定位;唯獨比現代錄音窄一些、大聲合奏時亂一點。最重要的是,從奧芬巴哈的《天堂與地獄》,我學到法國歌劇非常強調主唱者的人聲與合奏樂器是『平行式的處理』,絕對不能讓主唱者變成獨大。

      這種音樂特性導致錄音(轉錄)是否正確樣變得非常重要;錄音不夠HI-FI、轉錄不夠水準,獨唱的人聲與背景的樂器就無法清楚分離出來,導致得不到真正的音樂旨趣。先前的LP,明顯樂器與人聲沒有明確分離;而這套CD相對改善甚多。於是,在重視音色藝術的演唱者與管弦樂團之下,我完整地欣賞整首作品的『音』,學會分辨法語歌劇對咬字清晰的嚴格要求。雖然我自己是有史以來外語能力最差的呆子,任何考得上大學的學生應該沒有人的英語程度輸我;但是這種『音』的欣賞與語言的語意本身一點關係都沒有,而是跟音樂家有沒有掌握語音的韻律而設計與之配合的音樂有關。所以即使完全聽不懂法語、看不懂唱片幫忙翻譯的英文,照樣可以完整地吸收音樂本身的『音』之美感。

      至於要不要去知道《天堂與地獄》到底在嘲諷什麼?歌詞內容究竟是什麼?雖然對於音樂欣賞也有助益,但是就讓對『樂』有興趣的愛樂者去傷腦筋吧!...:)

      從奧芬巴哈的《天堂與地獄》(Orphee aux enfers,1858)啟航,不管是《美麗的海倫》(La belle Helene,1864)、《巴黎人的生活》(La vie parisienne,1866)與《The Grand Duchess of Gerolstein》(1867)都充滿著動人的音色藝術;即使是最粗俗的La Perichole(1868),卻隨著寫實主義的傾向而產生嚴苛的歌唱藝術水準,最後才有《霍夫曼故事》這麼偉大的絕世作品。要說奧芬巴哈的音樂沒有深刻內涵,那只是沒有掌握音樂的本質意義而己,無怪乎偉大的小說《金瓶梅》也只能被當成色情書刊了。

      因此這是一個挑戰性的開始:到底聽到了『音』?還是聽到了『樂』?對歌劇演唱可以要求多高明的演唱水準?這都會在日後文章一一體驗。

    (END)

    再來想寫《美麗的海倫》、《La Perichole》與《The Grand Duchess of Gerolstein》,又要慢慢想啦!..... 不過,從進階級的角度,《天堂與地獄》的確通俗又迷人,但是從《美麗的海倫》之後,藝術水準與管弦樂技巧不知贏過幾萬倍,讓奧芬巴哈從法國作曲家變成全人類共有的偉大音樂家。當然了,也造成他的音樂演奏技巧極為艱難,一般英美或德奧樂團演奏起來一定會把『奧芬巴哈』演成只有『奧芬』沒有『巴哈』,所以就見識不到奧芬巴哈這幾部輕歌劇在音樂水準上與華格納完全相同水準的偉大。不過這講來簡單,寫起來又要落落落落落......長了,救命啊!

  10.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11. #260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77
    Thanks
    3,733
    Thanked 5,918 Times in 1,972 Posts

    預設

    古典音樂精品:法國音樂家的管弦樂作品

    這篇本來放在音響區,但是聽越多次、越考慮它實在非常適合『入門』古典音樂進階級作品的好示範,所以決定把全文與介紹通通放在這裡....:)

    以下是原始文章:

    推薦一套EMI FRANCE超級便宜大全集,但是有很多陷阱

    早知道 EMI FRANCE 最近陸續出版的便宜大全集是『自暴自棄』之作。但是,正因為自暴自棄,所以轉錄根本懶得加料,於是讓『特殊』音響取向的發燒友與愛樂者可能因此得到超值之路。

    我要『但書』推薦的是這一套 Plasson 大全集:
    http://www.books.com.tw/exep/cdfile.php?item=0020143998
    普拉松指揮法國管弦名曲大全集 / (37CD)
    Musique Francaise Coffret / Michel Plasson (37CD)


    第一推薦理由是:管弦樂是法國的古典音樂遠遠高居歐美社會最高頂點的最好證明,這套唱片中的法國音樂家從白遼士一直到 Dutilleux,讓我幾乎再也無法欣賞非法派的管弦樂了。

    不大推薦的理由是:這套唱片中有三個錄音師,水準他xx的『相差甚多』!!而且是最佳錄音高手的錄音最少、最鳥錄音師反而錄音最多......要不是看在有些曲目錄音太少的份上,其實聽音樂何苦為了省一點錢聽得這麼辛苦?... 直接買新天新地的正確錄音唱片爽快太多了!....

    特殊理由是:普拉松是指揮頂尖高手,但是圖魯士樂團在我個人偏好是略次一點的;再加上不知如何兩者的組合有點太『美』而不夠『活』,所以不建議當成最終示範版本。

    最強烈推薦是馬格納 Magnard的交響曲全集,好像也沒有什麼法國正版的選擇了....

    以上是從音樂來談,從音響來談的話,就有很精彩的可以說了....:)

    便宜大全集最大的問題就是低價材質的『躁感』,再加上原始錄音再差都比其他大廠好太多,所以造成很可怕的殺音響效果:只要cd音響系統有任何一環節加料,就會『凸顯躁感的難聽』而『壓縮原始錄音與不加料轉錄的活生感』,於是這套超值大全集就會變成無值大垃圾.....

    在我的五十萬元音響系統,只要把全套系統中的訊號線從五萬元級降到兩萬元級,就會開始覺得超值變成垃圾了....:P

    最精彩的是與相同錄音的 LP 相比:剛好我有四張:








    拜 CD 材質雖爛、但是轉錄絕佳之故,CD 居然與 LP 打得平分秋色!....8)

    最好玩的是,無論是 CD 還是 LP,都出現可怕的殺音響現象:兩萬元訊號線接在唱放與五萬元線接在CD相比,CD >>> LP,證明 LP 是呆子;五萬元訊號線接在唱放與兩萬元線接在CD相比,CD <<< LP,證明 CD 是垃圾.....:o :o

    當初拿過法朗克的d小調交響曲 LP 去 rendzaw 那裡播放,結果覺得不是最頂級、活生感略保守了一點........現在有CD比較之後,我猜測是有人的線材被痛宰啦!.... 這麼可怕的殺音響 LP 要賣給誰聽啊?怪不得這些法國唱片廠很快地通通放棄 LP 只出版 CD 了!不是誰好誰壞的問題,而是從頂級錄音的立場,LP會非常非常地曲高和寡、會倒閉的....:P

  12.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