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材]Telos黑系列開箱
看著身旁的燒友一個個陷入Telos毒窟中,終於忍不住入手這個只有金系列五成以下售價,但卻具有八成以上功力的黑系列,小林的線材調音技術並沒有因為是黑系列而有所打折,同樣純銅配重環、插頭全數奉上,扭力調音也一樣徹底實施,甚至出貨前照樣用的最新研發的RUN線機煲過,旗艦待遇一樣都沒偷。
剛收到貨,就先貼幾張開箱照跟大家分享分享吧!
收到一大箱,非常重,幾條線怎麼可以這麼重!

精密儀器?!

開了開了!整齊排列五大盒。

四條電源線,一對喇叭線,從訊源、前級、一對後級、喇叭整套西裝(還缺訊號線這件褲子...)。

喇叭線外盒標籤。

電源線外盒標籤。

疊疊樂?!

亮晶晶的Telos Logo

電源線開盒!

喇叭線開盒!

附贈的黑金RCA保險套。

一盒十顆,足夠五組RCA端子使用。

一樣是純銅製品,表面處理精緻,內襯有鐵氟龍,高度絕緣的特性對於抑制雜訊有正面的幫助。

老鼠都說讚?!

電源線,灰色隔離網搭配黑金色調,低調奢華。

電源線插頭,出廠的保護膜還沒撕掉。

黑系列配重銅環。

喇叭線配重銅環。

喇叭線鍍金Y插。


純銅鍍亞黑鉻的電源插頭。

聲音等RUN個幾天再來細細品味,光看線身就爽度十分,音色部分相信也會是很厲害超值的表現!
-
-
為階段性的體驗Telos黑金線材,我從訊源開始更換電源線,從頭到尾我只用了二首曲來反覆做比對,希望可以得到更清晰的對比。
才剛換上第一條訊源的電源線,竟然就像撥開一層紗一般,中高頻的結像更加清晰自然,低頻也維持了同樣的質與量,這時才意識到原來我過去少聽到了這麼多的細節,很難想像只是一條電源線的差別,竟然比我過去換訊號線所帶來的改變還大,驚喜之餘也更佳期待接著把手邊的黑金線全換上會是怎樣的光景?
在換上前級的電源線後,中高頻的立體感與細節更加豐富,同一首曲歌唱者的聲音竟轉變為略微沙啞,本來還以為是雜音,幾次重複Repeat後確定這是歌唱者本身的聲音本質,竟然前級在換上黑金線後,挖掘出了演唱者喉嚨深處的音色細節,很讓人不可思議這只是換上二條電源線的差異。
再把另外二條黑金電源線換上Mono-mono後級,整體的音樂平衡性更好了,不再是無度的強化中高頻質感,而是全頻段的動態放大,頓時會以為是音量開大了,但音量從頭到尾可沒有變動過,我想是延伸的動態細節產生了這樣的錯覺,此時呈現出來的高頻特性雖沒有原本使用的Siltech SPX-30MK2呈現的纖柔質感,但卻是表現出有如照妖鏡般的全頻段敏銳反應,器材特性一時全被挖掘了出來,在這個狀態下很容易就聽出系統整體上的缺陷。
最後上了黑金喇叭線,同一首曲又出現了之前沒有感覺到的共鳴效果,中頻的穿透力更強了,演唱者直接飄到了耳側舞台深度增加了不少,但寬度感覺較原本使用的PROCO 10-2 MK2廠線窄,速度感倒是增加了不少,鋼琴擊弦傳遞到響板的重量感更具體,似乎平衡、真實是它一直想要呈現的重點。
目前還在習慣這組線材所帶來的改變,讓我的系統產生如此明顯的變化,它挖掘出來的細節量驚人,不得不佩服Telos製線技術在產品面的呈現能力,黑金系列的售價相對其他系列的線材平實了許多,想體驗Hi-End線材的朋友千萬別錯過這系列C/P值極高的產品。
使用中的黑金喇叭線
-
-
小林兄的均衡調音技,是我奉行不悖的!
只是...唉!沒那麼多coco;(
原本之前想買的一些調音物品,到現在還是沒能入手...
-
-
看了友站的幾篇"白蛇傳"後,又看到ericc0922大的看箱文,想到我的Olive 4HD的電源線還沒準備,最近小朋友出走太多了...看到Telos黑系列的電源線大家用過都說讚!,
前天晚上就跟林兄訂了一調來試試看.
今天下午收到林兄的電話,說要幫我送線來,順便可以幫我調整系統.
不過的我新音響架跟電供都還沒來,Olive 4HD也還沒到. 只好辜負林兄的好意..(可以等我系統到位再幫嘛...)
從林兄手上接手到Telos黑金電源線,不會吧!..好大一盒
(看網頁上的還沒太大感覺,我背景的地磚是30x30)

我訂的是1.2M

開箱!


打開盒子後,線身上的公/母頭部份好重.很有質感.



限量贈送的黑金RCA保護蓋

目前系統中以耳擴-CORDA PREHEAD MkII SE對電源線最敏感,所以先換掉耳擴的電源線.
在熱機半小時後,跟原先舊的電源線-KingCable 純銀電源線(舊版單蕊線)作了A/B
Test

初試如下:
KingCable 純銀電源線
高頻明亮,比較動感,聲底比較緊+快
Telos黑金版電源線
高頻柔順,比較有光澤
形體感比較明確,音場大了一點點?
低頻多了點肉感..
整體主要差別在KingCable比較乾瘦且繃緊一些,Telos黑金比較有水份&肉感,
然後試著把INS-BS plus墊回去後聽了一下Telos黑金,速度感變快了.不過聲底虛了一點?
試了幾種墊下面的墊法.聲音總是有點不太對. 之後就拿掉改墊上面.不過變化不大..
看來墊材的搭配部份還要再多試一下.
看到大家都貼了模型照,我也來貼2張!
公 / 母 頭的差異!

黑金你OT了!

---------------------------------------------------------------
試到剛才發現一件事..VR在同樣的9點鐘方向的音壓及音量變大了..:O
難怪比較不耐聽....(無法連續聽太久..)
考慮要不要再把INS-BS plus墊回去.....或是用黑檀水晶錐來調整一下...
(待續)
-
-
 作者: Rendy
試到剛才發現一件事..VR在同樣的9點鐘方向的音壓及音量變大了..:O
難怪比較不耐聽....(無法連續聽太久..)
考慮要不要再把INS-BS plus墊回去.....或是用黑檀水晶錐來調整一下...
(待續)
剛上Telos線時我也同樣有音量變大的感覺,但聽了幾小時後發現其實是中高頻形體更突出了,樂器或人聲感覺像是往前站,因而有音量變大的錯覺,其實是質感與細節的增加帶來的。
-
-
今天試了幾首,來比較鼓聲,發現Telos黑金在低頻部份的量跟質比KG純銀少很多...
鼓聲及其他低頻的樂器有很大的差別,質的部份是不錯,不過下淺的深度,量,力道,Q度差很多...
有點虛掉的低頻...這個部份問題很大(sweat)
(已經RUN了20小時)
(待續)
-
-
音響的過程中,最基本是從中頻開始,而非2端,這點必須了解,等聽到某種程度後,就會了解 為何如此說.
功成何必在我
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之日
離開之時
-
-
 作者: harrisonlin
音響的過程中,最基本是從中頻開始,而非2端,這點必須了解,等聽到某種程度後,就會了解 為何如此說.
這是否會是對聲音有比較正確而接近真實的認識呢?:^)
-
-
 作者: remo
這是否會是對聲音有比較正確而接近真實的認識呢?:^)
會慢慢了解一些聽感和看法.
功成何必在我
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之日
離開之時
-
-
 作者: harrisonlin
會慢慢了解一些聽感和看法.
我大概可以了解!
不過其實我入門的前後時期,就是最喜歡聽那很沉Q的低頻〈超低頻〉,跟那自覺得很清晰的高頻!也玩過EQ,也都是在這兩端做調整,不過也因為在網路上不斷的吸收別人的經驗,調EQ就越調越往中間去用心,到最後不用了!
其實好的聲音,真的就是所謂的“平衡”,乍聽好像沒什麼感覺,但音量是個關鍵,調整至適當的音量,就能聽到對比、動態,而且不刺耳,還越聽音量轉得越大聲卻還是不覺得轟耳朵,很奇妙!:o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