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9-08-05, 11:31 PM
#881
-
-
2009-08-05, 11:55 PM
#882
 作者: wei123wei123
小弟的試驗是針對C521,喜好是QUTTO+那種聲音,
當我的擴大機不變之下,YG設計應該沒有問題拉,他在設計終就已經有考慮到要使用相位一製的擴大機,
無意冒犯,我針對的是我買的C521,不是YG,當然在於探討大家都會意見,因為設計考量不同拉,
只是小弟陳述一件事就是喇叭內箱若是無法呈現20HZ,那麼單體表現出來在外放到空間能呈現出的20HZ又多少呢,
小弟意思是小弟的喇叭,若是因為箱子無法把振膜的能量釋出,勢必會影響到單體本身的運作,
造成另一種失真,太難解釋拉,
叫PSYCO老師拿FY的CD去放就知道,有的鋼琴音出不來,指單單C521而言。
因為是和SCS對話,話中難周詳,請見諒。
五吋單體能發出的低頻頂多下到55-60Hz左右,開個孔也只是增加量感跟多一點延伸,鋼琴最左邊那個鍵大概是26Hz所以有些鋼琴聲當然出不來........:^):^):^)
-
-
2009-08-05, 11:58 PM
#883
-
-
2009-08-06, 12:19 AM
#884
對C521小弟不再回應,已經夠好拉,
小弟已經弄得很好拉,小弟說過小弟淺見,每個人的空間還是有差異,
很多東西大家自己玩八,畢竟人外有人,1萬要打5萬,不可能拉,
國產要打精雕細琢不太可能,每個價位都有好東西,
每個廠商的東西有用心就是好拉,那裡知道PSYCO沒事去店訪,
才會拖出國產廠商,單純的分享以後將只會在唱片拉,
對大家抱歉,只是對於國產的東西感到可惜,沒有辦法在更上層樓。
剩下不再回應,反正EMI FRANCE是好唱片拉,只要大家用心就會有好聲音,
畢竟每個人喜好不同,每次都要用價位來說,實在難以苟同。
國貨真是有時後都被商人拿來當作賣自己人的噱頭,但是真正有鑑賞能力時,
希望國貨還是要有長進,不然我遇過的都是走向市場取向,
希望大家能利用這些CD,製造出真正的好東西,不要讓古典樂聽起來沒高沒低,
也許是奢求八,也許這種東西要靠自己多多玩,玩到後來都要靠自己巴。
真的希望國貨能在進步,聲音再弄好一點也許就成了藝術價值,也會有口皆碑的。
(PS:小弟耳朵已經被養壞拉,因此要求也是達到最嚴苛的標準,用那些可怕的CD,
遲早會造就大家的器材取向,轉錄跟錄音技術決定了也可以知道器材高下,
所以請大家見諒。)
小弟是用FY當作指標的,請問大家這是多少錢的等級阿,是十萬還是百萬還是千萬。
-
-
2009-08-06, 09:31 PM
#885
現在的中壢音響室如下:

LP 的調整約略告一段落,重新復習先前的聽感有沒有被打槍....
現在 CD PLAYER 與 LP 相比(當然是使用相同錄音),反而是 LP 多一點骨少一些肉;簡而言之,LP 完全走向 HI-FI 性能。不過 CD 在昨天大幅升級,把 TDA 1541A 升級成 TDA 1541單皇冠。羅啟良老大是一點都沒有把握會有升級效果,純粹是玩玩看。結果出乎我意料之外地差很多:就是差在『骨』極小幅進步的情況下,肉明顯變多。結果 CD 又升了一級,CD + ORTOFNO 8N 線的 HI-FI 性能又追得上 LP + ESPRIT STRUCTURE 4 了。
還有,LP的超低頻之音色與空間層次感,一直都無法追得上CD;這真是令我大為驚訝;下次要拿我的無敵改裝CD去電 rendzaw 與 scs,到時要好好測試這個變項....
所以我還是與之前意見相同:便宜的HI-FI,CD最超值;願意花錢走 HI-END,而且追憶六十年代的黃金錄音,可以試 LP;那一個真的比較好?等我花了一千萬元玩遍頂級音響之後再說....:P CD 與 LP 之比較完全不重要,真正最重要的是『錄音』。
重新把先前被打槍的貝多芬 LP 拿出來:

上面這張是大花陳賣我的,看起來好像跟下面這張差不多:

價格差了兩倍,聲音差真多!應該是『版位』的差異。如果喜歡這種英式風格的轉錄,大花陳那裡雖然較貴,但是專業有價,如果我愛英國版一定強烈推薦大家去大花陳那裡買,免得像我一樣為了找出版位原則而買了一大堆驗試用的LP....
問題是從我的錄音藝術觀點,我仍然強烈覺得英國轉錄真的是加料失真。

上面這張是好樂團、好指揮,聽起來也是絕妙演奏。問題是錄音與版位都嚴重失真,聽起來比192X的MONO錄音還要難過,嚴重干擾音樂欣賞歷程。仔細一看,英國版....#$&^$^(.....(sweat)

這張是超級指揮約夫姆,阿姆斯特丹樂團也不錯,但是遇到PHILIPS這種音色完全不正確的錄音.....;(
最後還是乖乖聽 EMI FRANCE 錄音,就算是略有點缺陷的日本版也遠遠贏過英國風格:

撿到一張超級鋼琴家的 LP,Clidat(又是女的!法國的男人真是沒三小路用!)演奏李斯特。錄音不錯,演奏技巧直接把當紅的季弗拉(男的)打下台,可能海德席克都未必是對手。

CASSIOPEE 廠牌裡演奏極佳的 Eva OSINSKA(又是女的!),聽說是美女:

同時比較 LP 與 CD:蕭邦的圓舞曲集

LP 的聲音比 CD 瘦一些(!?不懂),但是表情比較細膩,小聲轉大聲或是大聲轉小聲會從容一點。但是鋼琴的最低鍵一敲下去,LP真的很吃虧。
拉威爾的三重奏之慢板樂章,一直出現最低的DO音,32.7 HZ,我的系統聽起來跟真的鋼琴相差無己。或者說,整首音樂的低音之『音質徹底保持一致』,所以通過測試。為此我一直等著新天新地能開始賣錄音超棒的本樂曲,昨天一去,終於賣了! 

上圖的 LP 是現由上揚代理的 CALLIOPE 之日本版,這張LP錄音太令我驚嘆了,等著拿來玩任何發燒友的LP系統....:o 曲目為拉威爾的《吉普賽人》、鋼琴三重奏與小提琴奏鳴曲。
由上到下,由右到左,分別是: EMI 的拉威爾室內樂集、PRAGA的拉威爾室內樂集(無這首鋼琴三重奏真可惜)、ERATO、最新出版的 Fuga Libra 與 Tosi。
Fuga Libra( fl ) 是比利時廠牌,演奏與錄音雙絕。但是稍稍有點比不上 SOLSTICE/Fy 與 TIMPANI,主要在『聚焦』的清晰度與能量感。不過只輸一點點,所以比起 EMI FRANCE 當然還是強之多多。
音樂的演奏水準我後再詳論,先談錄音。唯有正確的錄音才可以把最低的DO音 32.7 HZ 錄得完美無缺,充分展現一台大鋼琴整個琴身隨著超低頻共鳴。上述多張 LP 與 CD 相比,正是我所以感嘆『鋼琴的最低鍵一敲下去,LP真的很吃虧』的主因;隨時等著好好驗證這個問題....:)

我們玩音響可以強調大動態大對比,相對的,小動態細膩表現絕對不是『小聲聽而細節清楚』那麼簡單!只要把這首三重奏的慢板樂團從頭到尾聽完,看看聽到了小提變化多少音色、大提琴變化多少音色、琴變化多少音色.....再聽聽有沒有從大聲到小聲都有一台明確的大鋼琴橫陳在後(琴鍵郥是縱置),稍大的一隻大提琴在右,稍小的一隻小提琴在右。OK,這才配叫做『微動態很清晰』。要通過這種微動態判準,我看又要掀起腥風血雨了.... :P
-
-
2009-08-06, 11:32 PM
#886
 作者: psycho
現在的中壢音響室如下:
[恕刪]
CDP要過黃大那關不容易,晶片只是5534,studer740被巴假的還是聲音比較差那台,1541a系列的我有三台,CD960改到一半................
-
-
2009-08-07, 10:06 AM
#887
現在 CD PLAYER 與 LP 相比(當然是使用相同錄音),反而是 LP 多一點骨少一些肉;簡而言之,LP 完全走向 HI-FI 性能。不過 CD 在昨天大幅升級,把 TDA 1541A 升級成 TDA 1541單皇冠。羅啟良老大是一點都沒有把握會有升級效果,純粹是玩玩看。結果出乎我意料之外地差很多:就是差在『骨』極小幅進步的情況下,肉明顯變多。結果 CD 又升了一級,CD + ORTOFNO 8N 線的 HI-FI 性能又追得上 LP + ESPRIT STRUCTURE 4 了。
還有,LP的超低頻之音色與空間層次感,一直都無法追得上CD;這真是令我大為驚訝;下次要拿我的無敵改裝CD去電 rendzaw 與 scs,到時要好好測試這個變項....
所以我還是與之前意見相同:便宜的HI-FI,CD最超值;願意花錢走 HI-END,而且追憶六十年代的黃金錄音,可以試 LP;那一個真的比較好?等我花了一千萬元玩遍頂級音響之後再說....:P CD 與 LP 之比較完全不重要,真正最重要的是『錄音』。
(恕刪)
psycho 兄: 將 CDP放在LP 的左邊那些"肉"阿"骨"阿"表現不知會不會更不同。您追求的最高訊息量也試試把CDP的衣服(上蓋)八了。:P:P:*
-
-
2009-08-07, 12:10 PM
#888
 作者: psycho
今天又去了新天新地,除了買一堆『CD』外,主要是聽聽看『RUN開』的 AUDIOMAT OPERA 推 PEL ALEGRIA,糟糕了...........
(圖片後補)
先前一直覺得我的中壢音響室好過新天新地,自己猜想可能五坪的空間表現勝過三十坪。結果今天聽到『完全RUN開的 AUDIOMAT OPERA』,才知道他X的我還是差個十萬八千里.....;( ;(
有去聽過的網友請注意:現在可以公布一個小秘密了,那就是,其實我一直有告訴主惟,低音推不出來、高音有削減,當時以為 AUDIOMAT OPERA 根本推不動 PEL ALEGRIA。主惟偷偷稱贊我的耳朵果然厲害,大家都說好,只有我說有問題,偏偏他也聽出有問題......:P
於是與法國原廠溝通多次,原廠保證絕對是輸出變壓器沒有 RUN開;這下子耐心一等,真的 RUN 開了,今天去聽,哇!我太嫉妒 bluelounge 了!約三十萬絕對值得!
…中略……
推薦對我的『錄音藝術』理論有興趣的發燒友去『現在的』新天新地試聽,請注意,一定要聽 AUDIOMAT OPERA 推落地的 PEL ALEGRIA,而且一定要先熱機一個小時後再聽..... 
大家好,我是新天新地林主惟。我來更正補充一些資訊。
AUDIOMAT OPERA 與 PEL ALEGRIA 的搭配,一開始是相當不錯的,但隨著ALEGRIA逐漸熟化,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小問題,其中最令我在意的是抖動的問題,在許多方面,包括喇叭本身、空間以及全頻段在大動態大音壓時的抖動感,我很直覺的認為這個問題是喇叭、空間與搭配上的缺陷所導致。(不過大家別想得太嚴重,實際上大部分人都沒感覺到,而且還相當滿意這時的聲音表現)
我先詢問了PEL先生,他的答覆是「喇叭未RUN開」以及「擴大機推不動」,告知擴大機是AUDIOMAT OPERA,他表示此搭配是沒有問題的。
詢問AUDIOMAT所得到的答覆一樣,OPERA驅動ALEGRIA沒有任何問題。而討論另一件有關變壓器的問題時,AUDIOMAT向我特別強調了他們所使用的變壓器「非常高級,需要一些時間」。
其實這類管機的變壓器都需要長時間的熟化,這也就是管機越聽越好聽的原因,但變壓器的熟化與前述聲音問題無關,這點是必須澄清的。
其實諸如抖動等問題並不只存在於OPERA與ALEGRIA的搭配,而是店裡所有的組合都有,只是在最大系統上更為明顯罷了,我作了一些空間的處理,但並不積極,原因是我直覺的以為這問題的根本出在器材本身。我在一年多內同時使用了五部擴大機與四對喇叭,頻繁的更換、搭配、測試,並沒有真的讓某組合較長時間的穩定發聲,尤其是AUDIOMAT這類純管機。
所以我使用了「穩定」這一詞彙,來描述目前的聲音表現狀況,跟之前有著相當程度的性格與性能上的差異。我認為這需要從整體來觀看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
聲音走向上的搭配性是可以憑藉著對音樂的敏感與直覺來認定的。推力等性能上的搭配性則需要更長時間的搭配測試。
許多人說我從JMR跳到PEL,是捨音樂性就音響性,他們並不清楚所聽見的JMR OFFRANDE組合已經在我家裡唱了好幾年,同樣的,我必須給這些組合一些時間,也請各位將之當作一個過程而非結論。(這是通則,試聽音響不應該一次定生死,如果店家不會給壓力,那就多去幾次吧)
-
-
2009-08-07, 12:21 PM
#889
所謂「EMI FRANCE的錄音」與「新天新地的錄音」,有什麼不同?
我想,所謂新天新地的錄音,是指新天新地所代理的法國廠牌的錄音吧。
那麼,這兩者是相同的。
EMI FRANCE也有現代錄音,而新天新地的法國廠牌也有老錄音,都是法國錄音,觀念與執行方式都在相同傳統之下,只是出版公司不同罷了。
拿A.CHARLIN這個廠牌來說吧,夏蘭先生錄了一輩子的音,一部份賣給了EMI,另一部份以他自己的名字為廠牌出版,同樣都是五、六○年代錄音,有什麼不同?
BNL的老闆從六○年代就開始錄音,SOLSTICE的老闆也在七○年之前就開始錄音,他們的錄音又該算是老錄音還是新錄音?
李帕第死的時候只有33歲,他算是大師還是新銳?算老輩還是新輩?李帕第去世的時候,樂菲碧是52歲,她在80歲之後所做的數位錄音又算什麼?大家在樂菲碧的錄音裡感受不到老輩的韻味,卻在李帕第的錄音裡緬懷「老大師遺音」,這是錄音的問題嗎?
2008.11.5林主惟
-
-
2009-08-07, 12:22 PM
#890
ORTF並不是錄音的真理,ORTF只是錄音的一種方式。ORTF是最早的制式雙麥克風錄音形式,由法國廣播局所開發出來,故以法國廣播局的縮寫ORTF來命名。
ORTF是法國主流錄音的一種方式,但重點在理念,而不是形式。
法國錄音風格的主流是什麼?
一言以蔽之,就是-演奏現場即是音樂資訊的全部。不多也不少,所以,相信現場、尊重現場、記錄現場。
為了這個目的,各種錄音方式被開發出來,ORTF是一個普遍運用的方式,另外還有夏蘭先生所發明的傀儡頭等等,從這些基礎上在開發出各式各樣的變化。
總的說起來,法國主流錄音方式重視事前的各種擺置與測試,錄音完成即為成品,盡可能不加以後製,而英美與北歐的主流則傾向在錄音完成之後,以後製技術來雕塑出其所認知的聲音美學。
2008.11.12 林主惟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