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其實我第一眼看到黃大這對喇叭『立刻』就發現外形很像YG名叭,理由很多人都知道,上次圓山音響展我對 YG 喇叭的評價超高,所以印象深刻。

其實我對『抄襲』應比任何人都更深惡痛絕,正因為特別痛恨抄襲,所以我會小心謹慎地判斷是否『存心抄襲』、『故意抄襲』、『透過抄襲並大為宣傳來獲利』,從而判斷是真的『抄襲』,那我就會痛下殺手了。在我任教的大學,就算大五了、考上研究所,但只要作業是蓄意抄襲,那一定是管你叫什麼議員來說情都沒有用的,一定當掉。

因此我會建議『打擊抄襲要狠,但是認定抄襲要謹慎。』,因為如果『抄襲』的認定標準太寬鬆,等於是使用了太嚴苛的道德標準,那實踐在社會上只會造成偽善而不會正面,更無法真正有效地打擊抄襲、或者讓真心存心抄襲者更容易找到藉口掩飾罪行。

而且我也自己親身體驗:我在未認識、沒讀過劉小楓教授的著作時,就莫名奇妙地得到與他完全一樣的哲學論述;看到後才大嘆:X!為什麼他比我早寫出來?這下子我只好乖乖地到處說:『這哲學是我獨創,可惜劉小楓比我早發表。』

因此我與黃大店訪時,我有特別注意這幾點:

1、黃大知不知道這對喇叭很像 YG?
ANS:黃大從頭到尾都沒有提過 YG。

2、如果知道,有沒有利用『像 YG』來大加宣傳?
ANS:同上。

3、『像YG』,是存心的?還是科學設計的巧合?
ANS:YG的特色不只箱體外形,單體上的金屬支架也是視覺一大特色;要抄襲,抄這個應該輕而易舉;但明顯地這一點兩對喇叭不一樣;而且要抄襲,把木頭箱塗裝成銀色應該也很簡單。

所以,依我個人『打擊抄襲要狠,但是認定抄襲要謹慎。』的標準,我會傾向認為這對喇叭就像我上述的哲學論述一樣,是普遍科學現象導致的相似度。就好像日本原廠第一代 TOYOTA TERCEL的外形與BMW舊的新三系列很像,偏偏BMW新三系列晚了幾年出現,相信沒有人會認為以BMW之尊居然會去抄襲TOYOTA入門車款。因此,我就沒有去追究這對喇叭是否抄襲了── 至少請大家相信我才不是因為有什麼交情而對此議題退縮。

當然這是我個人看法,真相是否如此我也不敢打包票。但是我想跟大家分享『打擊抄襲要狠,但是認定抄襲要謹慎。』的原則,期待能真正達到打擊抄襲的社會目的....:)

這對喇叭從頭到尾我知之甚詳,一開始只是很多年前外銷剩下的庫存箱子大概有80對左右,黃大覺得可惜就請從事喇叭代工的朋有找單體做看看,一面做一面調音還把反射孔賭起來,第一版只賣六千,這種價位現在也許做箱子都不夠,521的箱體還不是普通的紮實,去年沒買是因為家裡大小喇叭快沒地方放了,後來黃大一直改進分音器用料越來越燒聲音也越來越好還是沒買因為沒下半截:o雖然黃大補了個超低音這種二加一玩法很多年前就玩過音色銜接向位都是問題,直到上個月看到多了下半截聲音很不錯,全密閉式在我那個正方型空間低音不會那麼難搞,加眼屁股要脫光光給人看了所以就把它搬回家(sweat)(sweat)(sweat),我實在看不出這對喇叭最後長的這個樣子有抄襲誰的意思,去年音響展沒去也沒看音響雜誌所以恕我眼拙不識YG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