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什麼很多器材可以再經由diy的方式更上層樓?』我到是有一個看法,提出來討論討論.....
廠商製作器材時,他必需追求『平均』;因為一般人喜歡的是不刺激、不過份突顯特性的聲音,所以無論器材有什麼基本音色走向,他總是得設法將出平均化,免得賣不出去。
而diy族,往往科學性格極強,求真勝過求美。所以廠機為了求平均而削弱性能,diy就會把性能還原回去......所以diy機器或小廠機器往往性能特強,但是常常有太刺激的問題。
我初聽 sony 7506 就是被嚇到,怎麼會有這麼多完美的細節?輕易通過我的錄音藝術測試標準?等到把 HD650 與 AKG K601 搭配正確後,才知道 SONY 7506 是『不平衡的聲音』,雖然鑑聽力超強,但是『整體性』是不足的。
也就是說,搭配不良的 HD650,鐵定被我的錄音藝術唱片電到連 7506 都不如;但是花大錢把 HD650 搞定後,7506 就永遠比不上了。在我感覺,DIY或後天改裝甚至小廠音響器材,都很像 7506 這種感受。
有沒有廠機追求這種我戲稱 DIY 式的純粹科學之聲呢?當然有,而且正因為它是廠機,資源與專家更多,所以它的科學性能往往是DIY族永遠比不上的。你看我訊源、擴大機...都使用DIY的,唯獨線材(ESPIRIT)與喇叭(PEL)是使用廠機,因為我知道這兩者 DIY 想贏過專注科學性能的廠機實在太困難了。
因為我偏好科學,而依我的音樂素養之要求,音響的科學性能要遠遠比耐聽與否重要,所以我一定會偏好 DIY 式的聲音,我看 remo 你也一定一樣...:P 不過,這不表示我們無法分辨耐聽平衡的聲音之優點,只是我們偏好不重視而己....:o
我想起來了,Z900 是 7509 的日本版,當然高了一級,在日本售價那麼便宜啊?這下子你賺到了,我推薦的所有錄音藝術一定全數通過,就算是最殺人放火的雍根也一定通過,只是音場與舞台應該沒輒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