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感謝 Fred兄送我一組 ortofon MC2000 MC唱頭,經羅啟良檢測後,這顆年齡太老的唱頭之阻尼己經劣化,以正常針壓(2.X)會造成針桿大幅接近唱頭本身,按照常理是聲音與原始聲音會有很大差異。可是我反正要拿來玩,只要學會不要刮傷我心愛唱片的預防手段,這個唱頭我還是要惡搞看看。

回家一想,標準針壓會壓低針桿,那麼 MYAV網站上的 wecare網友與其跟隨者提出的『極低針壓』玩法不就可以躲這個問題?試了半天,設定 1.1 針壓,針桿被壓低情況己經可以接受了。OK,按照他們的想法,把VTA調低。我才懶得高VTA,拿幾張不想聽的台版唱片疊疊樂,再以放大鏡仔細檢查『針尖』是否儘可能與唱片垂直。OK,疊了一張厚LP加一張薄LP,本人模仿的變態輕針壓 MC 系統完成了。
目前還在跟這顆唱頭奮鬥中..... 之前以為唱盤壞了,原來只是秀逗加上轉速檢視窗壞掉,現在上網download一張120hz的33轉速圖列印出來測量,過關就好。

無論這顆唱頭有什麼問題,只要嘗試各種怪招,最後總會找到最佳播放效果,然後就是把 MM 唱頭狠狠打趴(價格差那麼多.....),再來就是與CD惡鬥。

目前最佳播放方式是:

第一、唱臂調成水平,不可以利用調降唱臂高度來調整VTA。

第二、唱頭加楔型墊片,這招學自輕針壓密技派。

第三、『唱頭端』越重越好:不知為何,在我的SUMIKO MMT 唱臂,如果唱頭減重,聲音就是不大正確,尤其是音樂大聲時鐵定聲音糊、亂掉。所以現在唱頭鎖上了兩隻又長又重的螺絲、加上的金屬墊片又重.....SUMIKO MMT 最後的尾端配重幾乎移到臂管的最末端了。

第四、重要密技:唱頭重心要越往下越好,也就是,利用鎖上了兩隻又長又重的螺絲再加上螺帽,讓唱頭的重心往下降。這個動作在現在這套變態MC系統不知為何非常非常重要,如果不做,採輕針壓的後果不是跳針連連、就是大聲時糊掉。這招密技沒有試驗在其他唱頭過,感覺與隔壁網站的 jcc104網友提倡的密技有點相關。

第五、針壓從1.9到0.9隨便調、抗滑從1.0到0隨之變化。錄音藝術越項級的唱片,越傾向可以使用極低針壓來達到足以拼過CD的項級音響性能。

第六、放鬆 SUMIKO MMT 軸心的兩個銀色螺絲,可以微調唱臂切面的水平或傾斜角度,不知道這是不是叫做 HTA還是啥?總之,有些唱片適合向左偏轉10度、有些適合正中、有些適合向右偏轉10度....當然了,錄音藝術最頂級的LP唱片,基本上一定是正中無誤的。

第七、無論怎麼搞密技,EMI FRANCE相關的錄音藝術頂級唱片,永遠贏過其他唱片。當然,可以把MC系統調整地讓 DG、DECCA、philips、CBS/RCA 比 EMI FRANCE 好聽,但是調整成這個現象時,保證這套MC系統的整體性能遠遠輸給CD。所以,如此瘋狂玩弄MC,最後還是證明了『錄音藝術鑑識音響法』的普遍客觀性....

目前的感想:玩 MC 果然是千變萬化,累死了!: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