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共435頁 第一第一 ... 3575838485868795135185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841 到 850 共計 4343 條
  1. #841
    ec337280 目前離線 新手上路請多包涵���ž
    註冊日期
    2007-08-21
    文章
    353
    Thanks
    27
    Thanked 11 Times in 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線材有什麼理論嗎?

    材質,纏繞方式,屏蔽方式,低溫處理,震動處理,濾波設計,扁平線設計..,

    know how 似乎是十分多的,

    從設計可以看出價值或價格或判斷聲音走向嗎?

    使用者選購時要注意線材的設計嗎?:^)
    何大,弟自以為:如果要談電,沒有多樣的測試數據,只有標示標準數據,談論上就會是空談...因為那都是基本數據...用耳朵?又要流於空談...
    弟以前去交大上半導體測試課程,助教很簡單的demo一條cable, 靜態與動態...
    靜態:測量current 到達femto級 安培 1E-15A
    動態:扭曲,震動,甩,可以到達百pico 1E-12A甚至再往上一個order...
    他說:扭曲變形震動,就會摩擦生電,毫伏的產生是非常有可能的...

    所以,披覆自然就重要了...絞繞讓水火線形變時距離幾乎固定,當然也會減少形變對電流的影響....於是結構設計也變的重要了,甚至有些線材還會讓impedance在動態時恆定...那確實是know-how...

    自認為,設計誰都會畫,電阻誰都會推,就是其他數據比較看不到...測到的,就是know-how...而談論電如果沒有其他數據,當然容易流於空談了:o

    當然您可能會再問,還需要哪些數據?呵呵,真的不懂了...
    我只知道Siltech測試的數據通常比其他廠牌多...從早期的S/N, THD, 到最近的slew-rate, frequency range, capacitance...通常廠商宣示數據其實就是擺明了要挑戰,看了其他線材,還真的很少有人標這些東西的,有人會說不認同指標,不過,還是比一比吧:P

  2. #842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8850168 查看文章
    有效沒效...我自己說...不準.也不客觀..因為我是花錢的人....
    如果我說有效...難免會有自吹自擂的成分在...
    我有個好友...就是版上那位『古典迷』
    他三不五時就會來串門子.聽聽音樂.聊聊天..偶爾出去吃個飯..
    那天..就在我的碳纖工程完成後...他來我家聆聽..
    一開聲...問我是不是換了啥新線材還是有增加啥東西...
    因為他不相信改變有如此之大..
    只是把原先的板子升級成大一點尺寸
    和兩個音響架下面每個架子補上四顆厚中圓墊
    帶來的聲音改變有如此之大...
    BDR我不是第一天使用...
    聲音我再清楚不過...
    所以..那篇碳纖的文章...我對於他所帶來的改變..我隻字不提...避免人家說我打廣告...
    有興趣的人自己去實驗.自己去驗證...
    我在MYAV出沒這麼多年了拉...曾經我一直再打撈一個東西
    就是BDR的板子...(在我還沒購入的時候)
    但...我打撈了這麼多年...
    我沒有收集到任何一塊板子...
    BDR的板子在台灣沒有人買嗎?
    我問過上瑞...有阿...有人買...
    但在MYAV.. 我虎視眈眈這麼久...都沒有看到...究竟WHY沒人賣?
    最後...在我購入多片之後...我得到一個答案.....
    那個答案是:買到的人...即使日後升級...他也捨不得賣...
    至於WHY 捨不得...
    這答案...我想...留給下一個驗證的人去說....
    墊材和線材在敏感或熟悉的系統,

    小弟的體會,有經驗的玩家是可以輕易聽出差別.

    問題當然在價格的認定.

    玩家對此多是斤斤計較,

    所以相信高價的線貴得有道理?

    道理何在呢?:^)|-)|(|-

  3. #843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ec337280 查看文章
    何大,弟自以為:如果要談電,沒有多樣的測試數據,只有標示標準數據,談論上就會是空談...因為那都是基本數據...用耳朵?又要流於空談...
    弟以前去交大上半導體測試課程,助教很簡單的demo一條cable, 靜態與動態...
    靜態:測量current 到達femto級 安培 1E-15A
    動態:扭曲,震動,甩,可以到達百pico 1E-12A甚至再往上一個order...
    他說:扭曲變形震動,就會摩擦生電,毫伏的產生是非常有可能的...

    所以,披覆自然就重要了...絞繞讓水火線形變時距離幾乎固定,當然也會減少形變對電流的影響....於是結構設計也變的重要了,甚至有些線材還會讓impedance在動態時恆定...那確實是know-how...

    自認為,設計誰都會畫,電阻誰都會推,就是其他數據比較看不到...測到的,就是know-how...而談論電如果沒有其他數據,當然容易流於空談了:o

    當然您可能會再問,還需要哪些數據?呵呵,真的不懂了...
    我只知道Siltech測試的數據通常比其他廠牌多...從早期的S/N, THD, 到最近的slew-rate, frequency range, capacitance...通常廠商宣示數據其實就是擺明了要挑戰,看了其他線材,還真的很少有人標這些東西的,有人會說不認同指標,不過,還是比一比吧:P

    感謝 ec337280 兄的分享,

    學理的解釋的確澄清了許多疑惑.

    不過"線的好壞"和"好的數據"是不是有直接關係呢?

    大家有沒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呢?:o

  4. #844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7,313
    Thanks
    7,666
    Thanked 20,857 Times in 9,319 Posts

    預設

    規格會有一定的關係

    但權重不一

  5. #845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墊材和線材在敏感或熟悉的系統,

    小弟的體會,有經驗的玩家是可以輕易聽出差別.

    問題當然在價格的認定.

    玩家對此多是斤斤計較,

    所以相信高價的線貴得有道理?

    道理何在呢?:^)|-)|(|-

    問這問題,其實有些不夠水準,

    好像在問雙B 和 toyota 的價格的認定.

    像在問 雙B 貴得是否有道理?

    在 audio 領域,差一點點可差數萬至數十萬,

    其他領域,不也是如此?

    所以品質的認定才是重點.:o

  6. #846
    註冊日期
    2008-04-12
    文章
    3,562
    Thanks
    3,096
    Thanked 6,198 Times in 1,58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ec337280 查看文章
    何大,弟自以為:如果要談電,沒有多樣的測試數據,只有標示標準數據,談論上就會是空談...因為那都是基本數據...用耳朵?又要流於空談...
    弟以前去交大上半導體測試課程,助教很簡單的demo一條cable, 靜態與動態...
    靜態:測量current 到達femto級 安培 1E-15A
    動態:扭曲,震動,甩,可以到達百pico 1E-12A甚至再往上一個order...
    他說:扭曲變形震動,就會摩擦生電,毫伏的產生是非常有可能的...

    所以,披覆自然就重要了...絞繞讓水火線形變時距離幾乎固定,當然也會減少形變對電流的影響....於是結構設計也變的重要了,甚至有些線材還會讓impedance在動態時恆定...那確實是know-how...

    自認為,設計誰都會畫,電阻誰都會推,就是其他數據比較看不到...測到的,就是know-how...而談論電如果沒有其他數據,當然容易流於空談了:o

    當然您可能會再問,還需要哪些數據?呵呵,真的不懂了...
    我只知道Siltech測試的數據通常比其他廠牌多...從早期的S/N, THD, 到最近的slew-rate, frequency range, capacitance...通常廠商宣示數據其實就是擺明了要挑戰,看了其他線材,還真的很少有人標這些東西的,有人會說不認同指標,不過,還是比一比吧:P
    感謝分享.....:):):)

    StevenCheng將軍

  7. #847
    註冊日期
    2007-06-12
    文章
    4,126
    Thanks
    9,257
    Thanked 688 Times in 398 Posts

    預設

    這部前級出現讓我對這話題產生興趣~~~希望未來買的人是落在我們這群朋友裡~~~~~~~~我沒那個屁股!!!!不然真的想衝~~~~~(sweat)(sweat)
    就可以好好去家訪一下!!
    http://www.myav.com.tw/forum/showthr...hreadid=373949

    其中我也在這貼一次大家可以發表一下你的看法嘛~~~:*:*.

    對於板上最近CJ經典前級出現~~找了篇文章其中有段話很深.....看不太懂......

    反相輸出
    在背板上,ART只有RCA端子,並未備有XLR平衡輸出。ART特別註明它是「反相輸出」,到底「反相」(Invert)與「非反相或正相」(Non-Invert)輸出有什麼不同呢?它會影響聲音表現嗎?另外我們還常接觸到一個名詞「絕對相位」(Absolute Polarity),它與反相輸出、非反相輸出又有什麼關連呢?通常輸入端與輸出端的訊號如果相位一樣,我們就稱為非反相輸出,而輸入端與輸出端的訊號如果相位相反,我們就稱為反相輸出。

    為什麼擴大機會有反相輸出與非反相輸出呢?其實這是因為擴大機內增益級所造成,當訊號進入增益級內放大之後,它的相位會與輸入時相反,所以,假若一部擴大機的增益級數為單數時(例如一個增益級或三個增益級),它最後的輸出端一定是反相的。反之,假若一部擴大機的增益級為雙數時(例如二個增益級或四個增益級),它最後輸出的訊號就是非反相或正相的。

    與喇叭反相不同
    要注意的是,擴大機的反相輸出或非反相輸出與我們通常所說「喇叭反相」是不一樣的。喇叭反相是指二聲道中,其中一聲道的喇叭接端正、負相反,另一聲道的喇叭接端正接正、負接負,這種接法會使得某些聲波相互抵銷掉,聲音會變得虛虛空空的,高頻量感增加,低頻量感減少。

    無論是反相輸出或正相輸出,我們都稱為「絕對相位」輸出,因為二者都不會產生左右聲道相互抵銷的問題。好!現在您一定會問:既然如此,為何還要分反相或正相輸出呢?其前面已經說過,這並不是故意要設計成反相或正相輸出,而是因為擴大機內增益級是單數或雙數使然。反相輸出有什麼好處嗎?其實這源自一種說法:錄音時,有些器材會接成反相去錄音,有些則接成正相錄音;有些樂器正相發聲,有些反相發聲。因此,假若我們能夠讓擴大機的輸出相位方式與錄音時完全一致,就可以聽到最好的聲音。

    反相輸出聲音會比較好嗎?
    到底這種講法有多少可信度?我們的耳朵聽得出正相輸出與反相輸出的差別嗎?還有,反相輸出的擴大機就一定會比正相輸出的擴大機好聲嗎?先說錄音時正相或反相的可信度,在錄音與混音時音樂訊號會通過非常多的「關卡」,就算樂器發聲會有正相反相之分,在經過那麼長的路徑之後,正相反相也早已模糊了。最後要把音樂訊號錄製在母帶上時,一定要把其中一個訊號當作「正極」訊號,另一個訊號當作「負極」訊號,這樣才有辦法錄下來。換句話說,當錄音器材已經「自作主張」分好正極或負極訊號之後,我們的音響器材只要一路正接正、負接負不要弄錯,就可以得到絕對相位的聲音。

    最後,就算您知道某個錄音是反相輸出,我們用反相輸出的擴大機來聽,聲音就會比較好嗎?有些人或許信誓旦旦的說可以聽出正反相切換開關切換時的不同,但是可以聽出不同並不意味著切在反相位置上聲音一定會比較好。所以,有些擴大機其實是反相輸出,但並不一定會特別告知,因為他們認為這並不會影響聲音的好壞。有些廠商則會特別告知,此時您可以不做任何對應動作,就與平常一樣聽音樂就可;您也可以把喇叭線接端的正極與負極對調(左右二聲道都要),試試看聲音是否會比較好。

    簡單一點的白話文是什麼意思勒~~~~~~~~

    特別是這句話~~~請問各位前輩有什麼看法~~~~

    所以,有些擴大機其實是反相輸出,但並不一定會特別告知,因為他們認為這並不會影響聲音的好壞。有些廠商則會特別告知,此時您可以不做任何對應動作,就與平常一樣聽音樂就可!!

    這在我家有很明顯差異~~~CJ 7號前級也是"反向輸出"!!!本來不知道~~~因小葉借我相位測試器材知道!!!:O:P

  8. #848
    註冊日期
    2008-04-12
    文章
    3,562
    Thanks
    3,096
    Thanked 6,198 Times in 1,58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問這問題,其實有些不夠水準,

    好像在問雙B 和 toyota 的價格的認定.

    像在問 雙B 貴得是否有道理?

    在 audio 領域,差一點點可差數萬至數十萬,

    其他領域,不也是如此?

    所以品質的認定才是重點.:o
    那可不一定喔!!
    敢將TOYOTA開到200Km的人,是看不起開時速100Km的Ferrari....!!
    但他卻不知Ferrari是懶的理他罷了!!

    音響圈也是相同,其實用甚麼器材不是重點;
    但問題是有些小丑打著"超輕X壓"招牌,卻不知井底蛙永遠不知外頭的世界有多大!!
    好的器材是不一定要擺在豪宅,豪宅擺著銘盤也不一定會出好聲!!
    但,如果真的是住在陋宅,那又何必奢侈買銘盤???
    玩音響有句銘言:"貴的器材不一定有好聲;但要好聲卻不便宜"...!!
    各種領域的玩法其實都相同,玩音響也不例外:
    "沒有銅臭的嫌別人臭,只是銅臭雖然臭;若要玩到盡,沒有銅臭還真不行."

    StevenCheng將軍

  9. #849
    註冊日期
    2008-04-12
    文章
    3,562
    Thanks
    3,096
    Thanked 6,198 Times in 1,58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小佐 查看文章
    這部前級出現讓我對這話題產生興趣~~~希望未來買的人是落在我們這群朋友裡~~~~~~~~我沒那個屁股!!!!不然真的想衝~~~~~(sweat)(sweat)
    就可以好好去家訪一下!!
    http://www.myav.com.tw/forum/showthr...hreadid=373949
    是台好機器,可惜我不玩管機!!

    StevenCheng將軍

  10. #850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將軍 查看文章
    那可不一定喔!!
    敢將TOYOTA開到200Km的人,是看不起開時速100Km的Ferrari....!!
    但他卻不知Ferrari是懶的理他罷了!!

    音響圈也是相同,其實用甚麼器材不是重點;
    但問題是有些小丑打著"超輕X壓"招牌,卻不知井底蛙永遠不知外頭的世界有多大!!
    好的器材是不一定要擺在豪宅,豪宅擺著銘盤也不一定會出好聲!!
    但,如果真的是住在陋宅,那又何必奢侈買銘盤???
    玩音響有句銘言:"貴的器材不一定有好聲;但要好聲卻不便宜"...!!
    各種領域的玩法其實都相同,玩音響也不例外:
    "沒有銅臭的嫌別人臭,只是銅臭雖然臭;若要玩到盡,沒有銅臭還真不行."
    將軍兄太直爽了..

    沒錢還真辦不了大事呢..

    提起銅臭 大家就緊崩神經了..

    將軍兄放鬆心情..8):o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