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這裡有沒有瘋狂痴迷華格納的樂友?....:)
剛剛讀完英國文豪蕭伯納的《華格納寓言》,並且找了一些相關資料。真糟糕,我的華格納欣賞角度跟他們簡直相差十萬八千里!:O :O

蕭伯納的《華格納寓言》是標準範例:他完全、徹底只注重華格納『樂』之層次:重視的是華格納『樂劇』中表達的人性情感與人生哲理、旁及社會哲學與形上學。至於華格納『音』的作曲技巧獨創性與美感,他幾乎、完全講不出個所以然來。

當然華格納之偉大,樂之層次的提升也是重要的一部份;但是太過於不重視『音之層次』,無怪蕭伯納認為《諸神的黃昏》比不上前三劇的哲思意涵而加以批評,而我這個初入華格納的愛樂者很快就發現我所熱愛的法派古典音樂家,正是吸收了《諸神的黃昏》之『音』的創見,才會有那麼偉大的法派古典音樂產生。

因此拜魯特音樂節實況錄音,的確有很多一般唱片難以企及的『風味』;但是從音色營造的欣賞角度,舒李希特這位正統德國指揮與巴黎音樂院樂團結合的華格納,卻是讓我感受到無上的聲音美感,完全是法派古典音樂的先鋒。

看起來,談論華格納,多半又要面對『音、樂無法分立』的老問題了。

建議對此問題有興趣的樂友,嘗試聆聽這張舒李希特與巴黎音樂院樂團結合的華格納:


請直接聽齊格菲之死前最後的獨唱,在第四軌。1954的MONO錄音,我可以聽到弦樂至少分成八個以上的聲部,採取不同的和聲,來演奏樂曲剛開始的『震音』樂段。同時間,木管此起彼落又合作無間,每個木管聲部都是一清二楚。聽到這段音樂,全身整個毛細孔都發麻了!.......:P

相對的卡拉揚與蕭提.....嗯......保證聽不出我上述的音樂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