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psycho
第二次 michaelwmwang 家訪,發生雙雙吐血、兩敗俱傷的慘劇。
最後是最恐怖的蕾菲布鋼琴LP之測試了;原先 michaelwmwang 己說過,他發現這些 LP 實在有夠難調整,VTA、抗滑與針壓只要差一小點點點....聲音就會天差地遠,結果果然真的天差地遠......:O :O
首先放我的佛瑞 ── 我毫不客氣跟 michaelwmwang 說完蛋了,根本不能聽!我在羅啟良老大家中的 SPU85 聽到多麼感人熱淚的蕾菲布音色變化,那像你的 MIDI 蕾菲布啊?michaelwmwang 也覺得真是有夠難聽。但是他仔細一摸唱片,發現我的LP比他的LP厚了一點點,於是,他播放他的德布西與杜卡想拾回顏面。
一放德布西,這張在CD可是超高難度!結果,michaelwmwang 不愧是我大力稱贊的 LP 調整高手,這張 LP 讓我聽到色彩最豐富的蕾菲布,完全正確又超級好聽的蕾菲布,我服了。再放杜卡,michaelwmwang 說會有比不上德布西。 但是這是 michaelwmwang 被蕾菲布『騙』了;蕾菲布是何等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鋼琴家,她根據德布西與杜卡曲風之不同,決定樂曲剛開始時:德布西使用多彩多姿的鋼琴音色,杜卡使用內斂而穩重單調的音色;等到杜卡進入強奏的第三變奏(第二?一時記不清),她就會發揮跟德布西一樣『好聽』的音色了。果然,放到該處,michaelwmwang 發現鋼琴『變好聽』了。
恭喜 michaelwmwang!一大堆古典音樂聽了三四十年、唱片幾萬張的古典音樂老手,都聽不出來、聽不懂的『鋼琴音色變化的藝術』,偏偏被你透過蕾菲布的LP學會了這種博士級的古典音樂欣賞能力。從今以後,你對鋼琴演奏的理解己經是大師級的了......(我又害到你了...:P )
又是一次美好的音樂與音響之體驗,LP 可以達到這麼可怕的高訊息量,實在讓我這個 CD 的忠實擁護者完全沒話說;幸好我學習的『錄音藝術』是正確的,所以挑出來的 LP 儘管便宜,卻可以唬住 michaelwmwang 這種硬體高手,這應該能說是教學相長吧?...
像 michaelwmwang 那種調整功力不是有錢就可以買到,我還是只玩『錄音藝術』吧!當天帶一套巴哈無伴奏大提琴去恐嚇 michaelwmwang,叫他拿出最好最貴的大提琴唱片來跟這套唱片比『大提琴的真實美感』;後果當然是......8) 8)......就這樣,專研硬體的發燒友與專研錄音的唱片買家,以後應該會有更多有趣的故事吧?...
(END)
Physco兄, 您那天走後, 我就重感冒到現在,但還是硬著頭皮回應一下.
當天唱盤的設定本就以以蕾菲布的德布西映像I&II那張FY109 LP做最佳化, 若放不好就要回去在面璧思過了, 我们也清楚的從你帶來的唱片發現錄音,版位甚至唱盤/臂/頭調整的重要對不? 在調FY109 LP時, 我參照樂評及少許的譜例解說決定從發揮"意境"及"律動"著手, 這也許是我自己主觀的想法, 但LP的好處是, 可以自己當制作人, 由VTA/針壓抗滑盡情調出想要的音色.
其實我真的認為彭教授很強, 他那野獸班的聲音也許不為美聲派所喜愛, 但他可以隨時更動設定改變音色到我想要的感覺, 這就要功力了. 這也是我著迷LP的地方, 調整唱盤/臂/頭所產生的變化比擺位多多了, 所以我的喇叭擺位只是用CD做Reference簡單擺一下,其他就用調唱頭決勝負了.
我想我有一個主觀想法一定永遠不變,就是要最低負回授, 不管是器材本身或墊材的避震化震, 在左以充沛的電源及能產生適當殘響讓喇叭盡情發揮的空間, 就這麼簡單. 我不是硬體高手啦.
對了, 玩LP也是一種懶人Hi-End, 我只要動手服侍我的VTA/針壓/抗滑, 不用大汗淋漓調喇叭擺位( 我的Avalon一支有73公斤, 上次為了試Tri-Wire以經把我的腰閃到), 所以, 玩LP, 動手吧, 不可能有一個設定是通吃所有的片子, 或買三個雙臂盤, 可各設種設定for Mono/Sereo, 就可解脫硬體的荼毒了!!:o
-
-
 作者: lyyoung
王兄軟硬體都很用心在經營
是個了不起的玩家!
您的很多心得小弟都很佩服
其實能玩到您的境地已是不易的
再想精進恐所費精神和財力都不低...
lyyoung兄也是LP前輩, 更是Roksan器材的專家, 改天要向您請教Roksan盤的校調心得Lo:)
-
-
 作者: michaelwmwang
對了, 玩LP也是一種懶人Hi-End, 我只要動手服侍我的VTA/針壓/抗滑, 不用大汗淋漓調喇叭擺位( 我的Avalon一支有73公斤, 上次為了試Tri-Wire以經把我的腰閃到), 所以, 玩LP, 動手吧, 不可能有一個設定是通吃所有的片子, 或買三個雙臂盤, 可各設種設定for Mono/Sereo, 就可解脫硬體的荼毒了!!:o
感冒了?不會是被我傳染的吧?.....:P :P
我得承認你那邊的 LP 硬體系統實在難以挑剔,『玩LP真的一定要動手』....8)
但是你可別忘了你有一個別人難以擁有的優勢:你懂得『真實音色』是什麼,這個可是千萬重要!如果不是玩過BAND、懂得真實樂器聲應該如何,怎麼可能調整出音色正確的LP?如何讓LP玩家在沒有真實樂器背景的前提下調整出正確的LP,這應該會是高難度的門鑑。
然而,調整地再正確之LP系統,沒有正確的錄音藝術,也發揮不了極限啊!所以,以後你要買LP 唱片時,我幫你挑好了... 我挑中的 LP,版位可能不值錢,錄音藝術絕對驚天動地,才『配得上』你的 LP 調整功力啦!...:o :o
-
-
 作者: psycho
感冒了?不會是被我傳染的吧?.....:P :P
我得承認你那邊的 LP 硬體系統實在難以挑剔,『玩LP真的一定要動手』....8)
但是你可別忘了你有一個別人難以擁有的優勢:你懂得『真實音色』是什麼,這個可是千萬重要!如果不是玩過BAND、懂得真實樂器聲應該如何,怎麼可能調整出音色正確的LP?如何讓LP玩家在沒有真實樂器背景的前提下調整出正確的LP,這應該會是高難度的門鑑。
然而,調整地再正確之LP系統,沒有正確的錄音藝術,也發揮不了極限啊!所以,以後你要買LP 唱片時,我幫你挑好了...  我挑中的 LP,版位可能不值錢,錄音藝術絕對驚天動地,才『配得上』你的 LP 調整功力啦!...:o :o
哈哈, 你說的沒錯, 以前在搞Band的時後有些經驗是在調音響是有幫助的,
- 因為樂團在表演前需做採排作音色及音量平衡,因不同表演空間的殘響均不同,現場使用的監聽喇叭及樂器接的Amp也不同, 需現場做 很多EQ , Delay及Reverb的調整, 讓各樂器合奏時不會糊成一團, 以當時調整累績的經驗, 調音響時就把他當成是樂團樂器的採排, 把他拉出樂器質感, 層次及平橫就自然有一主觀想法了
- 以前音樂包容度沒現在, 在Pub多是以演奏Pop音樂為主, 要做甚麼歌or音樂, 只好拿卡帶+錄音座抓歌, 聽力也因此受到訓練,抓歌最累的不是抓旋律,而是和聲,流行及爵士樂不像古典大部份用和協音程,反而用很多不和協音程創造神秘或Tension, 配的和聲很多是像7減9, 加9, 增或減和絃, 抓起來是很累的! 聽音中還要猜該音色是由啥效果器做出來,在試著由自己的效果器做出該音色, 很累吧, 為啥不買樂譜? 因為不見的有, 有的話也很貴.但現在想想當出的經驗是有幫助的.
如前所述,通常Delay的Feeedback調太多的話聲音會很糊(想想我们在唱卡拉OK時, Echo量太多會發生啥是就知道了), 音響除本身的線路設計會影響回授量外, 震動也是一種產生負回授的來源, 另外空間的反射音也可歸為回授產生的一部份,所以我簡單的想法是, 盡可能的話, 盡量排除這些改變錄音本質的變因, 才能用LP的調整調出想要的音色, 不然變因那麼多, 總是顧此失彼, 搞到最後是自己發瘋而已,不是嗎?
-
-
 作者: michaelwmwang
lyyoung兄也是LP前輩, 更是Roksan器材的專家, 改天要向您請教Roksan盤的校調心得Lo:)
王兄太客氣了!應該是我要向您要psycho大師多學習才是
我覺得調整最怕走偏門
把原廠調整的音色改變了
卻又找不到新的平衡點
所以王兄和Psycho兄可否多提供適合調校系統的軟硬體和調整方式
這樣大家動起手來也會方便許多!:)
-
-
 作者: lyyoung
王兄太客氣了!應該是我要向您要psycho大師多學習才是
我覺得調整最怕走偏門
把原廠調整的音色改變了
卻又找不到新的平衡點
所以王兄和Psycho兄可否多提供適合調校系統的軟硬體和調整方式
這樣大家動起手來也會方便許多!:)
在調整LP這件事拿我跟 michaelwmwang 相提並論,真是太污辱 michaelwmwang 了! 我不會調整LP啦,只是會『聽』而己... 
我是從 michaelwmwang 兩次家訪的體驗,肯定了玩 LP 仍然必需植基於錄音藝術;所以應該先肯定用來調整 LP 的 LP 是錄音藝術合格的 LP ...:)
 作者: michaelwmwang
EQ , Delay及Reverb的調整
我還有另一個看法:正因為你常常進行『EQ , Delay及Reverb的調整』,所以對於『加料』特別敏感,所以整出來的LP,不管是版位差異的加料、英國版的特殊味道之加料、錄音過程的加料.....甚至硬體振動的負回授加料,通通一清二楚!...8)
我更是從你那裡兩次家訪,體驗到『音場左右定位』跟『音場高與深度』是可以分開談的兩件事。
你那邊先天喇叭擺位受限,從最嚴苛的HI-FI角度,音場的左右定位是不夠合格的。但是你那邊音場高度與深度,都是通過最嚴苛的HI-FI角度,完全沒有任何妥協!由此看來,『音場左右定位』跟『音場高與深度』真的是可以分開談的兩件事....:) :)
-
-
 作者: lyyoung
王兄太客氣了!應該是我要向您要psycho大師多學習才是
我覺得調整最怕走偏門
把原廠調整的音色改變了
卻又找不到新的平衡點
所以王兄和Psycho兄可否多提供適合調校系統的軟硬體和調整方式
這樣大家動起手來也會方便許多!:)
lyyoung兄,
坦白說, 比較科學的測試軟體應是音響論壇出的那套, 但我想測完只是會讓自己產生更多的心魔, 到底是硬體的問題, 還是擺位等其他問題, 吃啥都癢.  
我還是建議擺一台鋼琴體會一下自然樂器的音色及音質(若你覺的系統放鋼琴好聽, 把鋼琴最左的低音五鍵及最右的高音五鍵敲一下, 就會回去再反省了(sweat)), 鋼琴音域很寬, 調的好鋼琴聲音的系統, 放其他音樂也不應太差. 另外聲音的擴散感也可由鋼琴感受出來.河合直立式最大size就可以了, lyyoung兄財力許可世界10大平台名琴挑一台來玩會更爽!!:o
我老婆彈鋼琴(彈好玩的), 程度到可彈貝多芬悲愴, 他每次喜歡彈幾下批評我系統鋼琴離自然樂器還是有差, 我就放吉爾利斯的悲愴笑她彈的爛, 其實這樣相互漏氣反而她的琴藝及對我的系統調整都有進步.
-
-
 作者: psycho
然而,調整地再正確之LP系統,沒有正確的錄音藝術,也發揮不了極限啊!所以,以後你要買LP 唱片時,我幫你挑好了...  我挑中的 LP,版位可能不值錢,錄音藝術絕對驚天動地,才『配得上』你的 LP 調整功力啦!...:o :o
感冒好了點, 慢慢回應你丟的問題.
其實你的唱片和我的有一個最大的不同, 你的幾乎是1965年RIAA曲線統一後的錄音, 而我喜歡收古董盤(最早的像努娃, 所羅門, 約1947-1955, 一般的也很多在1965前), 等化曲線很亂, 像富藍索瓦的左手鋼琴協奏曲(SAX2394, 1961年出版), 低頻的量感及擴散感LP明顯輸CD許多, 但聲音的透明度及質感我還是覺的好很多, 這種情形除了RIAA等化曲線不Match之外我也不知做何解釋,我的是第一版Blue & Silver, 如果不是我覺得的原因的話, 這張SAX2394可以拿去填海了!!
RIAA的修正是為了縮小低頻刻錄時的音軌擺幅容納更多的時間, 我想曲線不match的話對鋼琴低頻的影響是會有的, 小提琴可能少些. 做我看雜誌最近KAB有出一台專業用的唱放, 含11種等化曲線, 真想攪來玩玩, 但訂價也要日幣472,500.
有沒有熟悉RIAA曲線延革的前輩可以Share一下經驗!
最後, Physco兄, 你挑的唱片真的很棒(除了那爛爛的Helido), 199/張我全收啦!!!! 
-
-
-
-
週末發了神經, 終於買了專用音響架, 趁老婆在樓上璧關做月子時, 把系統拆了重組, 工程耗大.只能用廢墟來形容被我惡攪的客廳.




原本放唱盤的空心磚空出來後, 利用空心磚中空的地方來架線材, 將Viedo/Audio, Digital/Analog, 電源/訊號盡量分開,


累了2天, 辛苦總算有了代價, 看起來較像發燒友的聆聽空間了(朋友之前笑我的客廳看起來像大學時租的套房:^):^):^))




聲音呢? 當然有故事可寫8)8), 但半夜2點, 累了, 放張Cortot小品中A面第一首收錄的布拉姆斯搖藍曲, 準備睡覺去了.
“乖乖睡…., 乖乖睡….,我的心甘寶貝……..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