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頁,共750頁 第一第一 ... 241641691731739740741742743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7,401 到 7,410 共計 7500 條
  1. #7401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77
    Thanks
    3,733
    Thanked 5,918 Times in 1,972 Posts

    預設 數位性能與類比性能的平衡關鍵

    數位性能與類比性能的平衡關鍵

    因為有了世界第二、真正極緻的HI-END耳機系統,很多兩聲道難以測試的東東就可以在耳機系統進行有效的測試了!!第一個精彩的測試就是標題:數位性能與類比性能的平衡關鍵。

    在這個討論串,我一直警告大家:我發現我們的 JPLAY CAT系統的數位性能嚴重過剩,類比性能追不上數位性能。原先這是很難客觀證明的現象,現在我利用二十萬元級的耳機系統,完整操作測試這個重大議題。

    我只是使用 單一CAT,沒有用 U3TT,沒有用DT2,老PC性能超爛,聲音檔還來自PC本身的SSD!!如此數位性能應該是本討論串中數一數二爛到底端的超爛CAT了,結果:

    1、做了一個『兩個小型大電容 Electronicon 1100V 530uF』的大電容組,準備加強 DC供電。
    2、把 03 USD的外接DC電從 全漢2000W 12V=>RCNUN 12/5 => 03USD,改成 全漢2000W 12V=>RCNUN 12/5 => 兩個小型大電容 => 03USD。
    3、如此聲音當然有改善,RUN了 24小時。
    4、使用 KLA118<=> KLA136 測試法,先以上述情況聽N遍。然後拆掉『兩個小型大電容』,改接在耳擴。原先供電是 明緯 48V => RCNUN 48/36 => 一個 『小型』大電容=> 改裝的雙 MYZIC 耳擴,在 48 V 與 DC/DC之間加上述的『兩個小型大電容』,變成: 明緯 48V => 『兩個小型大電容』=> RCNUN 48/36 => 一個 『小型』大電容=> 改裝的雙 MYZIC 耳擴。

    結果:把『兩個小型大電容』放在類比端的聲音遠遠優於放在數位端!!!

    現在我的耳機系統明確地聽出 PHI MOZART NO.41的錄音效果遠勝『小睡神』喔!沒有多少百萬級音響系統可以做到的....

    因此幾乎可以證實了:JPLAY CAT的數位性能夠用了,所以當後端是耳機系統時,類比性能不足,加強數位性能改善有限,反而應該加強類比性能。

    由此也可以想見 AUDIOMAT 的類比性能有多麼可怕!!居然一直都不會被 JPLAY雙CAT 殺音響(或者影響有限),導致JPLAY CAT數位性能的改善效果一直都很明顯。

    因此,只要你發現我提出的任何音響手段,放在數位端居然效果不明顯,那就是類比端跟不上啦!!

    從HI-END的角度,數位性能與類比性能要追求平衡,偏於一邊或一邊太弱就會造成『正確性的不平衡』而無法通過很多錄音判準。現在我們知道 JPLAY CAT的數位性能真的太過剩了.....

    (END)

  2.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3. #7402
    註冊日期
    2023-02-24
    文章
    119
    Thanks
    161
    Thanked 350 Times in 1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超值的耳機系統之極緻道路


    一直在玩 DC蜈蚣串 與 BPCGT,沒想到玩著玩著突然造成耳機系統重大突破,值得好好寫出來分享。

    a5401920 研究並發展的 KP-2000耳機系統是一條正確的音響道路,但是在我這個被三百萬元系統寵壞的耳朵來說:它的HI-FI性能沒有問題,但是HI-END真的差很多。差到我自己的KP-2000系統幾乎都是拿來RUN,測試聽個十幾分鐘就沒耐心聽了,因為跟兩聲道的HI-END水準真的相差太多了!也因此寫過這篇文章:



    結果現在玩 DC蜈蚣串 與 BPCGT,不斷地把兩聲道淘汰下來的零件塞給耳機系統,這幾天因為兒子放假在家不能聽兩聲道,久違地把耳機一聽,不得了!什麼時候我的耳機系統變得如此HI-END了!!??大驚失色下好好測試了一番,沒錯!當然還是比不上兩聲道,但是以我這麼龜毛的耳朵,己經可以好好享受音樂了!所以可以說找到了最超值的極緻HI-END音響系統無誤。

    這樣子的耳機系統如下:(以下不是最終答案,而是發生現象當下的配置!)

    單一CAT(原先的CONTORL PC,所以PC是最弱項)+1500W電供+PSOCC電源線+ CONTROL PC專用排插(+一個香寶寶大地盒)。

    CAT使用WIN10精簡版與 JPLAY,CAT本身的3.5MM類比輸出接了一個 EPCOS版BPCGT與一個香寶寶大地盒。

    CAT 以 LINDY 3.0線 => USB 3.0分離頭 DC孔燒壞的 Benevo USB3.0 HUB(BUH387),HUB 接了一個 『小型』大電容 Electronicon 1100V 530uF 版 BPCGT。分離頭的 5V 接一台全漢2000W,全漢本身的電源線是 PSOCC線,接一個家用110V迴路上的類專線三孔法規排插。

    從 USB HUB => REAL CABLE USB線 => USB 2.0分離頭 => 樂之邦03 USD(真古老)。分離頭的 5V 也是接同一台全漢2000W線。

    樂之邦 03 USD 以 REAL-CABLE 小白線當成數位同軸線 => 改裝 2000元的 NANO DAC,NANO DAC供電為:與上述同一個家用110V迴路上的類專線三孔法規排插 => PSOCC線 => 明緯 SP-500-24 => 一個舊型大電容 => DAYGREEN 500W => 一個 『小型』大電容=> NANO DAC。

    NANO DAC 類比 RCA 輸出 => RCA 轉平衡頭 => 香寶寶平衡線 => 改裝的雙 MYZIC 耳擴。耳擴供電為:同一個類專線三孔法規排插 => 新竹黃大(請紀念他!)製電源線(至少有PSKAP等級以上) => 明緯 MSP-1000-48 => 淘寶級RCNUN 48/36 => 一個 『小型』大電容=> 改裝的雙 MYZIC 耳擴。

    耳擴使用 Yo-tronics 原廠升級式 4.4平衡線 => Yo-tronics KP-2000 耳機。

    以上並不是答案!!而忠實記載發生『耳機系統變得HI-END』時間當下的整套音響系統,上述當然有一大堆零件可以更換成更便宜更正確的零件,要怎麼玩就留給大家自行測試....

    與之前『聽不下耳機』相比,反而數位性能是下降的!!相對的類比端相差最多。原先使用 改裝的雙 MYZIC 耳擴 只用到 明緯LRS-600-36直接上電,雖然聲音正確但是無法 HI-END。使用改裝的 NANO DAC 只用到舊型大電容與普通的DC/DC,雖然聲音正確但是無法 HI-END。簡單來說,讓耳機系統最後脫胎換骨的最後一哩路,就是供電!!

    相差最大的是把 明緯LRS-600-36直上 更換成 明緯 MSP-1000-48 => 淘寶級RCNUN 48/36 => 一個 『小型』大電容!!沒想到這套耳機系統的最弱項就在這裡,而拯救這弱項可能不必花新台幣三仟元!!!大瓦數48V到處都有1000元二手貨,淘寶級RCNUN 48/36 不到一仟元,一個 『小型』大電容 不到 500元,我之前都在聽什麼垃圾聲音........ 才三仟元就夠用了..........

    再來相差第二大的是 DAC,改裝 2000元的 NANO DAC 固然很強,但是只給舊型大電容根本封印它的實力!!我當初還給它三個舊型大電容呢!結果只是換了一個正確的『小型』大電容,NANO DAC的封印瞬間打開了??

    於是在這套數位性能降了好幾級的單一CAT系統,只因為花了幾仟元打通了類比端供電的最後一哩路,瞬間從『聽不下去』跳到『可以長時間享受』這麼誇張?音響系統的『最後一哩路』現象還真是有夠誇張!!完全無法預則.........

    因此目前除了『音場大小理論』外,所有先前的錄音判準己經通通可以重現在耳機系統上了!而 BPCGT、DC蜈蚣串的種種變項也通通可以在這套耳機系統操作了。因為 a5401920目前的耳機系統我還沒聽過,否則以我先前約半年前的聆聽經驗,當然a5401920的耳機系統輸給我現在的耳機系統輸得慘了..... 考慮到 a5401920 的數位端可是贏過我這套耳機系統贏太多:從 PC 到 U3TT 什麼都贏,可見HI-FI性能到了一定程度後,類比端還真的變成重大瓶頸了!!

    上述 HI-END性能如此合格的耳機系統架構,很多東西都可以更換成更高水準的器材,或降級成夠用的便宜器材;這就留給有興趣精進的燒友繼續玩了。只是居然在世界第一的兩聲道系統外,聽到的足以列入世界第二名的兩聲道系統居然是在我的耳機系統上??我打死也不敢想像居然有一天我的耳機系統可以比得上新天新地玩家們的百萬元級兩聲道系統!?只能說音響系統的整體搭配實在太藝術了......

    這套耳機系統才價值:兩萬元耳機 + 五仟元耳機線 + 兩萬元耳擴 + 五仟元 dac + 五萬元供電系統 + 二手或新品約兩萬元的蜈蚣串 + 一千元的 BPCGT + 五萬元左右的線材,再怎麼算也不會超過新台幣二十萬元.......

    (END)
    我記得不是還教別人說不用搞比較好的供電,直接LRS+大電容就沒問題了

    至於我的系統,跟去年還用比,類比端更是天差地別
    包含:
    1.DAC:SMSL to MYDAC改 to nano改
    2.DAC端供電:2000w -MKP - dc/dc (12/5)-MKP - DAC
    3.擴的供電也改成:Pba cosel 600 - MKP - 耳擴
    4.一大堆BGT(psycho 版)
    5.香寶寶同軸線

    每個都瘋狂改善類比性能,半年前那個聲音早早忘記比較實在

  4.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5401920 For This Useful Post:


  5. #7403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77
    Thanks
    3,733
    Thanked 5,918 Times in 1,97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5401920 查看文章
    我記得不是還教別人說不用搞比較好的供電,直接LRS+大電容就沒問題了
    至於我的系統,跟去年還用比,類比端更是天差地別
    包含:
    1.DAC:SMSL to MYDAC改 to nano改
    2.DAC端供電:2000w -MKP - dc/dc (12/5)-MKP - DAC
    3.擴的供電也改成:Pba cosel 600 - MKP - 耳擴
    4.一大堆BGT(psycho 版)
    5.香寶寶同軸線
    每個都瘋狂改善類比性能,半年前那個聲音早早忘記比較實在
    你可能沒看到最可怕的一點!......

    請回到我的原始文章最後一段話: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這套耳機系統才價值:兩萬元耳機 + 五仟元耳機線 + 兩萬元耳擴 + 五仟元 dac + 五萬元供電系統 + 二手或新品約兩萬元的蜈蚣串 + 一千元的 BPCGT + 五萬元左右的線材,再怎麼算也不會超過新台幣二十萬元....... [/SIZE]
    在這裡參與討論並實作的發燒友,數位性能一定都沒問題,甚至可以說人人的數位性能都比我上述的單一CAT好了不只N倍!!

    所以大家看到上述配置,往往下意識就會刪掉『類比性能』的器材、認為最後再處理,所以一定優先放棄五萬元左右的線材

    像a5401920你就犯了這個錯誤了!! 你上述的5點除了第5點外,幾乎全都是加強HI-FI性能!就算是在類比端增加HI-FI性能,這也只是增加了更多數位性能,類比性能仍然嚴重失衡!

    目前我所知道唯一可以大幅增加類比性能的器材,只有香寶寶線或audiomat器材,以及少數幾個正確改裝方案。只有使用大幅增加類比性能的器材,才能讓音響系統的數位性能與類比性能達到平衡。換句話說,上述五萬元左右的線材很可能才是致命關鍵!是絕對不能省的。

    因此我敢猜測:依你的耳機系統大幅依賴hi-fi性能改裝、香寶寶線材或real cable psocc以上等級電源線又太少的情況下,我敢賭我現在的耳機系統照樣電死你現在的耳機系統,只是hi-fi性能一定輸很多就是了。而偏重類比性能的錄音鑑識法,就是你一直沒交出來的作業:蕾菲布的貝多芬檢驗法啦!還有kla118與kla136的對比,phi與timpani的對比.....還有什麼判準等我再好好研究一下?.....

    (end)

  6.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7. #7404
    註冊日期
    2023-02-24
    文章
    119
    Thanks
    161
    Thanked 350 Times in 1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你可能沒看到最可怕的一點!......

    請回到我的原始文章最後一段話:


    在這裡參與討論並實作的發燒友,數位性能一定都沒問題,甚至可以說人人的數位性能都比我上述的單一CAT好了不只N倍!!

    所以大家看到上述配置,往往下意識就會刪掉『類比性能』的器材、認為最後再處理,所以一定優先放棄五萬元左右的線材

    像a5401920你就犯了這個錯誤了!! 你上述的5點除了第5點外,幾乎全都是加強HI-FI性能!就算是在類比端增加HI-FI性能,這也只是增加了更多數位性能,類比性能仍然嚴重失衡!

    目前我所知道唯一可以大幅增加類比性能的器材,只有香寶寶線或audiomat器材,以及少數幾個正確改裝方案。只有使用大幅增加類比性能的器材,才能讓音響系統的數位性能與類比性能達到平衡。換句話說,上述五萬元左右的線材很可能才是致命關鍵!是絕對不能省的。

    因此我敢猜測:依你的耳機系統大幅依賴hi-fi性能改裝、香寶寶線材或real cable psocc以上等級電源線又太少的情況下,我敢賭我現在的耳機系統照樣電死你現在的耳機系統,只是hi-fi性能一定輸很多就是了。而偏重類比性能的錄音鑑識法,就是你一直沒交出來的作業:蕾菲布的貝多芬檢驗法啦!還有kla118與kla136的對比,phi與timpani的對比.....還有什麼判準等我再好好研究一下?.....

    (end)
    最近,把KP2000送回去原廠保養了,所以蕾非布檢驗法再等等吧

    為了應對手邊沒有耳機聽,就把系統做了一下調整:
    目前是單CAT-AQ usb線 - 分離線+香寶寶dc線 - 樂之邦 09 mark iii - akg n5005(原廠耳機線)

    其中,供電是2000w -MKP - dc/dc (12/5)-MKP - DAC AC電源線為real cable

    在這樣簡單的系統裡面,無法談音色的正確性。

    在音質部分:k118 v.s. k136部分,136完全變成垃圾,但是118的暫態、中高頻頻寬損失不嚴重,當然超低頻不要妄想!

    另一個對比是克哈斯鋼琴協奏曲與大戰系列拉威爾左手鋼琴協奏曲的對比。聆聽之下,明顯聽不出大戰系列廣播錄音的音質缺陷。

    這個現象意味著,一個可能的解讀是:走向暫態、頻寬不難,但是要內省不只停留於此,更往hi end邁進,那就需要不斷對比、測試、思考。尤其是這樣聽,其實還蠻爽的,是一種簡單的爽感。

  8.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5401920 For This Useful Post:


  9. #7405
    註冊日期
    2023-02-24
    文章
    119
    Thanks
    161
    Thanked 350 Times in 1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直流供電蜈蚣串與BPCGT:後續檢驗篇 之三




    過年前最後一次檢驗,再來有朋自遠方來,又是年假見親戚,只能等一年一度的高雄與STSD團來中壢音響室拜年了!...

    一、燒掉的 REAL CABLE NANO DAC,經過 a5401920 介紹的音響玩家修復,順便穩壓換成LT3045、時鐘換NDK。測試結果太驚人了!!因為中壢音響室經過超大電容、220V、香寶寶大地盒、BPCGT的加持下,改裝後的NANO DAC,播放2010之前的正確錄音,真的會人覺得不需要M3R,連M4R都不見得值得!!!

    改裝的NANO DAC=2500原價+2000元改裝費,4500元雖然超低價,但是小心正確使用方式:

    1、電供的最低水準是:全漢2000W的5V!!這個意思是,除非你使用DC蜈蚣串,否則一定要使用目前全世界最正確的5v電供,nano dac才可以上打數十萬元dac。全漢電供接的是psocc電線接在類比排插,該排插上有三個香寶寶大地盒,220v供電。排插的價值大概十萬元以上,估計至少也花三萬元才能有如此效果。三個香寶寶大地盒價值也大概是十萬左右。所以dac是4500元,周邊是二十萬元.....

    2、除了正確的5v外,還加上一個大黑箱,等於是三個超大電容。不接就是完蛋!

    3、最見鬼的是:任何地方的 BPCGT都會改善聲音!!為了測試,M4R沒有斷電只有STAND-BY,一個 BPCGT接在M4R的同軸輸出上,除此之外M4R沒有任何線路,BPCGT是接在 110V的專線。這時把M4R上的BPCGT關電,見鬼了!改裝NANO DAC的聲音性能質感雙雙爛掉一截!!!???

    也就是完全沒有接上NANO DAC的BPCGT,一斷電就會造成聲音品質明顯下降!?原理為何只有鬼才知道,重點是這表示多次升級之下,中壢音響室的整體系統改善是非常巨大的,這導致只要聲音夠正確,就會被整體系統加強到發瘋的地步。

    我與 a5401920 都聽過且熟悉先前 M3R時的聲音,我們都肯定:

    過去的中壢音響室+M3R <<< 現在的中壢音響室+改裝的 NANO DAC !!!

    到底是什麼原因真的只有鬼才知道.......................

    4、但是有個前提:遇到2010之後的現代錄音,NANO DAC就死定了!!還有遇到 PHI 的恐怖錄音,不只新天新地店裡的藍光轉盤系統死定了,連改裝NANO DAC也死光了。

    如果是蕾菲布的錄音,現在的中壢音響室+M4R 當然還是贏改裝的 NANO DAC,但是贏得不夠多。
    如果是1934的瑪格麗特隆,天啊!現在的中壢音響室+M4R 贏得更少一點!!

    簡單來說:2010年後的正確錄音,訊息量太多了,NANO DAC根本負荷不了聲音就爛了。2010之前,改裝NANO DAC在上述的供電水準下,真的可以叫陣M3R、讓M4R的CP值大幅降低!

    所以最超值而極緻的 DAC出現了!!psycho的供電理論+ 改裝的 nano dac。

    二、上午11:00,就有好聲音了:

    因為接了一堆 BPCGT,再加上好好RUN-IN了兩台明緯 SD-1000L-12。總之,先前沒有玩 BPCGT與直流蜈蚣串時,一堆人都可以做證中壢音響室中午時間是極為難聽的。而加了上述東東後,越是改善DC與BPCGT,越是傾向中午的聲音能聽了。到了現在的地步,己經讓我們在中午可以好好欣賞到改裝的 NANO DAC之絕對值的聲音美感了。也就是只在11:00,就可以明確感受到:過去的中壢音響室(下午5:00好時段)+M3R <<< 現在的中壢音響室(中午11:00)+改裝的 NANO DAC !!

    同時間比較原版NANO DAC、改裝MYDAC,明確發現:原版NANO DAC就是改裝NANO DAC的打折版,完全不值得聽原版的聲音,改裝版的聲音走向與原版高度一致。

    然後 MYDAC的音色正確性狠狠被打敗,在改裝NANO DAC的威力下更連頻寛暫態都輸,完全沒有價值了,玩音響原本就是要繳學費,經驗不是金錢可以隨便買到的......

    最後,接回M4R:

    當然M4R一定贏!但是在2010之前的錄音,M4R贏改裝NANO DAC的層面真的要有高一點的音樂素養才容易分辨。尤其是TIMPANI Cras的鋼琴協奏曲,真的要有點能力才能分辨好壞。

    但是只要使用2010之後的正確錄音,M4R就是絕對的音響王者了!!.....

    用聖桑的管風琴交響曲第四樂章+M4R,結束這一年,爽到地板與牆壁都震裂了.....幸好樓上正在施工,沒有人可以怪我們聲音吵死人!(SOLFEGE開近12:00位置!!))
    Saint-Saëns: Complete Symphonies
    Olivier Latry (organ)
    Orchestre National de France, Cristian Mǎcelaru
    Release Date: 26th Nov 2021
    附件 34895

    (END)
    預告一下,今天的測試成果可以推翻:「遇到2010之後的現代錄音,NANO DAC就死定了!!還有遇到 PHI 的恐怖錄音,不只新天新地店裡的藍光轉盤系統死定了,連改裝NANO DAC也死光了。」

    新改的nano dac就算沒有psycho 那套很複雜的類比系統加持,還是可以通過2010年後的現代錄音了,包含KLA052。

  10.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5401920 For This Useful Post:


  11. #7406
    註冊日期
    2007-12-13
    文章
    31
    Thanks
    29
    Thanked 28 Times in 11 Posts

    預設

    f6.png 請教一下 a5401920BPCGT 架構是否如上,,只是電池改成變壓器 , 之前文章說要x2 ?? 一直無法理解中
    https://audiophilestyle.com/forums/t...hread/page/17/

  12. #7407
    註冊日期
    2023-02-24
    文章
    119
    Thanks
    161
    Thanked 350 Times in 104 Posts

    預設

    output.png
    引用 作者: chgeorge 查看文章
    f6.png 請教一下 a5401920BPCGT 架構是否如上,,只是電池改成變壓器 , 之前文章說要x2 ?? 一直無法理解中
    https://audiophilestyle.com/forums/t...hread/page/17/
    不對 我的架構已經跟這個版本完全不同了

    最早期,我的測試是用bc大提過的,用兩顆電池扣接上兩顆電池後,將電池扣一端的+極以及另一電池扣-極相接。

    後續將兩個電池換成電容,為了給電容充電,所以又幫兩顆電容各自接上電源。

    圖示如上



    cross就是接地點,將設備接地端與BGT相接處。這是用ai畫出來的。在實作時,建議一開始先用12v的變壓器兩顆,形成24v壓差測試,避免一開始就上電壓過高導致生命、身體、財產設備的危險。 請注意這時候接地點本身是斷路的,只是通過前端電源為電容充電,以及讓兩顆電容的+-極相接,形成電場來提供給機器參考點。因此,接地點本身應該是不會形成與MKP電流的通路,如果不放心可以在實驗時,用電表確認。

    p.s.實作時請小心,這裡僅提供實作方法,無法對操作過程不慎發生損害負責。

  13.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5401920 For This Useful Post:


  14. #7408
    註冊日期
    2007-12-13
    文章
    31
    Thanks
    29
    Thanked 28 Times in 1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5401920 查看文章
    output.png
    不對 我的架構已經跟這個版本完全不同了

    最早期,我的測試是用bc大提過的,用兩顆電池扣接上兩顆電池後,將電池扣一端的+極以及另一電池扣-極相接。

    後續將兩個電池換成電容,為了給電容充電,所以又幫兩顆電容各自接上電源。

    圖示如上



    cross就是接地點,將設備接地端與BGT相接處。這是用ai畫出來的。在實作時,建議一開始先用12v的變壓器兩顆,形成24v壓差測試,避免一開始就上電壓過高導致生命、身體、財產設備的危險。 請注意這時候接地點本身是斷路的,只是通過前端電源為電容充電,以及讓兩顆電容的+-極相接,形成電場來提供給機器參考點。因此,接地點本身應該是不會形成與MKP電流的通路,如果不放心可以在實驗時,用電表確認。

    p.s.實作時請小心,這裡僅提供實作方法,無法對操作過程不慎發生損害負責。

    1 .請問如要接在PC上是接在USB 地線還是 PC 耳機孔 地線 還是SAM大主機板螺絲處,,哪裡先比較好?
    2. 所以BGT先不送電量測無電壓再送電測試主動接地效果?

  15.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chgeorge For This Useful Post:


  16. #7409
    註冊日期
    2023-02-24
    文章
    119
    Thanks
    161
    Thanked 350 Times in 1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george 查看文章
    1 .請問如要接在PC上是接在USB 地線還是 PC 耳機孔 地線 還是SAM大主機板螺絲處,,哪裡先比較好?
    2. 所以BGT先不送電量測無電壓再送電測試主動接地效果?
    人在外面先簡單做回覆
    1.的部分涉及到個人系統的架構無法一概而論,以有做psycho 版電源隔離的系統來說,先幫DAC做接地改善效果最明顯。其次audio pc效果也不錯。幫audio pc做接地理論上來說,直接在主板上路徑最短效果最好,用usb接地線其實也是幫主板接地,兩者是通的,但是就是額外經過一段usb接地線,如果使用音響級接地線,可能會帶來某種程度音染或是頻寬凸出。

    2.應該是通電後,確認接地點有無電流,正常情況是應該要沒有電流,如果有電流可能是不慎接錯形成通路,就不能夠上機,有燒毀機器的危險。另外,接地的時候請務必留意必須接在機器的地端(G極),否則同樣有燒機危險。

    補充一下,目前BGT的原理其實不明,主動接地原理也沒在測量上被正確驗證過。所以,BGT跟主動接地是否一致其實並不清楚,不能混為一談
    此篇文章於 2025-02-25 05:23 PM 被 a5401920 編輯。

  17.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5401920 For This Useful Post:


  18. #7410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77
    Thanks
    3,733
    Thanked 5,918 Times in 1,972 Posts

    預設

    數位性能與類比性能的平衡:後續檢驗 之一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數位性能與類比性能的平衡關鍵
    這篇文章早該出來了,但是剛好學校開學天下大亂,忙到現在才寫出來!.....

    一切都是 2/17 上星期一,叫 a5401920 把器材帶來中壢音響室的測試,這次主要是驗證我的單CAT耳機系統。

    一、直接讓 a5401920 欣賞我的二十萬元級耳機系統,他覺得:數位性能輸他很多,但是類比性能好像贏一點。

    後來依我們的回憶,依a5401920自己說法,播放 KLA136 這張 類比性能要求極高的唱片,我的系統贏一截。進行最高難度的蕾菲布測試(按此連結),我的耳機直接通過,大勝一截。


    二、發現這套數位性能不佳而類比性能夠強的耳機系統之特性後,我們都猜想會不會『香寶寶耳機線』是最後一哩路?結果換成REAL-CABLE最便宜小白線製造的耳機線後,類比性能當場完蛋!!上述 KLA136 與 蕾菲布測試瞬間通不過了!!!

    對我來說,我甚至覺得:小白線的數位性能>>>>>KP-2000原廠升級線,小白線的類比性能>KP-2000原廠升級線,雖然兩者都是小白線大勝,但是小白線讓整個耳機系統『數位性能>>>>類比性能』的失衡變得更加嚴重!所以在上述 KLA136 或蕾菲布測試中,我反而認為小白線的聲音是不夠正確的,不是聲音不正確,而是『正確性的平衡』不正確,現在知道發生的原因就是『數位性能與類比性能不平衡』了!!

    當然了,如果是使用我一直以來強調的『正確錄音』測試法,往往偏向數位性能的測試,那無疑的小白線狂勝大勝原廠線。

    不過這裡 a5401920 堅持原廠升級線的數位性能太過於不合格難聽死了.....


    三、然後 a5401920 拼命想救回改裝 MYDAC成功!但還是遠輸給改裝的 NANO DAC,讓他自己去玩。。。。

    四、a5401920 也改裝了一台 NANO DAC,並且先拆掉DAC的光纖,再把電路板上光纖部份的DC供電負極接出一條『接地線』。這條接地線形同:同軸數位輸入、數位輸出、類比輸出三者皆共地,當然遠遠比不上 AUDIOMAT DAC可以讓同軸數位輸入與數位輸出、類比輸出後兩者『不共地』。但是只憑這麼一個接地,我的改裝NANO DAC被打得滿地找牙!!不知道到底是接地重要?還是BPCGT太可怕?反正這個接地線接不到三仟元的BPCGT,NANO DAC再次瘋狂進步,2010後的錄音變得很好聽了!!

    五、但是我仍然要強調:先前說改裝版NANO DAC受不了2010後的正確錄音,是放在三百萬系統測試!換口話說,是相對強太多的數位性能。結果造成 NANO DAC完蛋。現在的NANO DAC放在耳機系統,數位性能下降非常多,反而讓 NANO DAC可以撐住2010後錄音的摧殘了!也可以這麼說:削弱數位性能,可以避免類比系統被正確錄音殺音響!!

    當然了!傳統音響觀念,一向是在類比端拼命降低『數位性能』而導致各種染色或扭曲,在我經驗這是嚴重事倍功半而且非常浪費錢。依我的研究看來,一萬元的DAC,兩萬元的耳擴,兩萬元的耳機,它們的類比端絕對不能再削減任何數位性能,否則永遠救不回來了!!那麼播放最新錄音怎麼辦?當然就是削弱數位端的數位性能。這樣子當然聽不到三百萬系統的真正原音,但是可以避免被最新錄音殺音響,就己經是世界第二名的超高水準了.....

    六、然後測試 a5401920 多改裝了一個小MKP電容的耳擴與我的耳擴,結果我的耳擴明顯贏一截??不過我猜又是中壢音響室可怕的run-in能力,凡是在中壢音響室播放過的器材,都會染上三百萬級的聲音,所以長期放在中壢音響室的耳擴當然贏一截.....

    無論如何,我的耳機系統與 a5401920 最大的差異,就是數位性能『故意輸很多』,但是大幅使用香寶寶線、而且被滿屋子50條香寶寶線的情境下 run-in。造成類比性能會比幾乎完全相同三大件器材的 a5401920 系統強了一截,造成我的『數位與類比的性能平衡』相對較佳,才能成功通過許多 hi-end級的測試。

    七、因為讓耳機系統達到這種水準,才可以說一些很嚴重、但是很確實的真心話...........

    一直以來,我無論聽什麼耳機都覺得難聽死了!!原本一直以為是耳機與喇叭的天生不同,現在才知道『耳機市場一樣被扭曲地很嚴重』!!

    耳機的確因為全音域的特性多了很多失真,但是那絕對不應該是難聽死了的藉口。把 KP-2000 搞定之後,單單把耳機換成先前覺得聲音還可以的 AKG K601.....天啊!!這是什麼噁心會吐的聲音啊!!??

    我輕易聽出,這隻耳機把超高頻完全砍掉,高頻加EQ再利用全音域的失真殘響增加虛假的超高頻,然後高頻與中頻之間有大峽谷導致聲音不連續、因而高音非常虛浮。低頻更爛就不必提了.........

    也就是說,先前不重視耳機系統亂組一通的錯誤耳機系統,完全不會發現耳機的本質。等到終於搞定了正確的耳機系統後,並且習慣了正確的耳機聲音,慘了,又發現市場上流行的耳機有多麼噁心的聲音......

    當然市場考量有現實問題,KP-2000 聲音再正確也是賣得不多。只是原本想到要在耳機找到超值而極緻的道路,沒想到又是找到了完全反現實反市場的道路,真是夠了......

    反省當初為什麼會覺得這種聲音能聽?真正的原因,就是沒想到可以對耳機的聲音有太多要求,所以『能發聲就好』因而標準太低,怪不得一輩子不想聽耳機。有了正確的耳機系統,這才值得聽一聽。慘了!我先前還推薦X2HR超低價很划算,幸好借給學生,我永遠不拿回來免得發現自己被狠狠打臉.....:~~~~~~~~~~~~

    我先前推薦 ORTOFON 105喇叭,現在也不會覺得太難聽;沒想到推薦耳機會摔這麼大的一跤.....

    當然了,耳機系統『偵測(突顯)聲音訊號』的能力是超強的,這也是過去我只重視數位性能,因而發現耳機的優點。但是這種聲音實在與享受完全無緣!!怪不得我會一直不想聽耳機......

    所以,這裡如果有人是使用耳機系統的,請千萬要小心我的慘痛教訓:耳機的聲音應該要求更嚴格的!!

    除了 KP-2000之外,還有那隻耳機的聲音是合格的??

    (END)

  19.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