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頁,共751頁 第一第一 ... 217617667707715716717718719727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7,161 到 7,170 共計 7503 條
  1. #7161
    註冊日期
    2023-02-24
    文章
    123
    Thanks
    164
    Thanked 356 Times in 107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大笨牛,要告訴大家:如果想買這台耳擴要怎麼買?要準備什麼?
    如果想要這台耳擴,需要自己準備兩台Myzic,以及找一位diyer來幫忙改裝。如果想要問幫我改裝的diyer,可以再透過pm跟我要資訊。聯絡資訊我就不丟上來了。
    另外,就是如果想要購買myzic,台灣新品售價約在8000元左右。

  2.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5401920 For This Useful Post:


  3. #7162
    註冊日期
    2009-01-25
    文章
    36
    Thanks
    6
    Thanked 133 Times in 3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真糟糕我真的老了!還真的把整個討論串中的磁環與EMI Filter通通搞混了!為此翻閱到2020的討論,剛後一看之下了一天一夜.....

    磁環與EMI Filter我都還沒玩,先看看別人的心得吧?
    EMI filter 我覺得可以用,但是我沒有辦法像老師做這麼全面的音響測試,有沒有其他副作用我也不知道,只拿來聽流行樂、看Youtube與Twitch的前提下,對我來說能省掉電源隔離的5m專線就好。

    測試情境如下:
    數位端主排插 -> (5.5mm2太平洋電纜2.5m) -> 外接硬碟排插 -> (5.5mm2太平洋電纜2.5m) -> 網路HUB排插

    數位端主排插與外接硬碟排插之間增加一個EMI filter。

    另外,電源隔離雖然有用,但是現實不得不讓我有放棄的想法:
    1. 無法特地為音響迴路設置分電箱,為了滿足不用音響時關閉電源的需求,均購買自帶breaker的淘寶牌法規排插。但是數位端電源因為電源隔離使得排插散落在各處,導致想要控制各個電源迴路非常不方便,最後都偷懶直接關閉最靠近壁插的排插的breaker。

    2. 法規插頭雖然牢固,但不代表給外線用的鎖點能夠將5.5mm2的線鎖的很牢固...上週日替換排插時發現有些鎖點已經接近鬆脫的程度,加上這些低價排插的銅排與breaker不可能用多好的料,這些因素對聲音有多少減損?不得而知...

    3. 雖然電源隔離的類專線只要用太平洋電纜,成本低廉;可是好的法規插頭不便宜,而且還不好買,除非退而求其次使用工業級插頭。

    4. 空間已經很侷促的情況下,無法隨意增加/修改配置。例如有開冷氣的日子我會改用MyAMP當擴大機,MyAMP與M4應該要用電源隔離彼此,但實在沒空間再多放電線及排插了。外接時鐘也是相同情況,而且除了電線還有電源與大電容的空間需求,想添加更是無能為力。

    5. 好的法規排插比法規插頭更難找...除非有幸跟上團購列車。

    三個月前突發奇想:我把breaker/母座等等零件鎖在DIN RAIL導軌,仿照樂高積木的概念自組裸排插,不就可以突破上述限制?因為吃過逐步升級的虧,例如網路HUB排插接在外接硬碟排插後面的奇怪配置,這次改動就必須同時考慮數位端/類比端配置並施作,這三個月不斷思考如何配置、買對應的零件、等到貨...上週日花了12小時終於全換上樂高排插。其實DIY不難,但施作的速度取仍需經驗累積,菜就是要認命...而且理線與打掃等等雜事比想像中還耗時...

    接下來的升級規劃:
    1. 增加外接時鐘
    2. 練習焊接,為DT2/外接時鐘更換品質較好的接頭
    3. 更換外接時鐘的線性穩壓器,如果能找到更好的時鐘也會更換
    4. DIY電訊分離接頭

    我曾經遇過使用外接硬碟的電訊分離接頭後,電腦抓不到外接硬碟的情況,還好我習慣購買數個同規格的接頭,更換另一個接頭後就正常運作。這次經驗讓我決定自己要學著製作電訊分離頭,這些接頭應該是目前整個系統最弱的環節。

  4.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termdoxa For This Useful Post:


  5. #7163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83
    Thanks
    3,737
    Thanked 5,923 Times in 1,974 Posts

    預設

    很多事都忙完了,現在等著7月要出國一個月,出國後只能用手機回文.....現在先多回一些!....

    引用 作者: termdoxa 查看文章
    EMI filter 我覺得可以用,但是我沒有辦法像老師做這麼全面的音響測試,有沒有其他副作用我也不知道,只拿來聽流行樂、看Youtube與Twitch的前提下,對我來說能省掉電源隔離的5m專線就好。
    測試情境如下:
    數位端主排插 -> (5.5mm2太平洋電纜2.5m) -> 外接硬碟排插 -> (5.5mm2太平洋電纜2.5m) -> 網路HUB排插
    數位端主排插與外接硬碟排插之間增加一個EMI filter。
    希望多一點人分享 EMI filter 的聽感!!

    以下是重點:『電源隔離』是 HI-END 之根本!這個絕對不能放棄,目前也不知道有沒有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案,所以我要回文洗腦你!

    先前 a5401920 四萬元的耳機系統可以那麼HI-END,就是因為他努力測試出『電源隔離』是 HI-END 之根本。當然了,使用耳機卻搞蜈蚣串與長蛇陣有點變態,不過證明了我的音響現象可以完整移植在耳機系統是功德一件!

    引用 作者: termdoxa 查看文章
    另外,電源隔離雖然有用,但是現實不得不讓我有放棄的想法:
    1. 無法特地為音響迴路設置分電箱,為了滿足不用音響時關閉電源的需求,均購買自帶breaker的淘寶牌法規排插。但是數位端電源因為電源隔離使得排插散落在各處,導致想要控制各個電源迴路非常不方便,最後都偷懶直接關閉最靠近壁插的排插的breaker。
    2. 法規插頭雖然牢固,但不代表給外線用的鎖點能夠將5.5mm2的線鎖的很牢固...上週日替換排插時發現有些鎖點已經接近鬆脫的程度,加上這些低價排插的銅排與breaker不可能用多好的料,這些因素對聲音有多少減損?不得而知...
    這兩點有些看不懂?第1的位置問題,『電源隔離』可以任意亂放,像我家一樣亂七八糟照樣有效,不知道第1點真的問題會不會是嫌難看?那真的沒救。

    第2我保證沒問題,我都用那麼久了還沒爆炸.....還是你用的排插與我不同?可是我用的是淘寶上最便宜的3C PDU一個不到新台幣一仟元耶!?

    而且我用了快8年(?),無論何時拿高價美規排插來測試,都是測一個死一個,甚至插在家用迴路都會死...,所以,我甚至認為故障的法規都比正確且高價的美規還要更強!.....

    引用 作者: termdoxa 查看文章
    3. 雖然電源隔離的類專線只要用太平洋電纜,成本低廉;可是好的法規插頭不便宜,而且還不好買,除非退而求其次使用工業級插頭。
    法規插頭最好的就是 ATL紅銅頭沒有第二,很多用到更貴的頭是因為 4X4以上太粗塞不進去.. 而我是寧可做成分叉雙電源頭也絕對不會使用其他頭,其他頭在我這裡鐵定都會有不正常音染....

    不使用 ATL紅銅頭的話,REAL CABLE頭或淘寶上的3C頭都可以使用,REAL CABLE頭是我直接認證可以剁掉『五萬元美規碳纖頭』的超值品,以音響效果而論法規插頭是太便宜了才對啦!

    引用 作者: termdoxa 查看文章
    4. 空間已經很侷促的情況下,無法隨意增加/修改配置。例如有開冷氣的日子我會改用MyAMP當擴大機,MyAMP與M4應該要用電源隔離彼此,但實在沒空間再多放電線及排插了。外接時鐘也是相同情況,而且除了電線還有電源與大電容的空間需求,想添加更是無能為力。
    MyAMP與M4應該要用電源隔離彼此 <<= 只要用5公尺3C PDU就可以成功隔離了,不過如果嫌醜那就沒輒了... 我是好狗運 DAC與擴大機都是神器 AUDIOMAT,使用它們反而絕對不能電源隔離。

    引用 作者: termdoxa 查看文章
    5. 好的法規排插比法規插頭更難找...除非有幸跟上團購列車。
    不必用好的法規排插啊!?用一千元的淘寶3C PDU就可以了,換成美規排插連五萬二元級的都被 3C 法規PDU電掉耶!

    引用 作者: termdoxa 查看文章
    三個月前突發奇想:我把breaker/母座等等零件鎖在DIN RAIL導軌,仿照樂高積木的概念自組裸排插,不就可以突破上述限制?因為吃過逐步升級的虧,例如網路HUB排插接在外接硬碟排插後面的奇怪配置,這次改動就必須同時考慮數位端/類比端配置並施作,這三個月不斷思考如何配置、買對應的零件、等到貨...上週日花了12小時終於全換上樂高排插。其實DIY不難,但施作的速度取仍需經驗累積,菜就是要認命...而且理線與打掃等等雜事比想像中還耗時...

    接下來的升級規劃:
    1. 增加外接時鐘
    2. 練習焊接,為DT2/外接時鐘更換品質較好的接頭
    3. 更換外接時鐘的線性穩壓器,如果能找到更好的時鐘也會更換
    4. DIY電訊分離接頭

    我曾經遇過使用外接硬碟的電訊分離接頭後,電腦抓不到外接硬碟的情況,還好我習慣購買數個同規格的接頭,更換另一個接頭後就正常運作。這次經驗讓我決定自己要學著製作電訊分離頭,這些接頭應該是目前整個系統最弱的環節。
    這到是沒錯!我考慮『容易驗證』所以一向只推薦『容易買的且方便買的東西』,所以我手賤弄壞最多的也是轉接頭沒錯!....

    解決方法也很簡單:各種轉接頭都有備用一份,特別重要的轉接頭備份兩個!......

    等到我決定要獨樂樂了,的確會找人幫忙直接做『香寶寶級的所有線』,從此再無任何轉接頭.....

    外接時鐘的確很 HI-END,要請人手工打造一個超越淘寶貨的產品應該很簡單。我的確在等著看看 a5401920 能不能找到管道做一個超越淘寶貨的產品,再貴我都會買下去!因為知道從HI-END角度,使用電源隔離+1500W+大電容的情況下,這個外接時鐘跟DAC的重要性完全同級,非常值得升級!

    但是要找人做,我自己手賤才不敢....
    (END)

  6.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7. #7164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83
    Thanks
    3,737
    Thanked 5,923 Times in 1,974 Posts

    預設 檢驗 擴大機+喇叭 夠不夠力的唱片與體驗

    檢驗 擴大機+喇叭 夠不夠力的唱片與體驗


      昨天邀請下面這篇文章提到的品酒女王來中壢音響室教我品紅白酒,a5401920 做陪,因為品酒女王習慣的音量與BC大魔王一樣是我的兩倍以上!!剛好居家大樓正在整修有土木施工聲,於是毫不客氣大聲摧上去!然後就產生了這篇文章。當然了,我現在還活著,鄰居沒有宰了我,應該是土木施工聲救了一命.....

    https://www.my-hiend.com/vbb/showthr...143#post258143

      因為品酒女王要求的音量接近一個彼此接近的絕對值,可以視為總音量是固定的。但是不同錄音的唱片,錄音電平各自不同,要得到相同的總音量,擴大機的音量調整幅度完全不一樣,於是得到以下現象:

      以 AUDIOMAT SOLFEGE而論,假設音量旋紐從頭到尾是 100%,我大概都使用 65到 70左右,但是錄音電平特高的 K118 會下修到 45以下。

    當天聽的音樂取重要的:

    ====== 我的音量<=>女王的音量
    K118 Track01  45  <=> 70   
    EL2159_05 Track05 70 <=> 90   
    H210_08 Track08  60 <=> 80   
    IC015 Track03 Track08 70<=>90
    IC022 Track01  60  <=> 80
    BZ2007小巫師   70 <=> 90
    YOUTUDE-Dvorak_CH4 75<=> 95

    今天重新使用我的音量,聽感的對比如下:

    K118 Track01  45:完美無缺<=>70:完美無缺   
    EL2159_05 Track05 70:最好鋼琴錄音!<=>90:比H210差一截而且失真的錄音   
    H210_08 Track08 60:次好的錄音<=>80:比 EL2159好很多的錄音
    IC015 Track03 Track08 70:最最極緻的鋼琴錄音!!<=>90:音質不佳的HI-FI錄音
    IC022 Track01 60:有史以來最正確的小型樂團!<=>80:有史以來最正確的小型樂團!
    BZ2007小巫師 70:完美的大型管弦樂錄音!!<=>90:完美的大型管弦樂錄音!!
    YOUTUDE-Dvorak_CH4 75:完美的大型管弦樂錄音!!<=>95:完美的大型管弦樂錄音!!

    依上述經驗,發現很有趣的現象:

      40W的 SOLFEGE 推 JMR JUBILEE OFERO是不夠力的,這我早就知道;但是因為本身聽的音量沒有到BC大魔王或品酒女王那種等同現場音量的變態級,所以不容易發現『推力不夠』的問題。今天被用力狠操,才發現問題有很多面向。

    第一:奇了!我們一般都會認為管弦樂錄音最需要大瓦數,結果上述聽感,似乎不是那麼回事?當然完美無缺的重播管弦樂一定要大瓦數,但是在我要求的音量下,大瓦數反而沒有那麼重要??

    第二:獨奏小提琴或少樂器的小提琴(例如K118)也不在乎大瓦數。

    第三:獨奏鋼琴最最挑剔大瓦數!!無論是IC015或EL2159,一大聲就是死,音質整個爛掉,甚至讓錄音好壞的判斷完全反轉。

      再一次測試JPLAY的『無損數位音量調整』功能,照樣得到會大幅削減音樂訊息的負面效果,看起來一台五十萬元的AUDIOMAT前級完全躲不掉...:~~~~~~

    以目前的經驗來說,我的猜測是:單一鋼琴的『暫態』要求太高,瓦數不夠大就直接失真變難聽!!IC015 或 EL2159都有這種特性,誇張到就算是小聲的樂段,音量轉大聲,音質就立刻明顯失真了。相對的,錄音沒那麼頂級的TIMPANI CRAS,就沒有那麼明顯的音質失真現象。

      結論是:先增加一台擴大機....:~~~~ 誰要賣我一台二手的 220V SOLFEGE??

    (END)

  8.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9. #7165
    註冊日期
    2020-12-31
    文章
    190
    Thanks
    328
    Thanked 517 Times in 172 Posts

    預設

    好巧,因為 Covid 之後這兩年來只聽過鋼琴、小提琴、管風琴獨奏和 Rodier 的演唱會,昨天去聽 NSO 的理查史特勞斯 阿爾卑斯交響曲(交響詩),正是為了更新和校正一下記憶中大型管弦樂現場的音量和感覺。因為希望直接音比例多一點、特地選了前排的位置。

    結論:
    • 樂團火力全開時的確很過癮,但沒到震耳欲聾的地步,跟流行樂現場 PA 喇叭那種可怕音壓相去甚遠。也許是沒有失真的關係?估計音壓最高可能在105dB 到 110dB。
    • 這樣的曲/大型樂團聲音十分綿密、一整片襲來。我用過的各種喇叭中,還是以平面(靜電)振膜發出的聲音感覺比較近似。傳統動圈式喇叭雖然音場也可以調到一整面,但感覺明顯不同(但平面喇叭測量起來問題很多的)。


    附帶一提:
    • 下半年還有好幾場精彩的管弦樂為主的音樂會,像是北市交系列的德布西 海/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拉赫曼尼諾夫三號鋼琴協奏曲/蕭斯塔科維奇五號、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查拉特斯圖拉如是說。今天6/30 是早鳥75折最後一天。
    • 我試過一百多元的葡萄酒杯也很棒喔。還有適用白葡萄酒和氣泡/香檳的,也有全能型的
    • 豎琴錄音的動態出乎意料的大。


    趣聞:
    昨天 NSO 的演奏竟然用喇叭播放的錄音代替了原本應該藏在最後方的多支法國號和特殊音效,而且時間配合有點瑕疵、也不符大家對現場演出的期待。不過不管什麼樂團,能演出阿爾卑斯,勇氣都令人欽佩
    此篇文章於 2024-06-30 08:25 PM 被 dequad 編輯。

  10.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equad For This Useful Post:


  11. #7166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83
    Thanks
    3,737
    Thanked 5,923 Times in 1,974 Posts

    預設 DC線香寶寶化有多麼重要??

    DC線香寶寶化有多麼重要??


      一直以來,我們習慣把『線材』當成音響系統最後一道關卡、甚至有一大堆耳朵有問題的人主張線材不重要。從音響系統建構的方法論角度,把線材當成最後一道關卡的確有它的重要意義;不過,『系統』常常超乎我們的想像;或者說,如果有『最正確的器材』那就是毫無疑問得放在最最優先。今天要來分享DC線香寶寶化的重要性,就是這麼超乎想像的『系統』現象。

      香寶寶real cable線可以說是新天新地box所發現的『世界級』最正確的答案,高度懷疑RC廠商自己未必知道香寶寶線有多麼偉大!?所謂的『香寶寶線』是把REAL CABLE第二代香堡旗艦喇叭線完全拆解後,每單一條二代香堡旗艦喇叭線都是由『兩條』基本線材所構成,這條基本線材被box命名為『香寶寶』,所以二代香堡旗艦喇叭線可以稱為『2x2香寶寶喇叭線』。依此規則,box發明2x2電源線、3x3電源線、4x4電源線、2x2 rca訊號線、4x45喇叭線......很快我們就發現:1x1一定會有嚴重缺陷,至少一定要2x2。線材永遠不必花心思了,反正沒錢就是2x2,再沒錢就是RC入門線等有錢換香寶寶;有錢就是3X3、4X4、6X6...........

      其中最麻煩的是DC電源線,因為DC頭的限制,含DC頭的香寶寶線最大只能 2X2,偏偏又絕對不能1X1,這導致DC頭電源線的答案只有這麼一個:2X2 DC線。

      在我的兩佰萬音響系統,香寶寶線己經太泛濫,不容易進行測試,往往就是當成『心安』的。最近終於發現香寶寶化簡直就是我的JPLAY CAT最重要的音響性能環節後,剛好要RUN一台2000W電源,於是進行實驗,結果得到嚇死人的結果!!

    1、全漢 CANNON PRO 2000W 接上 https://tw.shp.ee/YJ3i1Ps ,5V 與 +12V 都接上保險線絲才能啟動電源(務必注意!!)再從5V拉香寶寶2X2 DC線。

    2、從全漢2000W的SATA/大四針電源線,轉接成 5.5/2.1 DC頭電源線。

    3、使用我的CONTROL PC當成單一CAT => USB 3.0鐵殼線接一個1000元級 ORICO USB3.1 HUB,這個 HUB只有外接12V上電才能使用,其中再使用第二條 USB 3.0鐵殼線接4500元的 BENEVO工業級 USB 3.0 HUB。此外 ORICO USB3.1 HUB本身還接上 WEB CAM。沒錯,這是 USB的『USB隔離方案』.....:P

    4、CONTROL PC => USB 3.0鐵殼線 ==> ORICO USB3.1 HUB => 第二條 USB 3.0鐵殼線 => USB3.0電訊分離頭 => BENEVO USB 3.0 HUB。這裡有第一個 5V電源接USB3.0電訊分離頭,形同是USB HUB的外接電源。

    5、BENEVO USB 3.0 HUB => REAL CABLE USB線 => USB 2.0電訊分離頭 => 樂之邦10 FUTURE。這裡有第二個 5V電源接USB2.0電訊分離頭,形同是樂之邦的外接電源。

    6、樂之邦10 FUTURE => RC入門小白線同軸線 => TOPPING D50s,TOPPING D50s外接 5v電源,這是第三個 5v。

    7、D50s => RC次旗艦RCA訊號線 => THX789 => RC入門小白線RCA線 => 漫步者S2000III喇叭的 LINE 2接孔。

    OK,以上兩聲道音響系統『不算線材價格』『不算PC』,大概就是 4500 + 3000 + 6000 + 10000,扣掉D50S早就被3500元的DAC幹掉,整套系統可以在兩萬元以內達成。這麼便宜的兩聲道系統,香寶寶DC線可以多麼重要?

    以上所有 12V 與 5V都是 3C級轉接線,只有一條香寶寶DC線,而且是放在聲音略差的保險絲取電板上。

    1、所有 DC線都是 3C線。音響系統聽起來就是兩萬元超值聲音。

    2、把 D50s dac換成香寶寶DC線,其他不動,好像聲音好一點?

    3、把 USB3.0電訊分離頭 => BENEVO HUB 第一個 5V電源換成香寶寶dc線,dac換回3c線,天啊!s2000III怎麼變得這麼好聽??

    4、把 USB2.0電訊分離頭 => 樂之邦10 FUTURE 第二個 5V電源換成香寶寶dc線,其他換回3c線,嗯....好像最難聽??

    結論是:USB HUB 從 USB孔進入的外接電源,如果加上香寶寶DC線,整套音響系統的『音質』與『HI-FI』至少爆增兩倍以上!!所以你要去搶 DT2呢?還是升級 DAC呢?在上述實驗,可能建議你優先升級USB HUB 從 USB孔進入的外接DC線.....

    這個答案如果不是進行實驗,連我都不敢給出這麼離經叛道的答案!! 偏偏它就是發生了:在CAT播放的領域,數位端的正確性比類比端還要重要太多,所以只要 USB HUB的 DC電源線夠正確,後端甚至可以越級上打!!

    當然了,我高度懷疑會得到這個答案,是因為『香寶寶線』無意間成為線材最正確最極緻的答案,如此才能解釋為何僅僅一條DC線就可以得到以上聽感:因為在便宜超值的音響系統中,最正確的音響環節可以得到最爽的結果。相對的,高價極緻的音響系統中,最弱的音響環節就是聲音最大的缺陷。

    另一種可能是:中壢音響室的電源隔離系統太可怕了,才讓DC線可以有這種效果??

    一條50公分的 2X2 香寶寶DC線應該才 7000元上下,說不定比你的 DAC、DDC還要重要.....

    (END)

  12.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13. #7167
    註冊日期
    2017-02-14
    文章
    582
    Thanks
    1,886
    Thanked 1,690 Times in 476 Posts

    預設

    這幾天用筆電測試各種windows11的音質表現如何,因為之前對windows11音質感到相當失望,但工作環境中很常需要用到筆電,所以有時候就沒辦法用原本的耳機系統,只能插上audioquset red 1.0 USB DAC+AKG K3003或直連藍芽拜雅頸掛式無線耳機(BLUE BYRD2)來聽音樂。

    心血來潮看到TG糖果大的群組內有人傳Windows 11 LTSC 企業版的消息,順著訊息進入到以下這個巴哈討論串:
    https://forum.gamer.com.tw/C.php?bsn=60030&snA=644739

    下載了文章內提供的連結 Windows11 LTSC 26100.863.240617-0920,並安裝到M.2 SSD(ADATA XPG GAMMIX S70 PRO 4TB)做為系統碟測試。

    結果發現聲音表現如Windows 10 LTSC走向一致,基本上就是動態更大、分離度更好、暫態也變好。

    查看了「預設開啟」的服務,發現果然如同之前教授分享的優化指南,它幾乎在預設階段就把不必要的服務都關閉了,甚好;只是在架構上還是有些差異,原版的Windows11即使關閉不必要的服務仍然是那個聲音走向。

    後來在微信上跟一位默默看討論串的大陸發燒友討論,他推薦我用Windows Server 2025作為OS更好,於是我就去微軟官方網站下載了Windows Server 2025簡體中文預覽版(後續在語言設定那邊將繁體中文以及注音輸入法給補上),並安裝到同一個M.2 SSD但不同磁區測試之。

    那時候他有分享一個稍微再更精簡的Server 2025給我,但為了公平比較,我都是使用微軟官方原版的LTSC以及Server 2025來測試。
    Server 2025官方預覽版連結:
    https://www.microsoft.com/zh-tw/eval...ws-server-2025

    初開聲就被那如同加上大電容的聲音給吸引,雖然它沒有Win11 LTSC分離度那麼好,但它有德國鐵殼線般厚實且耐聽的聲音,而且暫態更勝一截。
    並且使用大陸發燒友給我的Server 2025、Win11互換工具,讓操作上可以如同Win11一樣方便,也能讓原本不支援Server 2025的硬體驅動無痛支援回來。
    工具連結如下: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iVY...ew?usp=sharing

    以三個系統來並以交換式電源舉例的話,
    Windows 11 :聽個響,懂得都懂,聲音就像明緯電源甚至更糟。
    Windows 11 LTSC 企業版:聲音走向是小瓦數的Daitron,三頻延伸不錯、動態也可圈可點,但暫態稍稍稍嫌不足,不過這個不足也是因為出現了Server 2025才顯得不足;以JPLAY來舉例它類似7.0的聲音走向,沒有不好,只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
    Windows Server 2025 預覽版:聲音走向是Cosel 1500那種感覺,暫態、動態爆表、寬鬆自然耐聽,但兩頻延伸稍嫌不足(可能是暫態跟動態較大的原因,聽覺上覺得兩頻延伸不足);以JPLAY來舉例它類似6.2的聲音走向。

    因為未來的PC很可能會放棄支援Windows 10,直接不支援,所以我覺得需要因應未來做準備。

    順帶一提,ADATA XPG GAMMIX S70 PRO 4TB 這個M.2 SSD的聲音表現也相當不錯,作為系統碟有模擬SLC Cache機制,確實對聲音有所幫助,也是USB鐵殼線的聲音走向。

    如果可以的話,希望更多發燒友一同測試。

  14.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gangster.tank For This Useful Post:


  15. #7168
    註冊日期
    2020-12-31
    文章
    190
    Thanks
    328
    Thanked 517 Times in 172 Posts

    預設

    二月的時候試過 Server 2025 build 26063(英文版)。我的系統用 12600KF,只開啟 P core、超頻到極限;DDR5 記憶體時序 1T 前提下也超頻到極限。當時感覺聲音走向與 Windows 11相近,無法久聽。相較之下 Server 2022 聲音流暢自然。

    目前系統其他部份正在演變中,暫時沒辦法對更新的版本做有意義的測試比較了。

  16.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equad For This Useful Post:


  17. #7169
    註冊日期
    2023-02-24
    文章
    123
    Thanks
    164
    Thanked 356 Times in 107 Posts

    預設 「加料」且超值的DAC(一)

    一、前言

    在A走psycho的smsl m300以及香寶寶平衡線來當作系統的DAC一陣子後,最近又買了跟耳擴一般,同屬於Micromega的平價DAC,Micromega的Mydac,來看看跟myzic拼裝版搭起來的效果如何。

    比起smsl m300,Mydac已經是2014年的產品了,使用的內部晶片是WM的產品,而這個晶片公司已經被收購了。比起M300使用的CS43131來說,是老到不行的老晶片了。依據psycho的說法,這種老晶片通常會有頻寬跟暫態不足的缺點。不過,近日拿到手後,通過dt2以同軸方式連接Mydac,與m300相比,卻發現Mydac在原廠的狀況下,在音質、音色正確性的表現上,贏過M300,至於頻寬跟暫態則是略輸一點。除此之外,兩者走向也不相同,M300在不使用香寶寶的平衡線下,音色表現就是非常的符合多數對於科學機看法,聲音呈現纖細、音色表現上會吃掉樂器的泛音,但是暫態與頻寬在2000W的全漢電供下,能夠滿足psycho要求的HIFI性能。至於音質、深度定位等等,則需要透過香寶寶線才能夠大幅的補足。相對而言,Mydac在原廠的小瓦數交換式電供下,暫態、頻寬都比不上m300,但是以HIFI性能來說算是勉強滿足。不過,在音色的豐富度(能夠呈現多少泛音)、深度定位上,卻比M300好上不少。

    這兩個DAC的對比,呈現出來的是DAC設計的不同面向。因此,本文嘗試透過這兩台DAC以及周邊產品的替換之間,來描述DAC的聲音表現涉及到數位、晶片性能的面向,以及類比調音的面向,而後者特別重視的是設計DAC的公司是否有正確的認識到「現場」的聲音該有怎麼樣的表現。透過對於DAC聲音表現,不同面向的分析,來做為以後認識與評價DAC的尺度,以及評估在低價的DAC要怎麼做選擇及搭配。


    二、決定DAC聲音表現的兩個面向

    想要觀察DAC的表現,有不同的方式。例如:能透過機器測量,或是看DAC廠商提供的測量數據、分析內部的零件、供電等等設置,來推測DAC的性能。其中,最直觀的方式就是透過聆聽的方式來發現DAC的聲音表現。並且,直觀的方式也不能夠被認為是主觀的、個人的,因為同樣作為人類,對於特定的感官感覺存在著共同的主觀,例如:被火燒到,在皮膚生理狀況良好的情況下會痛,能夠作為相對於自然科學的絕對客觀而言,共同的主觀標準。當然共同主觀可能存在細緻的差異,例如:有人會很痛,有人會沒那麼痛,但不能因此推翻共同主觀作為相對客觀的客觀性。因此,接下來在談DAC表現時,會透過描寫「我」的主觀,不過,這個主觀是指我與其他人的共同的主觀部分,合先敘明。

    以對於聲音的表現分析而言,psycho過去的分析包含了:頻寬、暫態、動態、音場的定位(尤其是深度)、音質(這邊特別指樂器、人聲除了基音以外,豐富的泛音表現)等等。而暫態、頻寬與動態依過去的經驗來看,涉及的是器材的數位(電腦)性能,也就是DAC的晶片設計、供電的品質,例如:對於樂之邦Monitor 09 F使用電訊分離線,並外接上5V的電源後,會讓暫態、頻寬變佳,以大鼓為例,加上外接品質優良的5V電源後,大鼓敲擊後的低頻往外擴散的感覺才能表現出來,否則就會呈現敲擊下去後僅有鼓皮的共振,卻不會往四周傳遞。
    相對而言,涉及到音質、深度定位乃至(psycho意義的)相位失真,則是涉及到DAC的類比線路的設計,並且,依psycho的說法,價格越高的,涉及到類比設計的性能越佳。以聆聽audiomat m3r與m4r的差異,就可以發現m4r的音質相對於m3r更佳,以Socd343的第二軌為例,在播放時,m4r比起m3r更能夠聽出蕾菲布彈奏鋼琴時,使用鋼琴技巧營造出的多層次的泛音,而這個改善會讓m4r聽起來比起m3r聲音粗糙感更低。
    一個理想的DAC理論上必須同時具備優秀的數位性能與類比性能。不過,能夠同時具備兩者,並且在類比性能上的調音不會為了修飾市面上品質不佳的錄音,導致音色與現場聽感不一致的DAC最低價格動輒都要六位數以上。要談超值的DAC就沒辦法兩個面向全都要。

    前文提及的兩台DAC都是低價位的DAC,並且,剛好呈現重是不同面向的聲音表現。接下來,將以兩台DAC做對比,來進一步呈現DAC聲音表現的兩個面向。


    三、數位性能優異的DAC與類比性能優異的DAC
    在比較、呈現兩台DAC前,既然要做比較,就必須有比較的方法。於此,本文以psycho提出的管弦樂測試法,為比較基準,因為管弦樂測試法所要測試的就是聲音的暫態以及音質的表現。此外,於比較時,因為Mydac只有單端RCA輸出,為了條件上盡量一致,M300也會使用RCA輸出,不使用香寶寶的平衡線。

    管弦樂測試法有兩個指標,分別是暫態與音質等類比性能,也就是說管弦樂測試法可以分別測試出器材的數位性能與類比性能的好壞。早期的管弦樂測試法以暫態為準,用暫態好壞不一的唱片播放,觀察器材能否區分這些錄音間暫態差異,而後期則考慮到相位失真、音質等類比的差異,呈現不同的標準。
    (https://www.my-hiend.com/vbb/showthr...C%89)/page376)

    以M300為例,M300在晶片以及設計上都是新一代的DAC。不過,數位性能也還包含供電的狀況,而M300原本的供電狀況,除了透過USB訊號外,還提供額外的5V的供電口。並且,說明書認為額外的5V供電並非必要。在不使用額外的5V供電的情況下,M300的暫態、頻寬都呈現不佳的狀況,亦即,透過管弦樂測試法來說,僅能發現小睡神(5)比其他好,小牧神(1)最爛,剩下的暫態好壞無法區別。加上了全漢2000W的交換式電腦電源,作為M300的外接供電後,M300的暫態有了大幅的提升,能夠達到早期psycho的管弦樂測試法暫態的要求,明顯區別出5>4>3>2>1=6的聆聽現象。

    這意味著m300設計的本身,不僅數位性能不佳,必須透過大瓦數的外接供電才能補足。並且,類比性能也不佳,無法通過加入了其他標準的管弦樂測試法的檢驗。顯然其設計者在設計機器時,可能並不以聲音表現作為設計目的,而是有其他考量,例如:測量的數據漂亮,而為了通過測量,M300唯一值得稱道的是使用了最新的、數位、運算性能較佳的晶片。不過,晶片也必須在吃夠電的情況下,才能夠將數位性能優勢給發揮出來。

    對於此種,可以透過後天補足數位性能(供電能力補充)的機器,如果想要通過音質的檢驗,以目前測試來看,必須在系統上加入香寶寶線此類不會扭曲聲音、增加系統的類比(音響)性能的線材,來做搭配。亦即,當DAC的類比性能不佳時,可以透過線材調整,來增加器材的類比性能。此外,在測試時發現,透過更換數位地的線材,能夠比更換類比端的線材,達到更佳的提升效果。測試分成兩種情況,分別是前端用低價的REAL CABLE 同軸線配上香寶寶平衡線;香寶寶同軸線配上REAL CABLE低價的平衡線。在兩種情況都能夠補足M300類比性能不佳的情形,但比起更換類比線,同軸線使用香寶寶,改善的情形更明顯。
    相對於M300,Mydac使用的就是非常老的晶片。老到那個晶片場聽說都被收購了。不過,Mydac的表現卻是不差。同樣以管弦樂測試法為例,如果只聽暫態,Mydac同樣能夠表現出5>4>3>2>1=6的聆聽現象。更進一步的是,Mydac能夠通過高價音響系統的音質、相位失真及深度空間等類比性能的檢驗,表現出管弦樂測試法經過綜合對比後,5>2>6>3>4>1的聆聽現象。這就意味著Mydac雖然是平價的dac,但是音響廠商在設計時,仍然有將音質問題給考慮進去做設計。

    此外,還有另外一個現象能夠說明Mydac的類比性能是有特別考慮的。對於錄音好壞,如果單以暫態為標準,而不考慮音質機器,將會讓暫態不佳(很多原因,包含錄製或是後續混音導致的)的錄音非常難難聽,相對的暫態優秀的錄音非常好聽。亦即,能夠快速地判別錄音暫態好壞。相對而言,如果類比性能優秀的機器,卻可以起到修飾、包容爛錄音的效果。以psycho的中壢音響是為例,按其自己的說明,自從PEL換成JMR的旗艦以及周邊、三大件陸續升級後,過去,被認為錄得不好的錄音也變得相對悅耳。顯然,類比性能的提升,會使得對於濫錄音的包容度提升。而Mydac對於濫錄音也有一定程度的修飾效果。對此,psycho就推測,雖然Mydac在正確錄音時,音色比起M300更加正確,但是這種正確,應該是透過高明的「加料」方式所達成的。因為類比端涉及到價格問題,而Mydac在低價一方面能夠正確表現音色,又能夠修飾不佳錄音,高度可能是加料的方式來「作弊」達成的。

    在數位性能上,Mydac既然是老晶片,並且又是透過原廠的小瓦數的交換式電供。對比起經過2000w交換式電供的m300來說,在暫態、頻寬的表現上的略輸一點。因此,Mydac相對而言是,數位性能不佳,但類比性能優異的DAC。

    對於Mydac,可能的改進方案是將Mydac原廠的交換式電供拆除後,改成dc輸入電源,並且,提供給其高價值的電源。不過,究竟能有多少的改善,仍有待後續的測試。

    四、代結論

    在DAC的聲音表現上,呈現了兩個面向的性能。分別是數位性能與類比性能,兩者並非呈現排斥關係,而是並存的兩個DAC指標,優秀的DAC應是指在兩者上,都拿到優秀表現的情況。

    不過,想要在數位以及類比性能上都拿到優秀常常需要高價作為代價,因此,評價的DAC常常面臨數位、類比性能不足的缺陷。對於類比性能不佳的DAC能夠透過線材的調整,來回應其不足。相對而言,數位性能不佳的DAC則須視情況而定,如果是新晶片,但因為供電品質不佳的DAC,需要透過供電品質的提昇來彌補。若是老晶片且供電品質又不佳的DAC(例如:Mydac),則有待後續測試的結果。

    此外,對於有趣的問題是同樣透過香寶寶線,加強類比性能後,究竟是M300(數位性能優異)或是Mydac(類比性能優異),能夠有更大幅度的改善?

    此一問題的答案,將會影響到在超值、平價的位階選擇DAC時,是要選擇數位性能優異,再透過香寶寶線增加類比性能,或是選擇類比性能優異的DAC,再透過改裝的方式增加其數位性能。因為此一問題涉及到的是:類比性能缺失的科學機,能否透過線材根本性的彌補其缺陷的問題。進而決定攻略的選擇。

  18.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5401920 For This Useful Post:


  19. #7170
    註冊日期
    2017-02-14
    文章
    582
    Thanks
    1,886
    Thanked 1,690 Times in 4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dequad 查看文章
    二月的時候試過 Server 2025 build 26063(英文版)。我的系統用 12600KF,只開啟 P core、超頻到極限;DDR5 記憶體時序 1T 前提下也超頻到極限。當時感覺聲音走向與 Windows 11相近,無法久聽。相較之下 Server 2022 聲音流暢自然。

    目前系統其他部份正在演變中,暫時沒辦法對更新的版本做有意義的測試比較了。
    看了dequad兄的回覆,我去下載了Server 2022,但無奈藍芽跟WIFI都無法使用。

    雖然在JPLAY應用中有線網路跟USB DAC都能正常運作,不過我測試的器材就是藍芽跟USB DAC,因此只要有一項不能用就無法公平比較。

    不過,我退而求其次下載了最新版的Windows 10 企業評估版 LTSC
    (19044.1288.211006-0501.21h2_release_svc_refresh_CLIENT_LTSC_EVAL_x64FRE_zh-tw)

    雖然不是Server 2022,但確實如同dequad兄說的「寬鬆、自然」,真的耐聽許多。

    唉,Windows 11架構還是沒救嗎?
    此篇文章於 2024-07-03 04:09 AM 被 gangster.tank 編輯。

  20.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gangster.tank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