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2-11-20, 12:01 AM
#6821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2-11-21, 09:35 AM
#6822
此篇文章於 2022-11-21 09:45 AM 被 dequad 編輯。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equad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2-11-24, 11:24 PM
#6823
新人求問, 希望各位前輩們能解答一下:
1. 是否檔案放進經過wipe的硬碟, 然後再抄回沒有wipe的硬碟, 都有同樣的變好?
2. 曾放過檔案的wipe硬碟, 若刪除檔案後, 是否應該重新wipe?
謝謝!
-
-
2022-11-26, 09:44 AM
#6824
 作者: ROMer
新人求問, 希望各位前輩們能解答一下:
1. 是否檔案放進經過wipe的硬碟, 然後再抄回沒有wipe的硬碟, 都有同樣的變好?
2. 曾放過檔案的wipe硬碟, 若刪除檔案後, 是否應該重新wipe?
謝謝!
我自己的用法是(耐心地 )wipe 一個 1TB 的 partition,之後只放不刪。第一個問題,我的經驗是有變好,但沒去確認是因為施行 Gutmann wipe 後聲音普遍變好的影響,或者是該檔案曾放到 GU wipe 的影響。每個系統的組成和播放流程有些差異,最準確的辦法還是在自己的系統上實驗看看。
最近瀏覽一些精簡作業系統的資訊,偶然讀到HQPlayer 的 HQPlayer OS 是 RTOS (real-time OS);已經有 HQPlayer license 的話好像也是免費的。不知道版上有沒有人試過?我雖然對其他播放器聲音表現勝過 JPlay加 DT2 不抱太大希望,從資料上看起來 HQPlayer/HQPlayer OS 的組合播放 DSD 檔案蠻理想的。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equad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2-11-26, 11:41 AM
#6825
謝謝解答!
檔案只會慢慢增多, 想轉移到 4T 硬碟, 用最快的填 0, 軟件報告說要用 2 天多完成, 用 Peter Gutmann, 相當嚇人, 要 80 多天. 我試用 USB 外接填 0, 做了一會, 溫度相當高, 不敢繼續了, HD Tune 報告已經出現 (C7) CRC 介面錯誤了. 所以現在有個想法, 用另外一個硬碟 wipe 一個約 4G partition, 抄檔案入去, 再抄回到 4T 的硬碟. 雖然這樣做法也很費時, 但對儲存檔案的硬碟有點好處吧!
-
-
2022-11-27, 10:32 PM
#6826
JPlay dual PC
轉眼 2022年即將邁入最後一個月。我從去年年末到現在不斷改來改去的 JPlay 雙 PC 系統,在送修的送修、填海的填海之後、難得在今晚湊齊目前自己覺得較理想的組件、也調整到接近這些組件在能穩定工作的狀態下所能達到的性能極限。除了套用教授和版上大家辛苦實驗篩選出來的許多設備/設定外,有幾項較不常見的設定,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 雙機間連線使用 Mellanox 的 InfiniBand 網卡(40G/56G,不用重金去買國外論壇推崇的一些昂貴低延遲網卡就能達到較低的延遲)。InfiniBand 的設定不難,若想一試的話,遇到問題我應該可以幫上忙(但不能保證其聲音符合喜好;我自己很喜歡,尤其是它讓我可以用 JPlay 的 ULTRAstream)
- InfiniBand 網卡和接 DDC (DT2) 的USB 卡都插在直通 CPU 的 PCIe 槽
- 系統碟都用 Optane (未來跑 Ram OS 成功的話,連系統碟都可以省掉),也插在直通 CPU 的 M.2 槽
- 記憶體延遲用 Intel MLC 測,靜態下 audio PC 約 48.2nS、control PC 為 49.5nS。這是調整上最費時的工作。記憶體的 command rate 都設為 1T, 也很花時間(同時要速度高、時序低)。
附上照片供參考。我把有限的預算都花在自己覺得比較關鍵的組件上,所以線材以實用/能用為主,還請大家自動無視之......  
Master_Apex small.jpg
此篇文章於 2022-11-28 10:00 AM 被 dequad 編輯。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equad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2-11-28, 11:42 PM
#6827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2-11-29, 11:12 AM
#6828
LatencyMon
雖然知道 latency 影響聲音很大,其實數位訊源追求的 latency 和一般說的 audio latency 是不一樣的東西;後者指的是在播放過程中從啟動訊源到發出聲音間的延遲。數位重播看的是對作業系統和執行的process 有影響(會造成 CPU 等待、連帶使得供電受干擾等效應)的延遲。看這些 OS/process 層面延遲的工具裡,免費的 LatencyMon 是最常用的之一。這些 LatencyMon 和 ISR、DPC 等等,可能之前本討論串都討論過,但電腦硬體已經演化到 Intel 13代,我還是把最近看到和測到的一些數據提出來供參考:
昨晚看到德國一家專做 audio PC(他們推薦用 HQPlayer 和 HQPlayer OS)的公司,用 LatencyMon 測他們 audio PC 的截圖,測的應該是 Intel 12代之前的機器:
FIS audio PC LatencyMon Bildschirmfoto-2021-01-04-um-13.18.13.jpg
就用 LatencyMon 測了一下自己的 audio PC (Z690 Apex/i3-12100F/Hynix DDR5 A-die):
Apexi3-12100F_A-die_latencyMon.jpg
(另一部 control PC 裝 i5-12600KF,測得的 ISR routine execution time 更低,只有 0.7幾uS)
這是LatencyMon 所測得各個 driver 的執行時間:
Apexi3-12100F_A-die driver latency.jpg
這些量測數據代表的意義我是一知半解,大致上只知道作業系統排工作的 scheduler 不會去延緩執行 IRC 和 DPC,所以這兩者的執行時間越短,對 audio 程式的干擾和中斷時間越少(如有錯誤還請大家更正);其他得再研究。先 po 出來供大家參考,看看有沒有什麼地方可能是有問題或可以改善的。
題外話:HQPlayer OS 跑起來執行的 task 只有 20 個,有時間真的要試試看。目前想到的 HQPlayer 系統架構是:現有的電腦硬體裝 HQPlayer 和 HQPlayer 的OS,後面接也是由 HQPlayer 的設計者開發、open source 的 DSC-1 解碼器(可以自己裝、加上真空管輸出級)。PCM 檔案就用 HQ Player 軟體轉檔成 DSD 再輸出。這個架構的瓶頸可能是 DDC/USB 介面。DT2 對 DSD 的 support 已經有點落伍,要找到聲音跟得上 DT2 的 DDC,整個拼圖才會完整。
教授說我的類比系統是 DIY 派的,但仔細想起來,其實 DIY 的部分不多,只是一路演變到用這些器材的過程漫長又坎坷。真正算是 DIY 的只有 phono 放大(邱醫師想出來的線路,我用一部 70 年代的老 Theta 真空管前級改裝出來)。DAC 是用 雙 PCM1798 的廠機(已停產)、高電平放大也是廠機(電源變壓器還壞過、只好自己找人繞了一顆換上)。後級也是廠機、也停產了。後級有改裝,只是換零件和降低負回授(改電阻值)。老 Quad 靜電喇叭是廠機,更新了電源板(電路沒改,原來零件長期處理高壓,已老化不堪用)。超低音是廠機(二手的三、五千元一部、沒人愛但聲音很快)、超高音也是廠機。超高音的分頻(一顆電容)和電感式衰減(也是一個零件)是DIY,買零件裝起來的,沒技術可言、靠實際聆聽調電容大小。講了一大堆,其實我想說的是,二十萬(不過二手居多)的類比系統也不一定要 DIY 啦!
不過等我把新的靜電喇叭半成品套件裝起來,喇叭就變成是 DIY,而且也晉升為二十五萬等級啦  
此篇文章於 2022-11-29 04:07 PM 被 dequad 編輯。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equad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2-12-01, 10:44 AM
#6829
大家好,雖然退燒很久了! 也不屬於追求極緻的一員。但對於聲音有一定品質和"超值"部分精神是沒打扣的!
一直以訊源採非同步ddc接dac的方向不變,由於串流的崛起。雖然最近才涉略而且是用偽串流的方式。
串流很不錯,以便宜月租的方式給予全部的歌庫,但弄好前置的硬體花費,音響級的路由器、交換器、usb隔離器、專業的串流播發軟體但如ROON,是一筆開銷,而且整合的聲音如何又是另一回事。
基於保留訊源DDC、DAC方向,又不想增加串流硬體的開銷。入手了無線路由器(由手機網路分享)、IO DATA SOUNDGENIC(日本網站買2THHD),到手價不到台幣一萬。
這樣的組合是以無線控制的方便、超值。為什麼是偽串流,因為平板安裝 FIDATA軟體(IO DATA公司) ,經路由器只作無線控制,其它部分都是有線連接的。也就是控制端選完歌就沒它的事了。
前提是歌庫是自己RIP的品質也較有保障,所以跟串流可說是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有保留了無線控制的方便。
廢話那麼多,重點來了! 因為之前也有 用JPLAY 且JPLAY FETMO也有購買,因為單機較麻煩所以擱著了。
結果因為IO DATA 的關係才發現它的FIDATA串流播放軟體竟然是免費支援 FETMO,也就是平板裝FIDATA作CONTROL 端,AUDIO PC 裝 FETMO 。
結論:這樣子的音響建構,其實就只要購入無線路由器就好了,連 SOUNDGENIC 都省下,FETMO 的音質相信還是更有保障的。
就不好意思版主 psycho兄了,雖然一點也不極緻。但對於玩jplay單機是一個非常的超值選擇。 系統也簡潔,無線控制真的方便喔!
感謝
此篇文章於 2022-12-01 11:04 AM 被 233233 編輯。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233233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2-12-03, 10:26 AM
#6830
 作者: 233233
結果因為IO DATA 的關係才發現它的FIDATA串流播放軟體竟然是免費支援 FETMO,也就是平板裝FIDATA作CONTROL 端,AUDIO PC 裝 FETMO 。
安裝了這個 FIDATA 的 iPhone 版本,看起來是跟 mConnect 一樣的功能,但感覺使用介面不錯(還沒使用,因為最近幾乎都只用 JPlay Mini),而且是免費的。
看到 seeteeyou 大在 JPlay 論壇上提到這個 BareBone OS tool,感覺很理想,因為精簡出來的應該是「正常」的 OS 而不是 PE。這個工具的使用有基本技術門檻,對我這類門外漢來說有點困難,還在摸索中。成功的話再回報。
此篇文章於 2022-12-03 10:01 PM 被 dequad 編輯。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equad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