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2-09-01, 11:56 AM
#6721
CPU/記憶體同頻率運作;時序 30-30-30-30-1T
這幾天重新拜讀板上諸先進在 2020年(當時我還在聽 Sony 藍光機)關於 BIOS 調整的討論, 其中提到讓記憶體和 CPU 以相同頻率運作,還有初級時序一致的調整原則。
對頻率較低的 DDR4 來說,新的 CPU 頻率太高,須大幅下調,妥協較大;DDR5 的運作頻率則已經超越 CPU,情勢完全逆轉。但 Intel 12 代CPU 超頻到 5.2G (5200M)作為日常使用還算輕鬆,熱度也不高。於是在 5200MHz 運作頻率和 Command Rate 1T 的前提下去優化記憶體的時序,目標是四個 primary timings 一致,其他 sub timings 也盡量緊縮。
暫時達到的穩定版本是 CPU 5200M/DDR5 5200M,時序 30-30-30-30-1T。副時序太繁複就不寫了。感覺以後也許有機會進步到 28-28-28-28-1T 。
audio PC Aida64.jpg
延遲以 Intel MLC 測量約在 56ns 左右(之前以低延遲為目標調整時,達到的最低延遲是 47.8ns)。
初步試聽,解析力和音像、定位與最低延遲設定時相近,但聲音厚度,或說直接音的量感,明顯提升,對用 JPlay Ultrastream 模式來說是正向的發展。我的 audio PC 超頻之旅至此終於告一段落了(累     )。
此篇文章於 2022-09-06 11:12 AM 被 dequad 編輯。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equad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2-09-08, 03:28 PM
#6722
CMR/PMR 硬碟、NTFS vs. exFAT 和外接轉接器
因為外接硬碟一直用方便的 MyBook,總覺得應該有改善空間。但搜尋技術不佳,沒找到版上之前關於外接硬碟較詳細的討論,就自己隨興地實驗一下。
MyBook 用的應該是密度高的 SMR 硬碟結構(據說 SMR 硬碟在設計上為了提高密度,資料軌是重疊的,寫入的時候會覆寫到疊放/干涉的他軌。如果遇到他軌上有存放資料,硬碟得暫時搬移資料再寫回。不過這只是聽說,SMR 硬碟實際上如何運作我暫時也沒空去確認)。於是從倉庫找了一顆放了快10年、是 SMR 普及化之前的非重疊結構 PMR (通稱CMR) 2TB 老硬碟,接藍光 drive 用的伽利略外接轉接器,外灌電源、一樣經過 USB hub 接 control PC。同時把硬碟格式化成 NTFS。原來的MyBook 是 exFAT 格式,據說(又是據說 )exFAT 在少數狀況下資料傳輸比 NTFS 快一點點點。
把一些較熟悉的音樂重新 rip 和下載到老硬碟上,開聲。欸,明顯比較好聽耶   
祝大家中秋佳節快樂!
(版上先進還請不吝賜教外接硬碟祕技     )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equad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2-09-08, 08:29 PM
#6723
 作者: dequad
https://kb.synology.com/zh-tw/DSM/tu...rd_disk_drives
SMR特色如您所說,基本上除了省成本外一無是處,所以別考慮它了,只適合冷儲存備份環境。
另外一樣是PMR結構硬碟,新系列在磁密度上還是在持續進步,所以讀取性能也緩慢提升,
如果您能感受到更換硬碟的效益的話,推薦您往企業級硬碟去找,(同時有SAS SATA介面的那些)
應該會有明顯感受。手邊用過Toshiba的MG系列跟HGST的產品,效果都不錯,也對業界領導廠商
seagate的企業級產品有興趣,聽說又快又穩又安靜。
btw 千萬看清楚spec,一些消費產品現在也掛上企業級話術,辨識原則就是看同系列是否有SAS介面,
這種就確定是server field的產品做成SATA介面使用。
-
The Following 7 Users Say Thank You to Higuma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2-09-09, 11:01 AM
#6724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2-09-09, 12:21 PM
#6725
此篇文章於 2022-09-09 01:27 PM 被 sam0402 編輯。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sam0402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2-09-09, 09:57 PM
#6726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2-09-09, 11:25 PM
#6727
 作者: psycho
我不懂 LINUX,不知道如何判斷這個程式是否正確??
首先它看起來是 BY SECTOR而不是BY FILE,所以把8T資料碟使用這種方法可能要跑七天七夜或更久......中途只要一個斷電就慘了!
根據你的補充,就是製造一個小邏輯硬碟如700M,每次把要聽的音樂檔從8T COPY到 700M,再進行整個DISK(700M)重複讀寫35次。一但換曲目,就要重做一遍。這個雖然可行,但是煩死了....
再來是它的讀寫測試,因為是LINUX不知道其中機制,有沒有躲過DISK的RAM CACHE?如果沒有,那就無效。
目前 WINDOWS裡最接近的功能是 WIPE DISK相關程式,可惜是設計來銷毀資料而不能用在音樂檔,而且也有上述BY SECTOR的問題。
所以才要懸賞能 BY FILE 的 35次重覆寫入物理磁區 的程式啊!..... 
若有用過Windows 抓壞軌的程式,就知道它是一次針對一個磁區反覆做讀寫的動作數次,如果讀寫有問題就會標註壞軌。完成後,就換下一個磁區。
所以突然斷電,應該不會造成資料損壞。這個過程不是讀寫檔案,照理是無需作Cache。註1
另外,若使用小弟建議的這支程式,建議的方法是:若有確認1TB的檔案要放入,就直接切出1TB的partition,把這1TB檔案填滿partition。之後再對這個partition做35次的磁區讀寫檢測。然後就把這個partition做 read only,就是封存不要去更動檔案了。下次有收集新的檔案,就再切出第二個1TB partition,放入第二批檔案,直到滿了,這時再針對第二個partiton 做磁區讀寫檢測...
這是怪招啦!是沒有教授理想中的程式的辦法。我猜也不會有人去寫這種,針對單一檔案直接多次重覆寫入相同Sectors位置的程式,檔案是OS層的操作,另一個是更底層的動作。另外,寫入35以上,是哪來的玄學??? 連機制都沒有,有被驗證過?
註1: badblocks 指令預設是直接寫入,也可下參數-B 走 Buffer。
註2: 小弟仔細看了文件後,發現寫入時,並不是用原來的資料,而是用pattern 寫入測試完後,最後才用原資料寫回。這樣只有改原始碼才行了。
此篇文章於 2022-09-10 12:02 AM 被 sam0402 編輯。
-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sam0402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2-09-11, 01:04 AM
#6728
請問前輩們,如果把DDC的RCA同軸輸出改成BNC,DAC輸入端用Neutrik BNC轉RCA的Adapter,對聲音會有明顯的幫助嗎?
-
-
2022-10-03, 07:43 PM
#6729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07080722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2-10-21, 07:53 PM
#6730
準備入手i9-13900kf+z790 apex(好像不會先出)。
已購入科賦DDR5記憶體16g兩條,考慮要不要加上散熱馬甲。
初期CPU水冷方案大概會先用現成的三風扇封閉一體式的,等到壓不住才會考慮用開放式水冷。
預期CPU P核要全核5400MHz,DDR5 5400(2700MHz)壓低時序,因為Z790實在領先我的X299超多超多...整個BIOS調整都要再重新摸索。
有得玩了!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gangster.tank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