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1-02-10, 09:58 AM
#6261
數位同軸線的特徵阻抗
抱歉小弟因為事務繁忙,很久沒有上來跟大家請安。今天是小年夜,跟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牛年行大運。也很抱歉在大家討論熱絡的時候亂入一下。
前一陣子有位熱心但低調的網兄提供了三條RealCable數位同軸線,從低階到高階分別是EAN、AN9901、AN7510,希望小弟能夠測量一下這三條線的特徵阻抗,作為調音的參考。
以下就是測試的結果報告:
測量配置:
使用Tektronix 11801C數位取樣示波器,裝上SD-24 TDR模組,用30GHz 50歐姆線材接出後,再經由轉接頭轉接成RCA母座,與待測線材對接。在測試時,SD-24會送出一個接近完美的方波,其方波的rise time約為18ps,幾乎是垂直線。而這個方波會在任何阻抗改變的地方部分反射,反射波由SD-24接收後,經由電腦利用時間差等等測量數據來計算,就可以把整條線內任何地方的阻抗顯示出來。有點像是雷達一樣。
configuration.jpg
先用第四台用線來當作測量基準,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公頭為F頭,而不是一般數位同軸線所使用的RCA頭。下圖為測試結果,圖中靠左半邊的線,就是30GHz 50歐姆的線材,右半邊的線,就是第四台用線,實測值非常接近75歐姆。當阻抗從50歐姆上升到75歐姆時有一些起伏震盪,是因為廉價sma轉F頭的轉接頭所造成的阻抗起伏。而75歐姆後方阻抗值陡升到無限大,是因為測試線的後方直接開路,沒有接任何線材,也沒有接任何終端的原因。
reference.jpg
接下來就是三條待測線的結果:
EAN:
特徵阻抗約69+/-4歐姆,線身每一段的阻抗變化較大,表示可能線身內部結構較容易變形,或是絕緣材質沒有很均勻。其所採用的RCA公頭,特徵阻抗約62歐姆。
EAN.jpg
AN9901:
平均特徵阻抗76+/-2歐姆,是三條線內最接近75歐姆的線。線身阻抗變化不大,代表結構良好,材料均勻。但是在線身的某一端有約15公分的線身,特徵阻抗掉到70歐姆左右,這一段線體可能有內傷(例如曾經不小心壓到等等)。RCA公頭特徵阻抗約65歐姆。
AN9901.jpg
AN7510:
平均特徵阻抗70+/-2歐姆,線身阻抗變化不大,代表結構良好,材料均勻。其RCA公頭特徵阻抗約57歐姆。
AN7510.jpg
基本上,這三條線材的阻抗都算是很接近75歐姆的規格。但越接近75歐姆聲音就越好嗎?這就不一定了。
小弟認為原因至少有二:
1. 接頭符合75歐姆規格嗎?基本上小弟還沒找到實測值為75歐姆的RCA母座,甚至連70歐姆的都沒有。一條真75歐姆的線接到非75歐姆的座上,還是一堆反射。所以現在重點反而不是「線材是不是真75歐姆」,而是「座」和「線材」兩者的阻抗有沒有接近?兩者阻抗越接近反射就會越小。以一般RCA母座來說,阻抗普遍低於70歐姆,所以有可能使用阻抗偏低的線材,反而反射比較小也說不定。
所以,如果您的DAC/轉盤所使用的母座是RCA座,而不是標準的75歐姆BNC座,實測線材阻抗值是否為75歐姆,其參考意義相對上就小了許多。
2. 導體材質。尤其是同軸線的負極材質,肩負著兩台機器之間地線電位的平衡以及傳導雜訊抗干擾的重任。材質好壞也會直接影響最終的音質表現。
另外,這個測試結果也提醒各位要小心保護數位線,不要讓線身折到或是壓到。萬一結構因外力而變形,其性能就會劣化。
小弟報告完畢。如果各位有任何相關指正或是問題請儘管提出,小弟會盡力找時間上來回應。
此篇文章於 2021-02-10 12:33 PM 被 bchsieh 編輯。
-
The Following 1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chsieh For This Useful Post:
07080722,andyhang,gangster.tank,Higuma,k900733,kevintran,LSP000,psycho,seafood,stchen,tetsuka,yuntree
-
2021-02-10, 01:20 PM
#6262
最近這幾天的狂聽youtube上的法國樂團的最新錄音,發生了一件讓我不得不淚目的事件。
在我聽完某部影片(忘記哪部,但只記得是ortf的),然後再下一首聽(我很喜歡的)這首
Cécile Corbel - Grains de Sable
https://youtu.be/Ni6z3-uE1zE
一前一後的相比較,我就心想「慘了。」因為不比還好,一比之下,錄音落差相當大。這幾天沒聽到這些頂級錄音之前,我還覺得這首的錄音不錯的 。但被頂級演奏加上頂級錄音給洗禮之後,我只能淚目說「抱歉,雖然我還是喜歡Cécile Corbel,但這首的錄音就真的差ortf一大截。」
此外,這算不算自我感覺良好我不知道。不過我覺得聽過這些頂級樂團加頂級錄音,還有勒菲布之後,似乎客觀上的鑑賞能力突飛猛進。(當然也可能只有信心突飛猛進。 )
一開始我之所以會想去聽勒菲布,固然原因之一是想聽聽看天下第一的鋼琴長什麼樣子。另一個原因就是用來檢測自己手上有的幾首音樂的鋼琴水準。
不過不知道什麼原因,我聽不太出來手上有的這幾首。
我在猜原因之一可能是這些作曲沒有到非常要求演奏水準?
總之貼上來請教大家。
我個人是檢測第一個問題,這些唱片有加料嗎?
我聽起來是沒有。
再來是(對我來說困難的)鋼琴演奏水準。
˙03 - 晒雪 Snow under the Sun - 彭靖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uiZ...ew?usp=sharing
目前聽起來,我是判斷這個演奏水準最好,因為似乎到了有音色營造的程度。
再來是錄音應該也是最好。然而聽感上似乎是在高音的地方會有點「吵」。
聲音會跑到喇叭前面,聽感上有點壓迫感?
難道錄音有問題,或者是被殺音響?
˙08 - 艷陽路 - Various Artists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Rvu...ew?usp=sharing
˙02 - 晨歌 Forest Awakening - 吳金黛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9Pq...ew?usp=sharing
˙11 - 穿過雨林的風 - 吳金黛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poe...ew?usp=sharing
01 - 序曲-霧(迷朦篇) - 吳金黛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O2X...ew?usp=sharing
以上兩首是同一專輯,而我首先懷疑這一張是錄音最差?
理由是01 - 序曲-霧(迷朦篇) - 吳金黛 的三角鐵(大概是?)聲音定位不清楚。
---
場外加映一下
陳明章 - 八月雪
我覺得這個的鋼琴好聽,但是錄音好還是演奏能力好的關係,我分不出來。
youtube影片
https://youtu.be/Jt5PN2_mM-M
我的聲音檔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S3U...ew?usp=sharing
此篇文章於 2021-02-10 02:04 PM 被 yuntree 編輯。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1-02-10, 01:51 PM
#6263
-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07080722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1-02-10, 10:52 PM
#6264
關於<艾莉緹之歌>與<The Rose>的長篇(1)
這裡開始,算是給自己一個「收尾」。解釋自己行動的動機,以及做個結尾。
不過裡頭包含的內容很個人,我的個人的聽音樂歷程的「第二階段」就在其中。
字數也很多。先告知各位,絕對是長篇,真的很長。
對我來說,Cécile Corbel這位歌手兼凱爾特豎琴加兼作曲家,以及這首歌<The Rose>是有特殊意義的。
先從起頭開始講,從第一封信開始,請教教授耳朵的一張唱片中的兩首歌(已徵得教授同意公開信件內容)。
 作者: yuntree
註:原先想附上整張唱片,不過想想還是算了,除非你有興趣聽更多,否則就重點的01跟13軌即可。另外,原文是以給你整張的檔案為前提所寫,如果有出入請忽略。
教授你好,有兩個問題想靠你的黃金雙耳解答。
先附上檔案。
如果你有空再看底下那一堆東西,不然看結論就可以。
----結論
.唱片裡面的鋼琴跟提琴是否有加料?
(我個人聽起來是沒有加料。)
.唱片裡的鋼琴跟提琴是不是有點東西?──我想我問的應該是演奏者的演奏水準?
這樣問很籠統,但我沒辦法更準確地形容。因為會有這種感覺,有點說來話長(在下面的長篇有提)。
(註1.以上問題主要針對第一軌跟第十三軌。)
----
這張唱片大概八九年或更久以前買的,當時只是看封面跟歌單就買。我是衝著裡面有第一軌跟第十三軌而買。
其他還有幾首我也喜歡的,屬於加分項目。
買來聽之後,覺得挖到寶了。
對這張唱片的個人心得容後再說,這裡是想說我聽這張唱片的前後差異。
1.我買這張唱片的時候,還不知道教授的這些討論串。
a.因此我對真實樂器演奏的音色跟水準一無所知。這一點的差別在於我對於「小提琴聲音」的態度上。
因為以前我不知道小提琴可以發出殺豬的聲音,
我記得以前我聽到一首音樂的時候,認為那一段「很難聽」而討厭它。
(現在翻到,是Cecile Corbel的"Mama Always Told Me"。這首的小提琴聲音我初次聽時認為夠難聽的。
現在聽起來還是非常殺豬聲。但是「適應」了。)
甚至想用EQ把那種聲音修掉(但因為我不會調而作罷)。
在看過教授的討論串之後,我在想「說不定那才是真實的小提琴聲音。」於是讓自己接受這種聲音。
b.我也不知道「加料唱片」的廣泛存在。(但下意識聽的出來)
c.以前的我也不知道所謂的「音色營照」,包括單一樂器的音色營造(鋼琴),還有多種樂器合音的音色營照。
2.我2020年舊電腦掛掉,花了兩千買一台二手的電腦。系統也換成了版友推薦的Win10 LTSC。
姑且叉開來講一下,Win10 真的比 Win7系統好聽,我用聽很多遍的Cecile Corbel的歌對照,確實如此。
(再順便講一下,我依然還是電腦>>喇叭給的USB線>>Alesis M1Active 320USB 喇叭)
而這兩者都沒有特別調過參數,不像教授那樣還關服務。
因為我的使用習慣沒辦法只為聽音樂而開電腦,我開電腦都是多工運作。
3.頻率上,現在的我聽音樂的頻率跟以前比低上許多。
總之,直到最近,我才久違地再次聽這張唱片。然後,首先,承接系統更換的改變,的確變好聽了。
同時,也可能是因為如此,我似乎聽到了以前沒聽到的東西。
但那就只像是靈光一閃,又或像是白駒過隙,倏忽之間就過去了。
而因為我只是用聽音樂的心情在聽,不是用作研究的心情在聽,因此我沒刻意地去抓那些東西是什麼。
因此只感受到一串串瞬間的差異。
我想其中吸引我注意的就是鋼琴跟提琴的演奏。似乎跟以前不太一樣。
恩…其中一種感覺就是變得更飽滿。我在猜就是因為更加飽滿,才讓唱片中的鋼琴跟提琴的「原有片段」展現出「更多」。
然後,小提琴(某些音軌)當中變得更像殺豬聲(第三軌可當例子)。以聲音來說,這算是「變難聽」。
但,如同前面所說,這說不定是更真實的後果?至少我是這麼認定。
再來另外一點,就是現在的我有以前沒有(音色營造,以及合奏)的概念在聽。多了一個向度。
以前聽這張唱片的時候,我直覺就認為,這張唱片「別有一番風味」。
拿算是最讓我驚豔的第一軌跟第十三軌當例子。
第一軌的原唱(始)版本是含蓄的,內斂的,但如果去看歌詞(日文版本),
以及聽最後段的樂器,會發現那種情感依然是強烈的,只是它沒表現出來。
但,當聽到這張唱片的版本的時候,我心裡就想,「對了,就是這樣。」
這張唱片把這首演奏得很華麗、很澎湃。這是這首歌的「另一面」──沒被看見(動畫沒演)的那面。
第十三軌,我想它是跟原版有明顯差異的。乍聽之下,它像是在酒吧當中會聽到的音樂。
(也許是因為演奏的樂器還是錄音很像那種場景會出現的吧。)
然而,在我聽起來,它卻「很有味道」。這一點,我無法精確地描述。
我只能猜,也許是因為人,也或許是因為演奏者,歌聲跟樂器都「很有感情」,才讓我有那種「雖然身在酒吧,卻不庸俗」的感覺。
這一首的間奏加入了心跳聲,不知為何有種很適合的感覺。
這兩軌對我來說都是有「特殊意義」的音樂,因此讓我特別喜愛。但要向別人描述的時候,很難不被這種特殊情感影響。
因為想到這兩首音樂,伴隨而來的種種記憶與情感,使人難以客觀。可能說的不夠準確請見諒。
最後一點,我在想這張唱片的「合奏」(姑且稱之為合奏,雖然和交響樂團的合奏不太一樣,這裡我只的就是各種樂器的搭配跟一起出現的時機。)
似乎也算不錯?
關於這點,我現在在猜想,製作這張唱片的人應該有做過功課,有去看原來的動畫,去想過那種那樂曲的味道應該長什麼樣子。
才有辦法展示出「另外一番風味」。至少在第一軌裡頭是如此。
(題外話,我到今天還是不知道第十三軌 The Rose 這首出現在那一部吉卜力動畫裡。但我不在乎,這張這首好聽就好。)
我姑且猜是有做功課,所以他們選的樂器(或合奏的音色)才能展現出別種風味卻不走味。
 作者: psycho
你這堆問題應該要在公開討論的,會有很多人得到豐富收獲!不過內容真的很私人,所以也可以理解為何你不肯公開討論....
從這些內容,我確認你還是『樂』大於『音』、聽到『詮釋之美』重於『聲音本身之美』。我又忘了有沒有問過你的音響系統?總之音響系統要升很多級....
1、01 - 艾莉緹之歌 - Thaory Pan Demic,其小提琴一聽就知道是『電子小提琴』,像電吉他一樣是小提琴的演奏方法但是透過電子音效放大而出聲。所以它本身就是電子樂器,沒有加料問題。
而0:45開始的鋼琴應該是真鋼琴,但是錄音沒有完整收錄鋼琴的完整聲音,基本上可視為錄音有缺陷,也沒有加料問題。
而整個音樂削減訊息很嚴重,在我的高級音響會覺得縮成一團、音場小到擠在兩隻喇叭中間;當然使用桌上s1000的便宜音響就不容易發現。
2、13 - 玫瑰 - Thaory Pan Demic 也一樣音樂削減訊息很嚴重,所以無論是鋼琴或人聲都沒有加料問題,而是錄音有缺陷。
3、但是你對音樂的感動是真實存在的,所以我才說你是『樂』大於『音』,當音響提升到一定程度,被『演奏的氣氛』特別感動到。這是『樂』而不是『音』,所以與科學性能的高傳真水準比較沒有直接相關。
因此,的確你這種感動難以與別人分享!因為『樂』之感動是非常個人化的,也就是極度主觀。它非常有意義,但是難以客觀討論。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1-02-10, 11:07 PM
#6265
關於<艾莉緹之歌>與<The Rose>的長篇(2)
我的聽音樂的第二階段是起於TED一個演講的提到一個概念,「聲音也可以表達『痛苦』」。
我算是第一次知道,「喔,原來音樂可以表達的不只是流行樂常見的那些,還有更多。」
(這裡是起頭,到後來才接到前面寫的「音樂就是思想與情感」)
然後開始「操練」。則是這裡要提的Cécile Corbel跟<The Rose>。
為什麼我會喜歡他們,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陪我度過艱難的時光。
「疾風知勁草,患難見真情。」
「低潮」也是測試音樂的一種強而有力的「篩選器」。
我的理由很人性:人不會在痛苦或低潮的時候聽垃圾。換句話說,這種時候還聽的下的,就是好音樂。
(但我不建議大家使用這個方式來篩選音樂 )
我先從字比較少的<The Rose>開始吧。
事實上,他們已經寫我以前的部落格裡頭。
先聲明一下,這是大學時期寫下的,有些文有點矯情有點中二,有的是見識不廣或不太正確。
雖然這兩篇比較沒有這問題就是。
第一篇
https://doglu.pixnet.net/blog/post/25406047
第二篇
https://doglu.pixnet.net/blog/post/29207297
下一篇,字會更多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1-02-12, 10:07 PM
#6266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1-02-13, 12:03 PM
#6267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1-02-14, 12:02 AM
#6268
場外加映一下,比較一下印象專輯跟原聲帶哪個錄音比較好。
就拿艾莉緹之歌(日文版本)來對照。
這個,我也沒有正確答案。
這個就比較輕鬆,大家當作過年小遊戲,測試一下音響跟耳朵。
原聲帶
20 - Arrietty's Song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TJk...ew?usp=sharing
印象專輯
14 - Arrietty's Song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kc1...ew?usp=sharing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1-02-14, 07:11 AM
#6269
昨天無聊把x86架構的1037u『軟路由』拿來做為主路由玩玩,路由系統是愛快,結果有了意外的發現。
就是當我開啟Youtube的時候,聲音變了,由於雙核心的1037u效能較為低落,主頻也不高才1.8GHz,聲音變得有點鬆散,但立體感還不錯類似HDD,就是高低頻延伸削弱。
而原先的1.0GHz 雙核心 博通CPU WIFI路由器(ASUS AC87U)則開啟網頁速度更快,聲音也比較緊實。
也有可能是愛快系統過於肥大擁腫,就像win10原版跟LTSC的差距,不如ac87u這種『硬路由』。
如果路由功能越簡單,而效能越強大,我想聲音應該就越HIFI。
我後續下訂了4核心 1.8GHz 博通CPU的ASUS ax86u WIFI路由器,應該會比原先的效能再好一些,如果換12V供電我看會更猛。
所以說不只是JPLAY雙機要用好的交換器/路由器,即使是線上串流也適用這個規則。
這樣或許來自YouTube或Netflix....的網際網路內容都能獲得音質與畫質提升。
此篇文章於 2021-02-14 07:46 AM 被 gangster.tank 編輯。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gangster.tank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1-02-14, 11:40 AM
#6270
Psycho教授之前寫的超值又極致的電腦訊源基本條件, 以及USB解決方案, 其中一些產品已經停產了, 比如數字時代2, 連USB解決方案的連結也不見了!
可否麻煩教授有空的時候更新一下? 照顧一下用電腦訊源聽音響的芸芸眾生.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Calvin Tsai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