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5-28, 01:30 AM
                                        
                                
                                
                                        
                                                #5411
                                        
                                        
                                        
                                
                        
		 
		
		
		
		
			 
			
				
					
	呵呵。教授聽完錄音檔之後不是認為兩個版本幾乎沒有差別了,怎麼忽然間好像對Ian's FIFO DAC失去信心了。
		
			
			
				
					  作者: psycho   所以,只有非常非常......x次方的小心謹慎,才能做出一台絕對正確的 Ian's FIFO?我只能等你有空了!! 
在此宣布本討論串可以繼續存活了,除非bc大魔王卯起來大量製造Ian's FIFO進行販售,而且售價還要在五萬元以內,否則......   
我就知道,要絕對避免數位播放的影響那有那麼簡單.....   
以上只是開開 bchsieh的玩笑啦!實際上還是一切等我的黃金雙耳檢驗過再說。不過聽到 bc大魔王 解釋何以我的dac不必使用穩壓,以 audiomat 3 reference 這麼大的陣仗,極有可能是音響圈空前絕後的,那就極有可能把我的耳朵徹底養壞了.....:~~~~~~  當然最終還是要教授您實際的親耳聽過之後,再來判斷Ian's FIFO DAC在消除前端差異方面是否能夠讓您滿意。
 
 話說小弟我花了一點時間利用日立金屬隔離紙製作了兩個長方形蓋子並在裡面塞了一點三菱化學除靜電纖維。
 然後把McDualXO上的兩個時鐘分別利用蓋子罩住,等於是幫時鐘裝上一層隔離看能不能提高時鐘的穩定度。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感覺上幫時鐘加上蓋子之後好像聲音的清晰度真的提升了一些。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tetsuka For This Useful Post:
		
	 
	
		
                        
                                
                                        
                                                2020-05-28, 12:18 PM
                                        
                                
                                
                                        
                                                #5412
                                        
                                        
                                        
                                
                        
		 
		
		
		
		
			 
			
				
					
	據我了解,好像沒那麼複雜,就 電腦(有音訊檔及播放程式) -->DDC--> [ReceiverPi => FifoPi => TransportPi ](三個部分組在一起) --> DAC --> 擴大器  -->  headphone or Speaker
		
			
			
				
					  作者: seeteeyou   
 如果不用ReciverPi且有ROON,那就是 電腦(有音訊檔及ROON core)--網路線(或 wifi)---> [RaspberryPi=> FifoPi => TransportPi](三個部分組在一  起,有 Roon Bridge ) -->DAC --> 擴大器 --> headphone or Speaker
 
				
					此篇文章於 2020-05-28 12:27 PM 被 frorefire 編輯。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frorefire For This Useful Post:
		
	 
	
		
                        
                                
                                        
                                                2020-05-28, 01:17 PM
                                        
                                
                                
                                        
                                                #5413
                                        
                                        
                                        
                                
                        
		 
		
		
		
		
			 
			
				
					假如直接於同一系統播放的話當然不用那麼複雜,ReceiverPi 與第二台 RaspberryPi 亦沒有什麼用處的說。
 其實真正目標是錄製 FifoPi 的輸出,然後就可以把那些『非一般』的 FLAC 檔案儲存了,最後可以上載到其他地方作為測試用途,而且頂級隨身聽也同時受惠。
 
 問題是到底錄製 FLAC 檔案的時候,同時加入兩台 FifoPi 是否比只有一台更勝一籌呢?例如把第一台放在 TransportPi 之前,而第二台就放在 TransportPi 之後。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seeteeyou For This Useful Post:
		
	 
	
		
                        
                                
                                        
                                                2020-05-28, 09:31 PM
                                        
                                
                                
                                        
                                                #5414
                                        
                                        
                                        
                                
                        
		 
		
		
		
		
			 
			
				
					
	沒理解錯的話,是想要用Ian's FIFO來傳輸RIP後的檔案?讓檔案通過高品質的時鐘重新生成儲存?
		
			
			
				
					  作者: seeteeyou   假如直接於同一系統播放的話當然不用那麼複雜,ReceiverPi 與第二台 RaspberryPi 亦沒有什麼用處的說。
 其實真正目標是錄製 FifoPi 的輸出,然後就可以把那些『非一般』的 FLAC 檔案儲存了,最後可以上載到其他地方作為測試用途,而且頂級隨身聽也同時受惠。
 
 問題是到底錄製 FLAC 檔案的時候,同時加入兩台 FifoPi 是否比只有一台更勝一籌呢?例如把第一台放在 TransportPi 之前,而第二台就放在 TransportPi 之後。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gangster.tank For This Useful Post:
		
	 
	
		
                        
                                
                                        
                                                2020-05-29, 11:50 AM
                                        
                                
                                
                                        
                                                #5415
                                        
                                        
                                        
                                
                        
		 
		
		
		
		
			 
			
				
					想請教bchsieh兄,飛魚兄及其他前輩
 在整個dac的資料傳輸過程從接收晶片AK4118板>>McFIFO板 McXO板>>DAC板>>IV+LPF>>Gain/Buffer Stage>>OUTPUT
 ╚>I2S convert PCM ╝
 
 前輩們在電源方面的解決方式是否可以給提供給大家做參考呢??
 
 目前僅打算在供電後加上多並聯LT3045穩壓,但不知道需要每級都加好加滿嗎?荷包有點傷
 
 看Tetsuka兄的日本達人機用R core線性供電給LT3045穩壓,其他網兄也有使用大瓦數的交換式電源如Daitron,這方面選擇上有點困難
 
 目前知道DC線不能太長、接地要分開、箱內最好鋪銅箔隔離,但是實務上每段實在是都有取捨的選擇困難,望前輩們指教
 
				
					此篇文章於 2020-05-29 11:57 AM 被 lct0221 編輯。
				
				
					原因: 版面編輯,錯字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lct0221 For This Useful Post:
		
	 
	
		
                        
                                
                                        
                                                2020-05-30, 12:07 AM
                                        
                                
                                
                                        
                                                #5416
                                        
                                        
                                        
                                
                        
		 
		
		
		
		
			 
			
				
					lct0221兄您好,
 McFIFO板之前,包含McFIFO在內,電源簡單就好,只要可以運作就可以。
 McXO之後,尤其是McXO,電源非常重要。
 McXO上面有四組電源,真的要夠好的話,板子上附的三組3.3V電源請直接跳過,直接供應四組LT3042/LT3045等級的電源。
 LT3042/LT3045的前端,可以用交換式電源供電,請記得將壓差控制在1V左右。
 空間不夠的話,不同供電但是相同電壓的LT3042/LT3045,前端可以用同一顆交換式電源。
 
 DAC板之後,就看個人調音喜好和預算來決定。
 預算和空間都充足的話,照抄McXO的供電也是可以的。
 
	
	
	
	
		
			The Following 10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chsieh For This Useful Post:
		
	 
	
		
                        
                                
                                        
                                                2020-06-03, 09:00 PM
                                        
                                
                                
                                        
                                                #5417
                                        
                                        
                                        
                                
                        
		 
		
		
		
		
			 
			
				
					請問板上的前輩,平衡訊號線的線身是否有必要找110歐姆的線材?還是只要一般的訊號線都通用呢?
 我從使用 Tapatalk 的 Redmi K30 Pro 發送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awaslider For This Useful Post:
		
	 
	
		
                        
                                
                                        
                                                2020-06-03, 10:36 PM
                                        
                                
                                
                                        
                                                #5418
                                        
                                        
                                        
                                
                        
		 
		
		
		
		
			 
			
				
					
	pawaslider兄您好,
		
			
			
				
					  作者: pawaslider   請問板上的前輩,平衡訊號線的線身是否有必要找110歐姆的線材?還是只要一般的訊號線都通用呢?
 我從使用 Tapatalk 的 Redmi K30 Pro 發送
 
 如果是類比平衡線材,特徵阻抗就不用特別找110歐姆的線材。
 
 要注意的地方是正負線材一定要緊密絞繞,不然就失去平衡線的意義了。
 
	
	
	
	
		
			The Following 7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chsieh For This Useful Post:
		
	 
	
		
                        
                                
                                        
                                                2020-06-03, 10:38 PM
                                        
                                
                                
                                        
                                                #5419
                                        
                                        
                                        
                                
                        
		 
		
		
		
		
			 
			
				
					
	感謝指導!
		
			
			
				
					  作者: bchsieh   pawaslider兄您好,
 如果是類比平衡線材,特徵阻抗就不用特別找110歐姆的線材。
 
 要注意的地方是正負線材一定要緊密絞繞,不然就失去平衡線的意義了。
 另外,如果不使用屏蔽層,找一股材質相同的線作為地線,是不是理論上更好呢?
 
 
 從我的iPhone使用Tapatalk 發送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awaslider For This Useful Post:
		
	 
	
		
                        
                                
                                        
                                                2020-06-03, 11:05 PM
                                        
                                
                                
                                        
                                                #5420
                                        
                                        
                                        
                                
                        
		 
		
		
		
		
			 
			
				
					
	如果環境干擾不大,而且器材的平衡線路沒問題的話,不用屏蔽層,聲音一般來說會更開闊。
		
			
			
				
					  作者: pawaslider   感謝指導!另外,如果不使用屏蔽層,找一股材質相同的線作為地線,是不是理論上更好呢?
 
 
 從我的iPhone使用Tapatalk 發送
 
 地線接不接,要看器材本身的設計。
 
 如果要接地線,不一定要找材質相同的。
 
 地線盡量粗一點,離正負絞線盡量遠一點 (最好是獨立走線),地線材質選好一點,至少要跟正負線材質等級相同。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chsieh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您不可以發表回覆您不可以上傳附件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