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結果從 1 到 10 共計 63 條

查看主題

  1. #11
    註冊日期
    2013-08-15
    文章
    152
    Thanks
    325
    Thanked 435 Times in 123 Posts

    預設

    繼續紀錄一下這三個月的更動與心得

    使用DRC 以來一直面對的難題,
    就是 1) 究竟要修正哪些頻率,以及 2) 到底要設定怎樣的target curve才是中性。

    ------------------------------------

    首先就第 1) 點,原本我採用全頻校正 (Euterpe Supreme的 40-20000 Hz),
    初聽之下會很驚豔,因為聲音定位,形體,暫態真的很優秀,
    但一陣子過後我突然發現,這樣子的設定下,樂器音色的鑑別度下降了很多。
    比如下面這張,原本小提琴及鋼琴的聲音一聽就覺得應該都不是現代的樂器,有一種典雅的感覺,
    對比之下,如FUG747這張較明亮較響較輕脆的琴音就很容易辨別是現代的樂器。
    pic1.jpg

    但在全頻校正後,這種音色上的差異變小了,對音樂欣賞來說很致命。
    後來在Audio Science Review論壇爬文學習,確實也有些人覺得全頻校正後聲音較artificial
    而ASR論壇主amirm建議不要校正超過200-350Hz,他本人也只校正200Hz以下。
    因此我重新量測,由於左聲道在200-300Hz之間還有個15dB差的峰谷,
    最終決定只校正40-300Hz。
    f635d4_188bcfb726a74e82863af33232e40618~mv2.pngpic2.jpg


    ---------------------------------------------

    接下來就是頭痛的問題 2) 了,
    究竟40-300Hz這段的target curve要設定成水平(+0dB),還是down-slope?
    水平聽起來下盤蠻虛,但down-slope算不算加料?
    一樣在ASR論壇爬文,
    看下來目前主流的研究結果似乎還是Harman的down-slope curve符合人類較自然的聽感,
    這裡也有不少參考資料
    https://audiophilestyle.com/ca/revie...-r720/#science

    因此最終採用Dirac Live預設的curve (+2.3dB@40 to +1.7dB@300),
    至今聽下來應該沒有加料的疑慮,DRC on / off 即時切換也感覺不出有中低頻變多,
    但定位和形體等DRC優點都仍保留著,還蠻滿意的。

    ---------------------------------------------

    最後放一下最新校正後量測圖
    (喇叭間距1.8m,聆聽位置距喇叭連線中點2m,喇叭距側牆及背牆皆1.6m,聆聽位距後牆5m)

    40-60Hz這邊左右分開量測還好,但兩邊同時量就凹下去了,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pic3.jpg

    Dirac Live改版至v.2後反而有pre-ringing了...
    pic4.jpg

  2.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k900733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