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8-05-02, 10:47 PM
#4051
 作者: ohmygod0932
USB 3.1 Gen 1 就是USB3.0的速度,USB 3.1 Gen 2 才是真的 USB 3.1 ,但USB 3.2又即將推出了,敬請參見:
https://www.techbang.com/posts/54119...erminal?page=1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ndyh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8-05-03, 12:01 AM
#4052
我看了 bchsieh 與 psycho 的發文,想到一些事。
以下藉 STSD2 較簡化的架構來舉例(個人手邊也有類似的組合)。
NANO-DAC 原配電源 5V 0.6A
HDMI 影音訊號分離盒 原配電源 5V 1A
藍光撥放器 原配電源 12V 0.6A
通通屬 1A 或以下的產品。
再比較 psycho 方案的架構。
電腦部分不用看,有專用的 PSU
U3TT 原配電源 5V 2A(參考原廠網頁)
USB Hub 原配電源 5V 推測 4A(4 ports USB 3.0)
LAN switch 原配電源 12V 1A(參考個人手邊的款式)
USB DDC 無原配電源 5V 0.9A(USB3.0)
從這部分看,1A 仍是一個分水嶺。
接著看電源升級的進程。
從最早發過團購的 MES30A 5V、MES50A 5V 到 psycho 強推的 MSP600 5V 與 12V。
還有仍在進行測試,數倍身價於 MSP600 的更高價款..
通吃上列所有 1A 以下或以上的產品,且都是正面(顯著)改善。
所以..
不論原配電源規格為何? 這些產品都需要,且能反應出更高規電源的特性。
而較高規電源,通常在 不同穩定負載 與 動態變化 的表現都優於較低規的電源。
那測試項目基於 psycho 的發言,還有上述產品原配電源規格。
是否可分成下列幾項?
1. 1A 的滿載
2. 4A 的滿載?
3. 動態負載變化
動態的部分,曾向朋友請益 USB 相關資訊,討論到兩點(最近再確認過)。
1. USB 測試裡,有觀察 40us 內遇負載時電壓變化是否符合規範。
2. USB 2.0 2.5 吋的硬碟,在啟動瞬間(80us內),電流瞬間拉高到近 10A(4us 內)。
上列兩點能否提供些參考?
萬年小小打雜工....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07080722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8-05-03, 08:52 AM
#4053
 作者: 07080722
[恕刪]
那測試項目基於 psycho 的發言,還有上述產品原配電源規格。
是否可分成下列幾項?
1. 1A 的滿載
2. 4A 的滿載?
3. 動態負載變化
動態的部分,曾向朋友請益 USB 相關資訊,討論到兩點(最近再確認過)。
1. USB 測試裡,有觀察 40us 內遇負載時電壓變化是否符合規範。
2. USB 2.0 2.5 吋的硬碟,在啟動瞬間(80us內),電流瞬間拉高到近 10A(4us 內)。
上列兩點能否提供些參考?
07080722兄您好,
1A的負載測試結果,就是前面幾篇小弟貼文的內容。
之後等屏蔽完成,還會再重新測試一次。
至於4A負載,目前的待測電供,除了拿來當參考的兩顆viewsonic螢幕電供可以輸出4A,
iPower和MES30A都沒辦法輸出4A。
關於您提到的USB供電測試,請問有相關文件可以參考嗎?
小弟翻了幾篇USB測試規範,好像沒找到相關的資訊。
如果有文件可以參考,比較容易設計實驗。
謝謝您~ 感恩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bchsieh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8-05-03, 12:02 PM
#4054
上菜了... 動態測試結果..
先上圖,文字容後再補。
文字說明連結如下:
https://www.my-hiend.com/vbb/showthr...537#post241537
圖多,只好分成四篇貼文。
第一篇為ifi iPower的結果:
左邊是0-0.5A負載變化,右邊是0.5-1.5A負載變化。
從上到下為100Hz、1KHz、以及10KHz的負載變化頻率。
iPower_dynamic_load.png
此篇文章於 2021-03-10 11:37 PM 被 bchsieh 編輯。
-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chsieh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8-05-03, 12:07 PM
#4055
Meanwell MES30A 動態測試
第二篇為Meanwell MES30A的動態測試結果:
MES30A_dynamic_load.png
此篇文章於 2018-05-03 03:38 PM 被 bchsieh 編輯。
-
The Following 7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chsieh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8-05-03, 12:12 PM
#4056
參考電供一
此篇文章於 2018-05-03 05:05 PM 被 bchsieh 編輯。
-
The Following 7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chsieh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8-05-03, 12:17 PM
#4057
參考電供二
ViewSonic LSE9901B1250的動態測試結果:
LSE_dynamic_load.png
此篇文章於 2018-05-03 05:32 PM 被 bchsieh 編輯。
-
The Following 7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chsieh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8-05-03, 05:30 PM
#4058
 作者: bchsieh
07080722兄您好,
1A的負載測試結果,就是前面幾篇小弟貼文的內容。
之後等屏蔽完成,還會再重新測試一次。
至於4A負載,目前的待測電供,除了拿來當參考的兩顆viewsonic螢幕電供可以輸出4A,
iPower和MES30A都沒辦法輸出4A。
關於您提到的USB供電測試,請問有相關文件可以參考嗎?
小弟翻了幾篇USB測試規範,好像沒找到相關的資訊。
如果有文件可以參考,比較容易設計實驗。
謝謝您~ 感恩 
你好!
4A 的部分,是基於所有架構內產品的原配電源才列出這項。
以 12V 這次的比較,僅是個建議,若以後有 MSP600 12V 或 5V 之類加入,或可再參考。
關於我前文寫的第一點,今天找了一下網路資訊,剛好有份較新的資料。
http://www.usb.org/developers/compli..._1_3_Final.pdf
請參考 Droop Test
內文並未列出第一點寫的 40us,但有建議設定為 25us。
40us 是依據量測,觀看波形變化過程所花的時間(約 40us),設定是 20us。
而 USB 硬碟電流瞬間的變化,則是實際量測某款硬碟的動作狀態。
觀看暴衝到近 10A 所花的時間,低於 4us(也許僅 2us 內),但波形趨緩的時間約 80us 內。
以上是再次詢問後的資訊,供 bchsieh 參考,謝謝!
萬年小小打雜工....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07080722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8-05-03, 09:19 PM
#4059
 作者: 07080722
你好!
4A 的部分,是基於所有架構內產品的原配電源才列出這項。
以 12V 這次的比較,僅是個建議,若以後有 MSP600 12V 或 5V 之類加入,或可再參考。
關於我前文寫的第一點,今天找了一下網路資訊,剛好有份較新的資料。
http://www.usb.org/developers/compli..._1_3_Final.pdf
請參考 Droop Test
內文並未列出第一點寫的 40us,但有建議設定為 25us。
40us 是依據量測,觀看波形變化過程所花的時間(約 40us),設定是 20us。
而 USB 硬碟電流瞬間的變化,則是實際量測某款硬碟的動作狀態。
觀看暴衝到近 10A 所花的時間,低於 4us(也許僅 2us 內),但波形趨緩的時間約 80us 內。
以上是再次詢問後的資訊,供 bchsieh 參考,謝謝!
多謝07080722兄的指點。
4A就等大瓦數電供加入測試之後再進行。
至於Droop Test,是以USB Hub所有port全負載的情況下,其中一個port的負載在0和100mA之間變動,
而其他全負載的port的電壓,不得降低超過330mV。
這次做的動態測試條件,遠比USB Droop test嚴苛許多。
所以這一個項目應該算是測試過了。
至於在4us或是2us以內瞬間有10A負載,也必須等到有可以輸出至少10A的大瓦數電供加入才有辦法測量。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chsieh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8-05-03, 10:06 PM
#4060
 作者: bchsieh
多謝07080722兄的指點。
4A就等大瓦數電供加入測試之後再進行。
至於Droop Test,是以USB Hub所有port全負載的情況下,其中一個port的負載在0和100mA之間變動,
而其他全負載的port的電壓,不得降低超過330mV。
這次做的動態測試條件,遠比USB Droop test嚴苛許多。
所以這一個項目應該算是測試過了。
至於在4us或是2us以內瞬間有10A負載,也必須等到有可以輸出至少10A的大瓦數電供加入才有辦法測量。 
客氣了! 我哪能指點什麼,只是剛好想到就分享些資訊。
不過我想表達的一些想法,不完全是 bchsieh 回的部分。
針對這部分再提一下
觀測時間軸的設定=> 20us,這點在 10K 測項裡,看到的設定已頗接近(可依實測再調整)
負載的量=> 100mA,這點這次測試都高於此,自然更嚴苛。
硬碟抽載=> 這點是我主要想分享的。
主機板上或 USB hub 上的設計,有時可能為兩 ports 一單位的設計。
即 USB 2.0 2 ports 1A 或 USB 3.0 2 ports 1.8A 的規格。
但其會遇到的實際情況,卻可能如這顆硬碟瞬間飆到 10A,但仍撐得住。
基於這一點,此次受測的產品,上面的負載變化量,是否可考慮嘗試 10A?
或較 1.5A 更高的設定? 類似週期短,但衝較高的脈衝?
此篇文章於 2018-05-03 10:14 PM 被 07080722 編輯。
萬年小小打雜工....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07080722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