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結果從 1 到 10 共計 276 條

混合查看

  1. #1
    註冊日期
    2017-01-17
    文章
    373
    Thanks
    670
    Thanked 395 Times in 21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為此我找了拉威爾的左手鋼琴協奏曲開頭第一次左手鋼琴的獨奏,極低音的旋律(或伴奏)之主音是 D1,36.708 HZ;又找了拉威爾的鋼琴三重奏第三樂章章《Passacaglia》變奏曲,鋼琴的主旋律一直低到在 #C1 徘徊,34.648 HZ。

    要不要我把上述音樂剪下來,大家說說看自己的音響系統每個低音的強弱比較?我的意思是這些逼近凹陷的音符或旋律我聽起來完全正常?何以這個凹陷幾乎不影響我欣賞極低頻旋律與和聲?這真的要請 bchsieh大魔王好好指教了。不過,你在忙累的話,禁止回答喔!!!.......
    我前面講的「反覆性」所造成的聽感差異,可能只有在低頻能量過強時比較有感覺,但教授家是35Hz太弱,所以要找另外的解釋,我在想可能是人耳對低頻的音量變化較不敏感,只要有聽到,不管大小聲,聽起來並不會差太多,像在那張人耳敏感圖中,85db的35Hz,聽起來的感覺也只相當於500Hz的30db。

    我自己有一次在測超低音喇叭時,不小心把音量開太大聲,結果客廳裡的置物架、杯子都已經被震得喀啦喀啦響、且我的身體也感受到明顯的低頻時,耳朵聽到的感覺仍然只是像小聲時的音量而已(但耳膜感受到的壓力明顯變大,甚至有點痛!)

    若照我前述的經驗來推論,教授家雖然35Hz的音壓低了約25db,但只要總音量開得夠大聲,還是在聽得到的範圍內,對耳朵而言,有聽到就是有聽到了,即使把35Hz的音壓提高25db,聽到的大小聲感可能會有差但不明顯(但身體感受到的低頻則可能有明顯差異)

    此外,35Hz只是基音,就算基音變小聲,仍然可以聽到清楚的泛音,並辨識出同樣的音高來,所以對於辨識旋律並無妨礙,但由於基音泛音的能量比例不同,所以音色應該會不太一樣,也就是說,在教授家和在別人家,以同樣的音量放同樣的35Hz音符時,雖然實際上的音壓不同,但耳朵聽起來的音量差異可能小到可以忽略,音色則會不一樣。(教授家的空間頻率響應曲線不夠平直,會不會就是被說音色質感不夠好的主因呢?)
    此篇文章於 2017-12-18 12:55 PM 被 Deen 編輯。 原因: 補充

  2.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een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