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頁,共733頁 第一第一 ... 278328368376377378379380388428478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3,771 到 3,780 共計 7329 條
  1. #3771
    註冊日期
    2016-07-29
    文章
    459
    Thanks
    2,298
    Thanked 1,629 Times in 42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LSP000 查看文章
    謝謝LSP000兄的提醒
    小弟一時打錯網路線規格,我購買的VIABLUE EP-7S SILVER Cat.7A CABLE應該是STP而不是UTP。
    依LSP000兄提供的網站資料來詳細分類VIABLUE EP-7S SILVER Cat.7A CABLE是屬於S/FTP的網路線。

  2.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tetsuka For This Useful Post:


  3. #3772
    註冊日期
    2010-06-02
    文章
    356
    Thanks
    353
    Thanked 313 Times in 138 Posts

    預設

    把這種等級的網路線, 做成USB線, 好像也很不錯~~~

  4.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LSP000 For This Useful Post:


  5. #3773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94
    Thanks
    3,649
    Thanked 5,695 Times in 1,896 Posts

    預設

    難得 bchsieh說了這麼多音樂(錄音)見解的,我卻要吐槽他,會不會又氣得不想發文了?......

    我認為我非常明白『故意拉高對比造成的細節暴增』是怎麼回事喔!應該就是頻響上某段頻率拉高(例如使用等化器)造成的結果。拉高高頻,高頻的細節就會暴增;拉高中頻,中頻的細節就會暴增;拉高低頻,低頻的細節就會暴增。我甚至還在幾張貴死人的國語歌曲LP上,明確聽出它在『隨機拉EQ』;人聲旋律走向高音域,就順手拉高EQ;回到正常音域,就放回正常EQ;從而發現所謂的聲音很圓潤,就是這樣子修飾出來的。

    另一種則是加ECHO或DELAY來突顯細節,這是每一個錄音師的入門技巧。

    因此我說的清晰絕不是這種清晰,而是真正全頻段的清晰;方法也很簡單,是使用全頻段都錄音DB量大到底的音樂(例如雍根的管風琴協奏曲)。如果某段頻率被拉EQ,放雍根立刻爆掉而失真,就會變得非常吵雜而難聽,屢試不爽。相對的,一般的頂級錄音唱片(就算是STSD的頂級錄音也一樣),往往只能偏重高、中、低的某一塊,因此這種『故意拉高對比造成的細節暴增』不容易發現。

    所以我還曾經發展過幾種殺音響方法:用大鍵琴殺高頻、用小提琴殺中頻、用管弦樂的低音大提琴與大提琴合奏來殺低頻,再用小提琴撥弦來殺ECHO或DELAY的加料。時間久了、經驗夠豐富了,就不必再用這麼多唱片了,用一張頂級唱片就差不多聽出來了。

    因此我承認很多追求清晰的音響系統的確陷入bchsieh所說的問題,然而我肯定從類比到數位轉盤再到CAT的『清晰度』則不是那一回事;那是全面性的清晰,最純粹的HI-FI性能提升,所以也最難搞.....

    此外,太清晰反而失真的現象,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我剛剛回應deen的;因為錄音科學的天限,3d真實世界很容易被壓縮成2d,這時如果『不清晰』,反而可以躲掉很多令人不快的雜音(尤其是樂器本身的雜音!);而太清晰的音響或錄音,這就躲不掉了,還會被拿出來當成缺點..... 這種情況我認為仍然是絕對性的高傳真現象,只是它暴露了錄音或音響的終極天限而己.....

    簡而言之,真正hi-fi性能的清晰度我認為是真實存在的,而且與真實世界的音樂只有更加接近.....

    引用 作者: bchsieh 查看文章
    Deen兄,

    最近小弟一直不斷的檢討自己過去的觀念和聽感的關聯。
    您的這篇貼文,正是小弟開始自我檢討的主因之一。

    聽起來或是看起來更清晰,是正確的嗎?
    以畫面來說,其實跟真實世界相比,很明顯是後製過的結果,故意拉高對比,做unsharp mask等等,讓畫面看起來更銳利。
    其實真正的世界,很少有那麼清楚明顯的對比線條或是邊緣。

    而聲音(錄音),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也就是說,聽起來更清晰,是不是錄音或是系統刻意將細節放大造成的呢?
    這樣是正確的聲音嗎?
    或者是說,這樣的聲音會讓我們更容易體會到演奏者所要表達的意念,還是反而會扭曲了演奏者的原意?

  6.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7. #3774
    註冊日期
    2007-10-23
    文章
    928
    Thanks
    3,272
    Thanked 4,067 Times in 823 Posts

    預設

    教授,除了您說中頻拉高和低頻拉高可以增加中頻和低頻細節以外,其他的小弟都同意。
    但是,您所說的要成立有個前提,就是系統+空間,中高頻區域不能在大頻段有大幅度的突起和凹陷。
    不然系統+空間的效應,不就等於加了EQ在聽音樂?

  8.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chsieh For This Useful Post:


  9. #3775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94
    Thanks
    3,649
    Thanked 5,695 Times in 1,89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bchsieh 查看文章
    教授,除了您說中頻拉高和低頻拉高可以增加中頻和低頻細節以外,其他的小弟都同意。
    但是,您所說的要成立有個前提,就是系統+空間,中高頻區域不能在大頻段有大幅度的突起和凹陷。
    不然系統+空間的效應,不就等於加了EQ在聽音樂?
    首先是:『就是系統+空間,中高頻區域不能在大頻段有大幅度的突起和凹陷。』嗚.........以為看不出來你在虧我的音響室量測圖?哼哼,等我買了麥克風後重新測量!.....

    再來,『系統+空間,中高頻區域不能在大頻段有大幅度的突起和凹陷。』與 EQ 或 音響本身 或 錄音 造成的凸起與凹陷是完全不同一回事吧!?

    例如 音響空間造成 8K HZ 凸起,這個凸起是經過 0.X 秒的延遲才造成的,它是 延遲 + 相位 都改變了;
    再如 EQ拉高 8K HZ,這個凸起是沒有延遲,只有器材本身造成的相位差;

    兩者的聲音本就是完全不一樣了,我雖然沒有看過論文,但是依我的本職學能,很肯定人耳對於 延遲 與 相位 的偵測都是常精準的;如此一來,既然人耳的類神網路系統『總是』被訓練要在不同的空間辨認出相同的音源位置與音色(是老虎還是狗?),那麼我很肯定人耳可以主動濾除空間效應造成的突起和凹陷。

    相對的,音響材本身造成的突起和凹陷因為只有相位差,所以偵測比較困難,何況又是生理存活上比較不重要的,所以除非是龜毛音響族,否則應該極難發現這些失真。

    而人耳總是非常善長『主動』偵測他覺得重要的、『忽略(濾掉)』他覺得不重要的;因此今天如果有人覺得『音響器材(或錄音)造成的凸起』不重要,反而『空間造成的凸起』很重要,我完全一點都不驚訝!!這甚至不到認知系統高層次,只是知覺系統很低的層次就可以造成了。

    而我好像相反?.....

    總而言之,音響器材與空間造成的兩種凸起與凹陷在聲音訊號主質上完全不同啦!說服你了沒?......

  10.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11. #3776
    註冊日期
    2017-01-17
    文章
    373
    Thanks
    670
    Thanked 395 Times in 21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總而言之,音響器材與空間造成的兩種凸起與凹陷在聲音訊號主質上完全不同啦!說服你了沒?......
    若能在器材與空間雙管齊下應該會更好,所以我很好奇把教授或tetsuka的cat拿去將軍大的空間,接上將軍大的後端,聽起來會是什麼樣子?

    話說tetsuka玩cat比教授還瘋呢,他的play pc連顯示卡都不裝,連教授都覺得他龜毛了

  12.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een For This Useful Post:


  13. #3777
    註冊日期
    2017-03-13
    文章
    79
    Thanks
    22
    Thanked 141 Times in 5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此外,太清晰反而失真的現象,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我剛剛回應deen的;因為錄音科學的天限,3d真實世界很容易被壓縮成2d,這時如果『不清晰』,反而可以躲掉很多令人不快的雜音(尤其是樂器本身的雜音!);而太清晰的音響或錄音,這就躲不掉了,還會被拿出來當成缺點..... 這種情況我認為仍然是絕對性的高傳真現象,只是它暴露了錄音或音響的終極天限而己.....

    簡而言之,真正hi-fi性能的清晰度我認為是真實存在的,而且與真實世界的音樂只有更加接近.....
    另外 bchsieh 兄提到
    而聲音(錄音),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也就是說,聽起來更清晰,是不是錄音或是系統刻意將細節放大造成的呢?
    這樣是正確的聲音嗎?
    或者是說,這樣的聲音會讓我們更容易體會到演奏者所要表達的意念,還是反而會扭曲了演奏者的原意?

    我最近也有這種感覺,這麼清晰,現場有辦法聽到嗎?
    假設錄音沒有刻意去調整,像是EQ或者拉高拉低某些頻段的話,那就是錄音的方法形成的。
    那些充滿細節的聲音,似乎我們聽現場演奏的時候聽不太到阿。
    好像要站在指揮的位置,或者站在演奏者旁邊,才有辦法聽到那樣的聲音,但平常不太有這樣的機會,也就是聽不到錄音的聲音狀態。
    另外即使站在獨奏者附近,琴的音量和呼吸聲音的音量似乎也有點不成比例,我說的是跟真實的狀況比。

  14.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earflight For This Useful Post:


  15. #3778
    註冊日期
    2017-01-17
    文章
    373
    Thanks
    670
    Thanked 395 Times in 21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dearflight 查看文章
    我最近也有這種感覺,這麼清晰,現場有辦法聽到嗎?
    假設錄音沒有刻意去調整,像是EQ或者拉高拉低某些頻段的話,那就是錄音的方法形成的。
    那些充滿細節的聲音,似乎我們聽現場演奏的時候聽不太到阿。
    好像要站在指揮的位置,或者站在演奏者旁邊,才有辦法聽到那樣的聲音,但平常不太有這樣的機會,也就是聽不到錄音的聲音狀態。
    另外即使站在獨奏者附近,琴的音量和呼吸聲音的音量似乎也有點不成比例,我說的是跟真實的狀況比。
    所以我也在想,我們是要「重播現場」?還是「重播音樂」呢?
    我想這兩者有交集,但仍然是不一樣的,大家可以思考看看。

  16.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Deen For This Useful Post:


  17. #3779
    註冊日期
    2007-05-16
    文章
    720
    Thanks
    180
    Thanked 152 Times in 111 Posts

    預設

    音響理當要比現場好聽細節更多。

    錄音時mic通常都架在演奏席附近,少有掛在觀眾席。。。
    CALL:0932-377626黃先生



    新竹市光復路2段882號6F~1

  18. #3780
    註冊日期
    2009-06-13
    文章
    440
    Thanks
    51
    Thanked 917 Times in 27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Deen 查看文章
    所以我也在想,我們是要「重播現場」?還是「重播音樂」呢?
    我想這兩者有交集,但仍然是不一樣的,大家可以思考看看。
    重播麥克風捕捉到的現場音樂,或著,重播出錄音師想捕捉的現場.

    其實我比較認同Psycho主張的,就訊號分析來說,錄音完全是種工程,

    充滿著接近無限多的變因,理論上任何因素變了,錄到的訊號就是不同.

    但實際上人耳就是能分辨出,哪些是合理的聲響,哪些是明顯後製過.

    當然這中間不會是一條線,而應該是一個區域,也即是錄音美學之所在.

    而所謂的清晰,我想該辨別的是,究竟是強打光的過曝,還是自然採光下

    的透徹.科技進步追求的是後者,人為的添補則容易挖東補西成前者,

    這中間自然也是一塊區域,所謂的藝術所棲之地.

  19.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Higuma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