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共268頁 第一第一 ... 1624252627283676126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251 到 260 共計 2675 條
  1. #251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98
    Thanks
    3,756
    Thanked 5,951 Times in 1,99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fjialo 查看文章
    題外話,現在AV影院有國外有專業認證的工程師,音響是不是也應該有專業調音的認證工程師,除了經驗之外,可以依靠有關測試儀器和軟體的協助,既使器材的特性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也可以使器材和線材的配搭更趨合理。
    這個非常贊成,就是如同『品酒師』一樣有正規的認證;不過連歐美日這些音響大國都沒有相關證照制度(如有錯歡迎用力指正!),不知何時才能有落實的一天?.....

  2. #252
    註冊日期
    2008-07-25
    文章
    527
    Thanks
    5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預設

    還有bert HarleySpectral 產品情有獨鐘,特別是對CDSDR-4000 Pro有很高的評價,聲音
    已接近母帶的水準。下麵是他的原話:


    The SDR-4000 Pro is amazing. As you point out, HDCD discs played on the SDR-4000 Pro (and an entire Spectral/MIT chain) do sound like master tape. The player has an astonishing combination of ultra-high resolution without a trace of etch or analytical quality. That is unique in my experience. The reproduction of a recording's spatial qualities are also unparalleled. I've been listening a lot lately to the Rachmaninoff Symphonic Dances on Reference Recordings. I have a copy of this on HRx format, the 176.4kHz, 24-bit high-res format, but have not yet built a PC in the listening room to play it back.



    這次音響展也有代理商進行演示,可惜我聽到LP的演示,沒有聽到這CD機的演示,無法與大草帶來SACD母帶的聲音進行對比,看是否有如他說的效果。

  3. #253
    註冊日期
    2008-07-25
    文章
    527
    Thanks
    5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預設

    混響時間的概念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經典的混響時間(T60)定義是,聲源停止發聲後,室內聲壓衰減60dB所需的時間。根據這一定義可以從理論上導出混響時間的數位定義:

    T60=0.16V/A()公式中,V為房間容積(m3),A為室內總吸聲量(㎡)

    前一定義是測定混響時間的物理基礎,後一定義則為控制室內混響時間提供了依據,即對於給定大小的房間,只要控制室內總吸量,就能自由地控制混響時間。這個重要公式稱為“賽賓公式”,它最初是由賽賓通過實驗建立起來的。

    通過對廳堂音質及其混響時間的大量調查和分析,聲學家提出了“最佳混響時間”的概念。它告訴我們,要獲得良好的音質,房間的混響時間不應過長,但也不是越短越好,而是要適當,這個適當的混響時間範圍稱為“最佳混響時間”。

    最佳混響時間是聲學史上第一個反映房間音質的客觀參數。我們平時常說“混響能美化音質”,就是“混響適當”而帶來的效果。事實上,房間混響是否適當,不僅僅關係到聲音是否動聽悅耳,而且還直接關係到聲音是否真實、自然的程度。許多主觀聽音評價,如豐滿、溫暖、清晰、空間感等都與混響是否適當密切相關。可以講“三分器材,七分房間”,混響的重要性可以“一言而蔽之:“牽一髮而動全身。”



    上圖就是“最佳混響時間”與房間容積/音樂/語言之間的一種關係曲線。實際上,這組曲線並不是“絕對”準確的,應該理解為是與房間容積和聲音類別相關的“最佳混響時間”的大致數值,相對於各種實際情況,可能有+10-20%的變動範圍。儘管如此,它還是為我們提供了兩條重要資訊。一是使用我們對“最佳混響時間”有了一個基本的數量概念。二是提供了“最佳混響時間”的一些影響因素及其變化趨勢。

    如果房間較大,“最佳混響時間”也應相應長一些。這是因為房間空間增大,需要較大的響度才能使聲音聽起來更滿意些。而增加混響時間能起到高響度的作用。如音樂廳的混響時間(1.5秒左右)比聽音室大得多,就是這個道理。

    作為容積不大的家庭聽音室,大多以欣賞音樂為主要使用目的,在設計聽音室時,“最佳混響時間”初始值可以適當取得大一些,至少不應小於0.5秒。如果需要,在此基礎上循序漸進地降低混響時間,通過試聽就比較容易找到符合實際情況的“最佳混響時間”了。

    順便說明一下,其實現在用一個帶USB音效卡的測試咪加一個RTA的軟體(網路上也有免費的),花費不多就可以自己對房間和器材進行測試,當然也有專用的手提儀器,對於HIEND用家來講,買一條電源線或者喇叭線都遠遠超過這個價值。但用儀器調試完再按psycho大大用正確錄音的CD再進行音場的調試,肯定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本人所見,目前發燒友比較注重用儀器和軟體來調整聽音房的聲學特性的不多,就算是器材的代理商很多還是用耳朵和經驗來調試,所以也就造成展會中很多器材實際的表現並不好,也有許多情況是在代理商的房音聽器材效果不錯,結果拿回家發現相差甚遠的狀況。AV家庭影院現在普遍都使用儀器測試和調整,HIFI也應效之,這樣才能使聲效發揮到極致,使人有重臨現場的感覺。這也是我參觀這個展會的最大感受。

  4. #254
    註冊日期
    2008-07-25
    文章
    527
    Thanks
    5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預設

    不管是音質美“還是“現場美”,LP作為人類歷史上最早用來貯存聲音信號的載體,百餘年來技術的進步使它在頻率響應、動態範圍、失真度、串音和信噪比等性能上達到相當完善的境界。可以說若要從唱片聽到真實的音樂,至今仍非LP 莫屬, 那些發行于LP輝煌時代的唱片, 不論演奏或錄音至今依然動人,LP以其美好溫馨伴隨著人們對類比音響留下深深的回味。每當聽到黑膠唱片發出溫柔和諧的音樂、感受著音質準確、音色逼真、原汁原味的聲音再現時,那淺淺的沙沙的底噪總會讓人回憶起那個年代。當今的LP唱機,可以講已經是古老藝術和現代科技的結晶品,那針尖刮出來的藝術,使你享受到音樂的深層韻味。

    再放一些歷屆廣州音響展上極品唱盤照片欣賞,再回味一下LP唱機讓人無法抗拒的獨特魅力。


  5. #255
    註冊日期
    2008-07-25
    文章
    527
    Thanks
    5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預設


  6. #256
    註冊日期
    2008-07-25
    文章
    527
    Thanks
    5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預設


  7. #257
    註冊日期
    2008-07-25
    文章
    527
    Thanks
    5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預設


  8. #258
    註冊日期
    2008-07-25
    文章
    527
    Thanks
    5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預設


  9. #259
    註冊日期
    2008-07-25
    文章
    527
    Thanks
    5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預設


  10. #260
    註冊日期
    2008-07-25
    文章
    527
    Thanks
    5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預設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