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remo
我的意思是~
同一個現場,以麥克風收音位置來說會有很多點,但人耳所在的位置,通常不會是麥克風收音的位置...[恕刪]
我傾向認為你想歪了.....不過這是心理學思考方向的問題,很多人都如此想歪,要辨正可能會寫幾萬字,先試試看簡化說明一下。
首先,人類的聽感,『絕對』不能直接對應物理刺激,而是要透過心理感受的中介。例如說:直接呈現192K HZ,任何人都聽不到;但是測量受試者的腦波,卻明確證明人人都絕對聽的到 192K HZ,這是 bchsieh 幫我們找到的論文內容。
再舉第二個例子,想像我們最熟悉、看光光、看得不想再看的人(當然是女朋友或異性朋友),ok,有誰能保證你可以使用各種誇張的視角、變形、搞怪....看過你的女人?不可能嘛!但是,因為我們對自己女人多角度的看光光,腦袋中自然形成一個prototype(原型),日後出現誇張的變形或視角是從來沒看過的,仍然可以根據prototype推論出:那就是我的女人!.....
結合這兩個例子,ok,我們所認知的『現場(的聽感)』,根本與在那個位置聆聽幾近無關!『現場』是一種聽感經驗所形成的prototype,是綜合我們所有的現場聽感經驗而得到的,完全無法清楚定義,而且可能會隨著經驗的累積而增加正確性與嚴謹度。
所以,我們的確可以分辨音樂廳中每個位置的聽感都不一樣,但是『現場』的心理感受卻絕對不是由單一位置來定義,而是多次經驗來形成prototype。因此,假設有一個位置是現場中最好聽的位置,我從來沒聽過,卻被唱片公司錄下來了。那麼我們將根據自己的prototype,正確無誤地判斷出該唱片才是最完美的現場!就好像我們從來沒看過自己的女人化妝後有多麼漂亮(假設),但是第一次看到時卻有能力直接判斷:哇!真漂亮!!如果不是我們有內在針對『漂亮』的prototype,那麼從未看過的樣子怎麼有辦法知道那叫做『漂亮』?
沒錯,正因為這種心理機制,將導致一開始就對『現場』有哲學偏見的(例如說,還沒真正聽過就誤信那個音樂廳聲音最好)聽眾,將會永遠失去『正確的現場聽感』。因為正確的聽感必需從不帶偏見的經驗去自動形成,一開始就有先見,除非好狗運該先見是夠正確的,否則這輩子再聽過幾千萬次現場都會永遠沒救。只是,人人都會宣稱他是不帶偏見的,那麼如何判斷誰才是真懂?
很簡單,就是『相對的正確性』:沒有人可以正確定義什麼是現場,但是,能夠分辨出這張唱片與現場相似與相異之處、這張唱片比另一張唱更接近現場,ok,這原本就是心理機制中建構 prototype 的歷程,所以這種『相對的正確性』之論述才能確保走向真實聲音的理解,這也是我要一再提出來的重要觀念......
-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