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04-25, 07:14 PM
#881
30多hz以降…紅色與黑色線條為何差距如此大呀?請問
-
-
2013-04-25, 10:38 PM
#882
其實我不能理解為何許多人覺得測量是無用的, 對我而言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越去了解如何解讀測量結果, 我就越認為測量真是所有朋友都至少應該要去了解的工具!
舉個例子, 為何現在我又拿掉了身後的Realtrap呢? 除了耳聽為憑, 難道無法從側量結果來辨別呢?

紅色的線是身後放上Realtraps的結果, 紫色是拿掉Realtraps的結果(也是一開始的設定),
看2ms附近那根凸起, 那是身後後牆的反射音,
看看兩個版本的時間差, 一個1.67ms, 一個2.15ms,
換算成距離, 音速 X (時間差) 除以2 = 34000 (cm/s) X (0.00215-0.00167) (s) 除以2 = 8.16 (cm)
這8.16cm的意義? 剛剛好就是Realtraps的厚度!!
近一步來說, 放上Realtrap因為厚度增加所以讓反射音提早發生! 而且反射音的強度居然比沒放時還多, 效果當然差了!
那我又為什麼要放上去呢? 因為之前有提到放上去100~200Hz凹, 不放300~400Hz凹, 權衡凹的大小以及頻段, 我決定補300~400Hz!
但是現在試了EQ, 上述的理由反而不重要了!
這樣改回去才是更好的!
這就是一種判讀測量結果的思辨過程, 從各種角度去判斷, 得到最合理的設定,
沒有完美的空間, 但是我能肯定, 沒有適當的工具, 要得到更合理的空間設定會有多麼困難!
至於EQ, 那又是另外的故事了.............
-
The Following 7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3-04-25, 11:05 PM
#883
加油啊!!! 我在等你開花結果,然後來幫我搞啊!!!!
 作者: chsiang
其實我不能理解為何許多人覺得測量是無用的, 對我而言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越去了解如何解讀測量結果, 我就越認為測量真是所有朋友都至少應該要去了解的工具!
舉個例子, 為何現在我又拿掉了身後的Realtrap呢? 除了耳聽為憑, 難道無法從側量結果來辨別呢?
紅色的線是身後放上Realtraps的結果, 紫色是拿掉Realtraps的結果(也是一開始的設定),
看2ms附近那根凸起, 那是身後後牆的反射音,
看看兩個版本的時間差, 一個1.67ms, 一個2.15ms,
換算成距離, 音速 X (時間差) 除以2 = 34000 (cm/s) X (0.00215-0.00167) (s) 除以2 = 8.16 (cm)
這8.16cm的意義? 剛剛好就是Realtraps的厚度!!
近一步來說, 放上Realtrap因為厚度增加所以讓反射音提早發生! 而且反射音的強度居然比沒放時還多, 效果當然差了!
那我又為什麼要放上去呢? 因為之前有提到放上去100~200Hz凹, 不放300~400Hz凹, 權衡凹的大小以及頻段, 我決定補300~400Hz!
但是現在試了EQ, 上述的理由反而不重要了!
這樣改回去才是更好的!
這就是一種判讀測量結果的思辨過程, 從各種角度去判斷, 得到最合理的設定,
沒有完美的空間, 但是我能肯定, 沒有適當的工具, 要得到更合理的空間設定會有多麼困難!
至於EQ, 那又是另外的故事了.............
-
-
2013-04-25, 11:15 PM
#884
 作者: AndyChu
加油啊!!! 我在等你開花結果,然後來幫我搞啊!!!!
囧
不用等到開花結果, 你有空就可以先量量看, 測試看看, 一起討論啊.........
因為要帶工具, 可以等你有空的周末
此篇文章於 2013-04-25 11:21 PM 被 chsiang 編輯。
-
-
2013-04-25, 11:42 PM
#885
這個禮拜六或禮拜天下午啊!!
 作者: chsiang
囧
不用等到開花結果, 你有空就可以先量量看, 測試看看, 一起討論啊.........
因為要帶工具, 可以等你有空的周末
-
-
2013-04-25, 11:44 PM
#886
-
-
2013-04-26, 12:20 AM
#887

StevenCheng將軍
-
-
2013-04-26, 12:26 AM
#888
個人的淺見:測量就像健康檢查一樣。有些問題可以很容易就解決;可能只能用藥控制或是用其他方法控制惡化的程度;或是壓根兒就沒法治。可是不管是那種情況,知道總比不知道好。就算有些問題是不能輕易解決的,最少我們知道問題在那裡,不會亂找偏方。
前幾年老是覺得晚上視力不佳,看書/打電腦也很吃力。本來以為是開始有老花眼。結果作個視力檢查,發現是白內障(不要懷疑,不是60歲以上的人才會得)。開刀完,就好了。要是不去作檢查,也許到今天還在奇怪為什麼看不清楚
-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3-04-26, 11:13 AM
#889
 作者: chsiang
其實我不能理解為何許多人覺得測量是無用的, 對我而言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略
可請先回顧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411#post104411
有些原因,就更敏感,說了有些人或廠商會更受不了.
此篇文章於 2013-04-26 11:16 AM 被 THXman 編輯。
-
-
2013-04-26, 10:56 PM
#890
再訪Sancoba
今天臨時起意, 跑去Sancoba家裡拿對喇叭線回家試, 不過心裡早就想再拜訪一次, 因為最近聽他說DRC參數修改過後, 又大幅提升了,
修改過的DRC參數其實我以經在Yeh捨那聽過, 那時是大為驚嘆, Sancoba的系統既然在級數上是好過Yeh捨的, 那麼又是什麼樣的一個境界呢?
另外還有一個重點, Sancoba聽的是黑膠居多啊!!!
黑膠類比轉數位, DRC處理後再轉成類比, 哈! 真是離經叛道的做法!
聲音呢?!
真的是一個好字! 非常的平衡, 尤其是低頻, 有層次又不帶侵略性的低頻, 看似沒了捲褲管的能量, 但是卻完美地鋪陳了音場, 與我最近EQ的聽感十分接近,
低頻的位準對了, 中頻與高頻的細節自然就出來了,
那種聲音的形體是, 定位明確, 發聲點小, 但是聲音是散佈在整個音場之中的,
而非每個聲音各自為政, 各有一片天那種感覺,
透過DRC, 那描繪空間的功力真的是一絕,
在我的經驗中, 只有撥DSD錄音才能有那種感受, 但是......今天撥的可是44.1Khz的格式(因為黑膠經過AD/DA)啊!
那,
黑膠AD/DA後, 音質差了嗎? 我還是要說, 在我聽過的系統當中, 要勝過我今天聽到的聲音, 大概只有一兩套......這樣也夠強了吧!
我一直覺得平衡的聲音比什麼都還要重要, 能夠杜絕空間對聲音造成的扭曲, 比在乎數位類比間的轉換要重要多了,
可惜, 主流的言論, 並不認同我這種看法, 遺憾!
Sancoba的系統這段時間還是有一直變動:
1. IKEDA的唱頭, 把Clearaudio的換下來了, IKEDA的阻抗小, 在工作原理上與BMC的Phono比較搭, Sancoba說那種改善事立竿見影的!
.jpg)
2. MAC Mini也換成新版的, 不過我想沒人關心這個吧.......哈哈!
.jpg)
.jpg)
3. M2Tech三件式的DD Converter, 新玩具, 對聲音也是正面的幫助, 外接時鐘以及電源, 聲音質感更加提升!
.jpg)
.jpg)
此篇文章於 2013-04-26 11:03 PM 被 chsiang 編輯。
-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