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玉的藝術.無價的瑰寶

常玉一生留世的作品數量並不多,以油畫而言目前已知不超過三百幅,但張張是精品。台北的歷史博物館收藏有四十九幅,北京中國美術館亦收藏一幅,其兩百餘幅都分散在私人收藏家的手裡。常玉生前的知音以外籍人士為多,例如曾經慧眼發掘羅蘭珊、布拉克、布朗庫西、杜象、海老原喜之助等現代藝術家的法國大收藏家侯謝、瑞士作曲家約翰.法蘭寇,美國攝影家羅勃.法蘭克,以及1960年代經營古董買賣的希耶戴都曾先後贊助或收藏常玉的畫作。

華人世界對常玉的認識,除了法國的留學生之外,台北歷史博物館1970年代亦有舉辦館藏作品展覽,但當時的迴響不大,1983年旅法的陳炎鋒引進一些水彩素描作品,在台北的畫廊展出。1988年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中國-巴黎:早期旅法中國畫家回顧展」(1918-1960)吸引了本地知音的注意,此後陸續有台灣畫商前往巴黎尋找常玉繪畫的蹤跡。可以說,常玉的繪畫進入華人藝術市場的時間不過二、三十年而已。經過台灣的畫商二十年來有心的介紹與經營,方使得常玉的藝術價值逐漸展現。

筆者在2004年9月號的第9期《藝術與投資》季刊中曾經發表一篇〈華人西畫收藏家的夢寐以求第一人:常玉〉文章,標題即說明了常玉作品取得之難度。台灣的網誌作家「他方」,在2008年也曾以撰文以「傾城之璧」、「現代和氏璧」來形容常玉繪畫的價值連城。幾代人難得出現這樣一位高妙難以形容的作品,無怪乎「他方」以「神品」讚譽之。

過去幾年間,常玉的藝術在國際間亦有相當的能見度。世界首屈一指的亞洲藝術收藏館-巴黎的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於2004年推出「常玉-身體的語言」畫展,由台灣的國巨基金會贊助,為常玉在巴黎最大規模的回顧展。2008年10月,德國的德勒斯登國立美術館策畫了「瑪丹娜遇見毛澤東」東西方藝術大師聯展,常玉的油畫作品成為焦點。兩家知名博物館的展出使得常玉的藝術再次發光。

常玉的作品因稀有性與藝術性,其價值與日俱增,目前拍賣市場上最高價的常玉作品是1950年代的《青花盆與菊》,成交金額為5330萬港元(逾兩億台幣),2010年11月27日在香港所締造,打破了一年半前同樣是1950年代的油畫《貓與雀》的4210萬港元紀錄。《青花盆與菊》四年前曾出現在拍賣市場上,當時就曾以2924萬港元創下藝術家個人的最高拍賣紀錄。



2011年5月華人拍賣市場將出現難得一見的《五裸女》油畫,創作時間亦同為1950年代。這幅最大尺幅的常玉裸女油畫曾經參加1988年台北市立美術館的「中國-巴黎:早期旅法中國畫家回顧展」,在1995年藝評家陳炎鋒著作的《華裔美術選集I-常玉》中,《五裸女》圖片被選印在畫集的封面與封底,顯示其重要性。2010年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世紀藏臻: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大師作品展」中,《五裸女》以常玉代表作參展。現在,隨著《五裸女》巨作的即將現身,我們拭目以待看它再創常玉的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