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就是最令人好奇的Mytek+時鐘了,承蒙友人出借Esoteric G-03X,讓弟可以來是是這個心血來潮的想法。
第一首卡農一播下去,嘴角忍不著揚起了微笑,管風琴不就該是這樣嗎...從地板一直延伸到天花板,每一個方寸之間都充滿了管風琴的琴聲。以前讀大學的時候住在教會裡,而教會就裝設了一架兩層樓高的管風琴,所以對於管風琴應有的高度是很熟悉的。Mytek加上clock之後,讓管風琴栩栩如生得出現在眼前。長笛的位置有點高,把音量調大一格,長笛竟然就回到了普通演奏者的高度(管風琴的寬高不變)。我想音響重播還有一個關鍵那就是用多大的音量重播才是正確的聽法,難怪foobar和JRiver都有分析音軌播放增益的功能。音色來說,加了clock讓管風琴的音色更加的清澈透明。
---------------------------------------
第二首的巴哈大提琴,感覺琴音的菱角消失,定位精準,低音音域的弦偏左側,高音音域的弦偏右側,整個錄音的空間氛圍,充滿了兩喇叭之間。
---------------------------------------
第三首大提琴家拉奏出有血有肉的大提琴琴聲,深度感歷歷在目。其他的特點如前幾回的聽感就不再贅述。
第四首鋼琴的琴音被刻劃成一粒一粒的珍珠,在與女高音一起演奏的樂段,明顯感覺到鋼琴從伴奏位置(女聲6,鋼琴4),也提升到與女高音同唱的平衡(女聲5,鋼琴5)。鋼琴的琴音速度感加快,流暢性很好。
---------------------------------------
第五首除了保留了前一回合聆聽的優點外,音量不自覺的轉更大聲,但卻不覺得吵,在女聲後方的鼓,清晰可聞,定位明確。
---------------------------------------
第六首,Toneff的歌聲,所有的演唱技巧,都在此表露無遺。鋼琴的表現透徹迷人,特別是高音鍵真的是大珠小珠落玉盤。
---------------------------------------
第七首,Ronstadt的歌聲穿透力依舊,更明顯的是管弦樂團的3D空間感大概又提昇了20%。
---------------------------------------
第八首,阿淘的音像較高,左、中、右的沙鈴質感很好。一開始的叔叔嬸嬸們,或許可以開始數人頭….
---------------------------------------
![]()
第九首、第十首,整個音像擴大,長寬高深都表現得更好,大鍵琴和魯特琴果然清楚地表達出協奏曲的意涵,時而和樂團抗爭,時而和樂團合作。主奏樂器很輕易地就突顯出來。魯特琴協奏曲在3'47"附近右聲道有一些細微的大鍵琴伴奏,清晰可聞,細節豐富。
---------------------------------------
第十一首,一開始口哨的位置位於極左側,似乎有由左至右來到中間的聽感。男聲的演唱,呼吸,嘴型都很清楚。
---------------------------------------
![]()
第十二首、第十三首,整齊劃一,不慍不火,音質純淨,為合奏展現了極佳的典範。餘音繞樑帶出了更多更豐富的細節。低頻有加強,讓低音的樂器更加的搶耳。
---------------------------------------
![]()
第十四首、第十五首,老鷹合唱團的個樂手位置的定位更加清楚,低頻更加的飽滿。
---------------------------------------
第十六首,整體的優點都還在,唯獨感覺到低頻的結棍感減低,量感增加。或許是double bass的撥奏讓低頻的速度消散得較慢的緣故。
---------------------------------------
第十七首,琴音多了一分甜味,多聲部的樂段更清晰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