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又到了試音室,
先來一片大編制的考驗一下MPS-3的能耐,
LSO Live Colin Davis指揮的 Dvorák's Sixth Symphony
0059_0526_Dvorak_S6_250s.jpg
透過MPS-3所描繪出來的場面, 十分具有規模感, 定位明確, 樂團的配器一層又一層, 在眼前展開,
聲音密度很高, 弦樂描繪出一群又一群的感覺, 小提琴一群, 中提琴一群, 大提琴, 低音大提琴又一群.....
一群一群的聲音中還有每個聲部特有的細節, 能夠描繪出這是由"數支/把"樂器所發出來的聲音,
而不是將之簡化成一坨聲音,
"解析中還有解析"是我替MPS-3下的註解,
在其高密度, 音質醇厚的特色下, 很容易感受到弦樂與木管的質感,
在齊奏的片段中, 整個場景還是Hold在那邊, 迎刃有餘.....
**********************************************
第二片在來考驗小編制那種歷歷在目的感覺, 看有沒有及格......
Harmonia Mundi 流浪者三重奏的 舒伯特五重奏 鱒魚
51MTZC9AP8L._SL500_AA300_.jpg
歷歷在目OK! 這張專輯裡的樂器的共鳴, 聲音在空間中迴盪的殘響, 存在感非常強烈,
樂器形體凝聚在空間之中, 彷彿真的有把琴在那邊,
對於細節的解析也讓樂手之間配合的默契點出來, 尤其是在第五樂章幾個停頓的前後, 展現出很強的音樂張力,
反應快速!
停頓之間的留白其實是種很玄妙的東西, 就在這一兩秒之間系統所描繪出的現場的感覺有消失? 有崩潰嗎?
大家有機會不妨體會一下~~
**********************************************
第三片考驗人聲
珍娜賽德台北演場會現場錄音 HQCD版
EWHQ-112663.jpg
這一片老實說我一直不確定錄音到底好不好, 但是我可以肯定這是一片考系統的片子,
系統越好, 聽起來就越好,
既然是現場錄音那聽起來就得又現場感, MPS-3在這方面表現得很好,
珍娜講話與唱歌的時候的感覺並沒有落差,
人在講話與唱歌的時候頻率是不一樣的, 女生講話大約落在165~265Hz, 唱歌的時候當然高的多,
如果系統不平衡, 那當然就會有落差, 我在MPS-3沒有聽到這個問題,
有幾首曲目珍娜唱歌時, 樂團樂手也一起配唱,
這時配唱歌手的形體感, 存在感, 以及相對於珍娜的位置清不清楚就是考驗系統的地方了, MPS-3在這裡描繪出極為優秀的"畫面"!
**********************************************
最後一張
哈哈, 不然還有哪一張,
2009112416402.jpg
一樣第七, 第八曲, 一個字"讚", 不用多說, 等到雜誌裡再說吧!!
-
The Following 8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