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結果從 1 到 10 共計 3831 條

查看主題

  1. #10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84
    Thanked 2,974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River 查看文章
    這其實是mastering的問題....你有些結論可能下太快了
    在罐頭音樂裡聽不到, 並不一定代表就是沒有
    你所提到的低音號的音色本是如此; 我也不覺得頂尖如BPO, VPO者, 會沒有好的低音號角手
    各種樂器音量大小平衡, 本沒有一定的定論....的確Karajan在這張錄音裡, 在銅管的咆哮中你聽不到低音號, 但這也可能是Karajan不希望它太過凸顯而已
    你確定Karajan刪除了低音號? 我倒不以為是這樣; Karajan雖然目空一切, 但那個時代做音樂其實還是非常嚴謹的.
    為此, 我YouTube了一下, 找到了Karajan在1970年與Orchestre de Paris的錄影....雖然你聽不到, 但低音號的確在那裡....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2Jgz74a9Gs
    Karajan與Philharmonic也有留下幻想, 但我目前手上沒有, 等週末來聽聽看是否也是類似的平衡
    Muti/VPO 2007的版本也是類似Karajan的平衡....你聽不太到低音號

    我認為無須以低音號聽得到與否來做為判斷是否為一個偉大的演出....因為這不是現場, 也有太多的mastering手腳在裡頭了:(
    Karajan當然也不會因為錄音讓我們聽不到低音號, 所以就不"偉大"了
    我想Psycho大的意思不是真的在編制上少了什麼樂器;而是指揮是否有忠實的把樂譜上的每一個聲部都適當地表現出來。我不相信那個指揮會為了什麼原因當真少用了什麼樂器。

    至於能否聽到某個聲部重不重要?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美學觀點的問題。對我個人來說,如果作曲家把某個樂器或是聲部寫進樂譜裡,他們一定有他們的意圖;就像小說家在文章中創造某個角色一樣,每個角色都有他們的作用。如果指揮沒有把樂譜裡有的聲音(像上面例子裡的低音號)表現出來(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我怎麼能很有信心的告訴自己:這正是作曲家想要表達的真正意圖?如果作曲家覺得低音號不重要,那麼他們何必花力氣去寫那些音符呢?

    您說的沒錯,罐頭音樂都是mastering之後的結果。所以,我們聽到的錄音和現場聽到的演出可能差很遠(我是指聲部平衡)。我們從載體上聽到的應該可以說是指揮/音樂家和製作人共識的結果。

    如果我們假設卡拉揚的錄音都是符合他的美學觀點下的作品: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又承認這樣的錄音是可以接受的,那麼我們是否間接的承認:這些沒聽到的聲音是不重要的?如果是這樣,那我們豈不是間接的承認作曲家沒必要寫下那些音符?那些音符真的不重要嗎?
    此篇文章於 2012-06-13 12:05 AM 被 kevintran 編輯。

  2.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