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將軍
我從不認為大量使用擴散會好聽,而事實證明也如此!!
將軍您說到一個重點了, 擴散是個很好的東西, 但是在使用上需要小心,
最近我讀到相關於音響室的設計,
其中有各很重要的參數叫做ISD (The Initial Signal Delay Gap),
指的是直接音到達耳朵與反射音道達耳朵的時間差,
這個時間差有個約定成俗的值大約 ~20ms左右, 大於的話就算不處理也OK!
但是~20ms相對應就是大約6.5公尺左右, 也就是說反射音的路徑要比直接音的路徑多上6.5公尺以上!
就算是將軍您的空間也辦不到啊!
所以處理是絕對必要的, 處理的標準是什麼呢? 據我所知就是把反射音對比於直接音的強度降20dB(以上),
擴散大家都知道只是把能量打散, 能量還是能夠反射到耳朵的!
因此使用吸音室最保險的作法, 使用擴散並非不行, 但是有許多必須要達成的條件,
(例如, 一個比將軍您的空間還要大的空間!)
放在第一(或者說早期)反射點的擴散是需要小心計算, 並輔以測量結果來看成效的,
單純的擺放是不行的! (若是抱持著有處理比沒處理好的想法其實也是對的啦, 但是總是效果會差一點)
這方面的資料我還在研讀, 等最近忙完後, 再一一放上來分享!
-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chsiang
指的是直接音到達耳朵與反射音道達耳朵的時間差,
這個時間差有個約定成俗的值大約 ~20ms左右, 大於的話就算不處理也OK!
侯兄,這句話有問題,再求証一下..
-
-
 作者: hojuiyang111
侯兄,這句話有問題,再求証一下..
其實ISD並沒有一個"值", 因為ISD在設計上是一項"參數",
不過人耳對於5ms以內(嚴格一點, 5~10ms都有看過)的反射音, 若強度沒有衰減, 人耳會把它當作直接音,
會誤認為有兩個發聲點因而音場定位就跑掉了,
(不過在偶然的狀況下, 這個情境會讓音場有變寬的狀況發生, 但是定位還是糊的)
20ms是我常看到的一個值, 當然我也看過15ms, 比20ms更高也有,
今天假設是低標10ms好了, 那這個路徑差也得要到3.25公尺阿!
隨便亂算一下, 要達到這樣的程度, 喇叭距離側牆也要有2.5公尺左右 (若算錯很抱歉.....)
兩支喇叭加起來5公尺, 那兩喇叭距離算4公尺好了.......寬9公尺的音響室很不得了了!!!!!
我想不論是"吸音派"與"擴散派"都同意, 兩側牆空空不處理是很難有High End之聲的是吧?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倒果為因的開題與下論.
會執成吸音派.擴散派是對聲分析尚無一定的知能,若有之,吸音.擴散各有其用.皆基於聲分析而用.
(不喜請跳過)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THXman For This Useful Post:
-
極低頻真要消化打散吸收必須有大面積8呎深的吸音[棉]材質[夠大的空間但吸音部份],這是音響設計工程所提供施工的實際案例。
極低頻要好這器材的規格是相當可觀的,各位參考了希望別說在下打高空 系統功率上1000W是剛起步~2000W搭配重量級更超重量級喇叭才算入狀況,這系統才真正出所謂20Hz頻寬響應的低頻。參考了就當看看好玩
玩了半輩子的音響 世間喧嘩 不如孤獨 寧靜 思想 深山幽谷中的一股清泉
-
-
 作者: chsiang
先假設31.5Hz的凹陷不是喇叭本身的問題,
那麼再來就可以思考, 在1/2波長的地方, 震幅是0, 就是所謂的Null (凹陷點),
31.5Hz半波長為5.4m,
那可能的因素就有,
1. 喇叭距離聆聽者的距離為5.4m (左右)
2. 喇叭離六面牆中的任一(以上)面的距離為5.4m (左右)
3. 聆聽位置距離六面牆的任一(以上)面的位置為5.4m (左右)
這是極為簡化的推斷, 密閉空間中聲波會不斷反彈, 因此實際情形極為複雜, 很難推斷,
但如果有以上三點任何一點的話, 那31.5Hz的凹陷就有譜了........
我的空間:
1. 喇叭距離聆聽者的距離為5.4m (左右)
4.7M
2. 喇叭離六面牆中的任一(以上)面的距離為5.4m (左右)
有可能,要算!!
例如:右喇叭到左牆.
3. 聆聽位置距離六面牆的任一(以上)面的位置為5.4m (左右)
沒有!!

StevenCheng將軍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將軍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chsiang
其實ISD並沒有一個"值", 因為ISD在設計上是一項"參數",
不過人耳對於5ms以內(嚴格一點, 5~10ms都有看過)的反射音, 若強度沒有衰減, 人耳會把它當作直接音,
會誤認為有兩個發聲點因而音場定位就跑掉了,
(不過在偶然的狀況下, 這個情境會讓音場有變寬的狀況發生, 但是定位還是糊的)
20ms是我常看到的一個值, 當然我也看過15ms, 比20ms更高也有,
今天假設是低標10ms好了, 那這個路徑差也得要到3.25公尺阿!
隨便亂算一下, 要達到這樣的程度, 喇叭距離側牆也要有2.5公尺左右 (若算錯很抱歉.....)
兩支喇叭加起來5公尺, 那兩喇叭距離算4公尺好了.......寬9公尺的音響室很不得了了!!!!!
我想不論是"吸音派"與"擴散派"都同意, 兩側牆空空不處理是很難有High End之聲的是吧?
太寬,會太於5~10ms,人耳會誤認為有兩個發聲點,
音場定位,除了聲音時差外,仍有聲音強度的問題.
經驗上,兩側牆(第一次反射)的確是處理重點.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將軍
我的空間:
1. 喇叭距離聆聽者的距離為5.4m (左右)
4.7M
2. 喇叭離六面牆中的任一(以上)面的距離為5.4m (左右)
有可能,要算!!
例如:右喇叭到左牆.
3. 聆聽位置距離六面牆的任一(以上)面的位置為5.4m (左右)
沒有!!
喔喔! 很有趣喔~~~
其他大大有機會也來分享一下這些尺寸~~~看能不能有些共通點,
各位大大要為事業忙碌, 這種小事就交給我來就好了, 這是身為版主的我責無旁貸地~~~呵呵~~~~
p.s. PAA6的顯示是1/3 Octave, 表示八度音的頻率範圍中再切成三等分, 每一等分作平均, 所以雖然大家31.5Hz都凹陷, 但不代表真是的31.5Hz喔, 只能說這附近的頻率一定有些嚴重凹陷的地方!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Eton
用Nordest測試CD,有18,21,24,31,34,37,40,45,50,55,60,65,70,75,80,85,90Hz那17個Track重覆播放,很容易在整個音響室找到:
1. 裝潢的共振噪音,需找方法抑制,這是基本功,沒做好,連清楚乾淨的低頻都稱不上
2. 各頻率的峰與谷,那就不難找到能量比較均衡䖏,我的體驗是在皇帝位後一公尺䖏,尤其是31.5凹陷補回不少,整個低頻段比較平順,如同小葉說的,不好聽,太遠的舞台透視,樂器形體感也較糊,另二個31.5補回䖏在喇叭後面,及空間縱深的二分之一䖏。
我的選擇皇帝位,31.5Hz凹陷䖏,有緊緻、快速的低頻,最具像的樂器輪廓,合理的舞台透視。
Eton大, PAA6量出來31.5Hz的大凹陷, 您放31Hz定頻的Test Tone真的聽不到聲音嗎??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chsiang
喔喔! 很有趣喔~~~
其他大大有機會也來分享一下這些尺寸~~~看能不能有些共通點,
各位大大要為事業忙碌, 這種小事就交給我來就好了, 這是身為版主的我責無旁貸地~~~呵呵~~~~
p.s. PAA6的顯示是1/3 Octave, 表示八度音的頻率範圍中再切成三等分, 每一等分作平均, 所以雖然大家31.5Hz都凹陷, 但不代表真是的31.5Hz喔, 只能說這附近的頻率一定有些嚴重凹陷的地方!
正確量測了一次:
喇叭高音至側牆:1.2M
右(左)喇叭高音至另一面側牆:4.6M
喇叭高音至後牆:3.5M
左右喇叭高音之間:3.6M
喇叭高音至聆聽位置:4.7M
喇叭高音至聆聽位置後牆:6.7M
所以,沒有接近5.4M這個數字.
此篇文章於 2012-04-10 01:38 AM 被 將軍 編輯。

StevenCheng將軍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