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03-13, 11:46 AM
#201
我猜,何大的問題可能有點含糊:)
如果”數位系統“是一台Mac Mini(就最便宜的US$599)+Pure Music($129)+USB DAC(Schitt Bifrost USB $449) = US$1287
拿這個系統放24/96的HD files,同樣價錢的黑膠系統(約莫就是Rega RP3+Rega Elys 唱頭US$1095+Pro-Jet Phono Box SE$329 = $1424 )未比能更”傳真“。
數位的優勢在於科技的進步很快就反應到器材上(價錢也掉的快)。現在平價的DAC比起當年貴了兩三倍的DAC,聲音未必會差。就算是車房工廠,一天要作出個3,5台也不是不可能(如果電路版外包,那就更快了)。
好的類比系統需要精密加工:唱盤,唱頭,唱臂,要作的好,那要花多少力氣?要花多少人力?製造速度快不起來,價錢當然也不容易壓低。
如果那天所有的音樂母帶都以24/96的形式出現(好啦!太陽從西邊出來的機會還大些:o),最少”傳真“這點,黑膠就未必佔的到便宜。
此篇文章於 2012-03-13 11:53 AM 被 kevintran 編輯。
-
-
2012-03-13, 01:39 PM
#202
H大跟K大拋這兩個問題真是太好了,拿椅子準備上課~
但
我這個尚未『過門』的初學者,可以提出另一個衍生的問題嗎?
高解析音樂母帶這種檔案先拋到一邊
以CD來說,地雷片很多,即使同一張CD,因為壓製的地方不同,聲音竟然可以天地之差!
更不用說好錄音跟製作的發燒片跟一般片差異很大了
所以也衍生出HQCD、XRCD、玻璃CD、HQCD、LPCD一堆有的沒有的版本
而聲音也確實都不同(這是超級奇怪的事,原理上,數位是0跟1,不應該另製後不一樣)
那黑膠也有這樣的情形嗎?
我的意思是說好聽的跟不好聽的
CD可能會有90分跟40分的差距
黑膠會不會大概都是80-60的差距?
復刻跟原刻呢?
跟CD一樣有產地別?
地雷片多嗎?差距很大嗎?
-
-
2012-03-13, 01:58 PM
#203
 作者: nomo1968
H大跟K大拋這兩個問題真是太好了,拿椅子準備上課~
但
我這個尚未『過門』的初學者,可以提出另一個衍生的問題嗎?
高解析音樂母帶這種檔案先拋到一邊
以CD來說,地雷片很多,即使同一張CD,因為壓製的地方不同,聲音竟然可以天地之差!
更不用說好錄音跟製作的發燒片跟一般片差異很大了
所以也衍生出HQCD、XRCD、玻璃CD、HQCD、LPCD一堆有的沒有的版本
而聲音也確實都不同(這是超級奇怪的事,原理上,數位是0跟1,不應該另製後不一樣)
那黑膠也有這樣的情形嗎?
我的意思是說好聽的跟不好聽的
CD可能會有90分跟40分的差距
黑膠會不會大概都是80-60的差距?
復刻跟原刻呢?
跟CD一樣有產地別?
地雷片多嗎?差距很大嗎?
嘿嘿.....您確定各種不同材質版本的CD裡面儲存的0與1都一樣嗎? 8)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2-03-13, 02:15 PM
#204
 作者: kevintran
我猜,何大的問題可能有點含糊:)
如果”數位系統“是一台Mac Mini(就最便宜的US$599)+Pure Music($129)+USB DAC(Schitt Bifrost USB $449) = US$1287
拿這個系統放24/96的HD files,同樣價錢的黑膠系統(約莫就是Rega RP3+Rega Elys 唱頭US$1095+Pro-Jet Phono Box SE$329 = $1424 )未比能更”傳真“。
數位的優勢在於科技的進步很快就反應到器材上(價錢也掉的快)。現在平價的DAC比起當年貴了兩三倍的DAC,聲音未必會差。就算是車房工廠,一天要作出個3,5台也不是不可能(如果電路版外包,那就更快了)。
好的類比系統需要精密加工:唱盤,唱頭,唱臂,要作的好,那要花多少力氣?要花多少人力?製造速度快不起來,價錢當然也不容易壓低。
如果那天所有的音樂母帶都以24/96的形式出現(好啦!太陽從西邊出來的機會還大些:o),最少”傳真“這點,黑膠就未必佔的到便宜。
這也是我不贊成入門朋友買太低階東西的原因,
因為玩本身是要付出代價的,
如果買低階相機去上攝影課,
老師下課就會介紹您去買單眼相機,
沒多久就會想要買頂級鏡頭了.
傳真?這就見仁見智了..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2-03-13, 07:33 PM
#205
 作者: nomo1968
復刻跟原刻呢?
跟CD一樣有產地別?
地雷片多嗎?差距很大嗎?
復刻跟原刻其實連定義都不易弄清楚,
有的復刻的音樂母帶根本就不同於首刻,
所以聲音原本就不同,
好壞就得玩家去體會了.
很多首刻均很貴,可能不適入門朋友購買...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2-03-13, 07:37 PM
#206
呵呵,講到攝影,是小弟的專業耶
但是有部分跟H大的想法不太一樣
我在上課的時候其實不會建議學生一開始就買貴的相機
學生說沒錢,我覺得2萬塊的相機也很好啊
有錢買10萬的,有心的買5萬也不錯,只想看看自己有沒有興趣先買2萬的機身也很好
雖然我知道2萬跟5萬跟10萬的差別,學到最後終究是會棄入門改用專業型的機身,
但一開始用入門機身也沒關係,老師我拿2萬的一定比學生你拿10萬的拍的好
(只是一定要拿單眼,而不要拿『傻瓜』,甚至別跟我說手機可以拍照,因為那學不到東西)
但H大也專業的啦,你講的是『鏡頭』
確實,鏡頭可以一次到位,我也會建議學生買好的鏡頭
(用好的鏡頭,拍不好是人的問題!跟器材無關囉)
但是各位大大啊
相機便宜的2萬最貴的26萬
鏡頭便宜的3千貴的8萬
可以一次攻頂
音響不行啊
一山還有一山高
10萬的看百萬,百萬的看千萬
攻不完啊~~
-
-
2012-03-13, 08:03 PM
#207
黑膠幾十萬就很厲害了,
玩黑膠其實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省錢
好盤好臂上手,精密度夠,就不一定要升級了,
不若數位,年年都在進步...年年都想升級...
而且堅固耐用..
-
-
2012-03-13, 10:19 PM
#208
 作者: hojuiyang111
黑膠幾十萬就很厲害了,
玩黑膠其實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省錢
好盤好臂上手,精密度夠,就不一定要升級了,
不若數位,年年都在進步...年年都想升級...
而且堅固耐用..
何老,您這串話哄您家大人可能還可以。您說:
“
玩黑膠其實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省錢
好盤好臂上手,精密度夠,就不一定要升級了,
”
您這些年在黑膠上的“進步“,其實可能也夠您在數位上”升級“了啦!
PS:如果講究版位,黑膠唱片玩起來也是很嚇人的。玩音響,除非沒聽過別人的系統,想省錢,大概是很難啦!
此篇文章於 2012-03-13 10:23 PM 被 kevintran 編輯。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2-03-13, 10:34 PM
#209
 作者: nomo1968
H大跟K大拋這兩個問題真是太好了,拿椅子準備上課~
但
我這個尚未『過門』的初學者,可以提出另一個衍生的問題嗎?
高解析音樂母帶這種檔案先拋到一邊
以CD來說,地雷片很多,即使同一張CD,因為壓製的地方不同,聲音竟然可以天地之差!
更不用說好錄音跟製作的發燒片跟一般片差異很大了
所以也衍生出HQCD、XRCD、玻璃CD、HQCD、LPCD一堆有的沒有的版本
而聲音也確實都不同(這是超級奇怪的事,原理上,數位是0跟1,不應該另製後不一樣)
那黑膠也有這樣的情形嗎?
我的意思是說好聽的跟不好聽的
CD可能會有90分跟40分的差距
黑膠會不會大概都是80-60的差距?
復刻跟原刻呢?
跟CD一樣有產地別?
地雷片多嗎?差距很大嗎?
很多CD的”改良版“(HQCD,XRCD,等等)都有可能經過了另一次的後製。整體音量調高,重點式的等化,聽起來當然會不同。好?不好?那就見人見智了。第一版的後製未必不會失手(聽說Miles Davis的Kind of Blue原版的速度就稍微慢了點);新版的後製也未必不會搞的更好。
-
-
2012-03-13, 10:50 PM
#210
 作者: kevintran
何老,您這串話哄您家大人可能還可以。您說:
“
玩黑膠其實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省錢
好盤好臂上手,精密度夠,就不一定要升級了,
”
您這些年在黑膠上的“進步“,其實可能也夠您在數位上”升級“了啦!
PS:如果講究版位,黑膠唱片玩起來也是很嚇人的。玩音響,除非沒聽過別人的系統,想省錢,大概是很難啦!
我是不正常的,
正常的不一定要升級,
大部分的膠友多是一台轉盤,一支至兩支唱臂...
軟體就無法討論了,人人設定不同,
CD SACD 事實上也不見得比黑膠便宜.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