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chsiang
兩個心得最近得到學術上的驗證, 我的心得是:
1. 第一反射點吸音
2. 聆聽位置與喇叭之間最好不要有任何東西
研究指出第一點對於定位最重要的頻率在1K~8KHz, 又以4KHz最為重要,
要定位好的話, 空間在這段頻率不能有
1. 頻率響應的變異,
2. 聲音的繞射,
3. 小於10ms之內的閃設音
第二點, 繞射以及非常非常早的反射音(小於1ms)反應聽感上的差異遠大於反應在頻率響應上的差異,
原因是人耳對於時間領域的變化更為敏感,
所以可以推估下列幾點:
1. 反射點吸音降彽反射音的干擾,
2. 反射點不用擴散是因為不要讓聲音再打回來對人耳造成干擾
3. 喇叭與聆聽位置間不要有東西避免繞射
而1K~8KHz其實不需要特別地材質來吸收, 當然代價也不高.........
1.得到學術上的驗證與將學術研究出的理論.技術自行操作的自行判證是不一樣的意義,天差地別.
2.在學術研究上對於人類聽覺的定位的特性,非如此簡單與粗糙.
3.喇叭與聆聽座位間的繞射問題,並非如此簡易,而許多人在此間的的器物往往並非是1~8K的繞射問題為主項.
4.反射點是要吸收或擴散由聲學分析而得.
5.學術?昨日一場算是對學術性研究相關的頒獎
第二屆美律電聲論文獎 得獎名單:
金質獎---許肇凌
銀質獎---梁維彬
銅質獎---李政德
優等獎---賴信志
優等獎---冼 達
佳作獎---楊柏宇
佳作獎---江承峻
活動日期:2012年03月09日(星期五)
入場時間:10:00~10:30
活動地點:台中福華飯店3F金龍廳 ( 台中市安和路129號 )
典禮流程:
時間 活動內容 備註
10:00~10:30 報到入場
10:30~10:50 主席&來賓致詞
10:50~11:10 表演節目:「美律弦樂四重奏」 國台交成員組成
11:10~11:50 頒獎典禮進行
11:50~ 禮成&餐敘
本屆金質獎論文名稱:
單聲道音樂之歌聲分離
中文摘要:
於單聲道的音樂中分離出歌聲是個極具挑戰性的問題。當以音高為基礎分離歌聲的方法大有進展的情況下,卻鮮有研究去注意此類方法無法分離歌聲氣音的部分,一方面是由於氣音部分不若母音的部分有諧波結構,另一方面氣音的能量通常較母音的部分微弱,因此容易和背景音樂混雜在一起造成分離上的困難。於此論文中,我們提出了一個方法去從背景音樂中偵測並且分離出歌聲的氣音。我們也提出了新的歌聲音高擷取演算法來改善歌聲母音部分的分離效果。我們提出的方法沿用計算聽覺場景分析(computational auditory scene analysis, CASA)的架構而分成分解階段及重組階段。在分解階段中,所處理的歌曲訊號根據不同的時間及頻率解析度被分解成許多小的感知元素。而屬於歌聲氣音部分的感知元素我們使用高斯混和模型加以識別出來。實驗結果顯示分離出的歌聲在氣音有顯著的改進。另外一方面,由於大部分的歌聲是屬於母音,因此目標音高偵測是CASA系統影響歌聲分離效能的關鍵技術。但不幸的,強健的目標音高偵測非常的困難,尤其是對於像音樂配樂這樣不穩定規律的背景雜訊。本論文也提出了一個tandem演算法,此tandem演算法可同時偵測音高以及分離母音。粗略的音高首先被估量出來,同時考量頻譜上的諧波結構以及時間上的連續性來分離歌聲。而分離出來的歌聲和偵測出的音高則用來互相增進彼此的效能。為了增進tandem演算法對於音樂歌曲的效能,我們提出了一個音高趨勢偵測演算法,此演算法可以一個音框一個音框的估量出最可能的歌聲音高範圍,而此技術大量的減少了由樂器或歌聲的泛音所產生的錯誤音高。系統化的評估顯示出tandem演算法於音高偵測以及歌聲分離明顯的超越之前的演算法。結合氣音分離的演算法,我們提出了一個完整的CASA-based歌聲分離系統。另一方面,為了解決在目前歌聲分離研究上缺乏一個公開且具規模的語料庫的問題,我們建構了MIR-1K (Multimedia Information Retrieval lab, 1000 song clips)語料庫。在MIR-1K中,所有的錄音歌聲及背景音樂都是分開錄製於不同的聲道中,而且所有的歌曲皆有人工標記的音高資訊,氣音位置及其種類,歌聲出現位置,歌詞,以及歌詞的讀音錄音,使此語料的用途更加廣泛。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