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lwc
還用M30,不過已改用M30黑檀同學會版,此版的高頻表現跟舊版不可同日語,也符合新世代訊源在高頻的表現能力,這種中型書架的使用,是種取捨的藝術,在歷經大大小小的擴大機後,最終停留在單端管機,單端透明度直接感勝大功率,細膩度勝推挽,對於單端的無力處,推力太弱,則採取巧的方式,加大前端輸出,用高細節的pc訊源,近場,稍近背牆的方式解決,空間不做吸音擴散,純靠擺位解決,出來的聲音特色是音場深度定位雖不是很分明,低頻也不夠扎實,但細節超多,包圍感強,不挑軟體,音樂性強,易讓人融入音樂中.
不敢說完美,但以一套不到50萬的系統,應該是相當嚇人的performance,這也讓馬大一聽中標,扔掉Wadia投入pc訊源的行列.現在他成了pc訊源的十字軍....
高細節有個很有趣的聽感,就是樂器型體感會被放大,音樂中樂器的對談也變的很鮮明,音樂的起浮律動也清楚了,這種聆聽的樂趣跟一般使用不大一樣,像是交響樂協奏曲一般會以為聽氣勢合奏,大場面,高上天低潛地,事實上樂器間的對談一樣能引人入勝.
音響的設置,如果比喻成影像,或許有點像DLSR選配鏡頭,高能力的設備,可能像是全焦段的大砲,而單端機這類或許就像定焦大光圈,有缺點,但也有媚力,沒有誰可完全統一市場,音響的重播,設備的選用,也是這般.
lwc兄,可以多說明一下PC訊源的硬體資訊嗎?聽您這麼一說,蠻有興趣的,謝謝。
享受音樂中...:)
-
-
我也非常有興趣
訊源有這樣的表現....真的是:O:O:O
 作者: lpc5056
lwc兄,可以多說明一下PC訊源的硬體資訊嗎?聽您這麼一說,蠻有興趣的,謝謝。
-
-
 作者: 小葉
我也非常有興趣
訊源有這樣的表現....真的是:O:O:O
電腦椅..........................
-
-
 作者: 小葉
我也非常有興趣
訊源有這樣的表現....真的是:O:O:O
以小葉兄的等級就直接上RME AES-32e 8):P
-
-
 作者: lwc
這裡對DAC的概念是,數位要逼近類比,正確的路是拉高解析能力,而非做糢糊化處理.
我們用的類比並非無限連續,無限解析,底片會受限於銀鹽粒子,所以有人說當數位相機到2千多萬畫素時,就可到類比的解析力,聲音呢?如果拿盤帶,黑膠,應該會會個當 xxbit xxKhz,就可並駕甚至超越.
不過很遺憾的是.CD是死規格.
"數位要逼近類比,正確的路是拉高解析能力"這句話再同意也不過了
我自己的系統也是以高解析方向作調整,解析高一切就會變的更加真實
不知lwc兄有沒有要考慮Lavry Gold,他的解析力真是嚇死人的多,音場又大,實在是個A咖
-
-
2TB NAS
Thecus N3200嗎? 
不知lwc大大的管理程式update到哪一版了
可不可以試用看看?
感恩啊~
-
-
 作者: lwc
CD既是死規格,那我們能做的,就是在規格內做最大的努力,
(1)確保資料的正確性:
用EAC,設定讀取參數,用原始的WAV+CUE儲存.
(2)讓數位歸數位,類比歸類比:
PC是充滿雜訊的環境,故把PC當純數位的轉盤,外接DAC
(3)降低PC的噪音:
重量級機箱,低雜音風扇,減少硬碟,多餘的設備,目前更進一步把所有音樂片移到
2TB NAS上,用網線接在GB switch,內網頻寬連Full HD都可傳的動,CD audio不成問題,等SSD降價,可完全移掉硬碟.
(4)選用高解析高SN比的設備:
RME AES32,Lavry Blue
(5)把PC當一般音響器材對待:
放在Solidsteel音響架,並用BDR墊起,用好的線接PC.
這篇應該算是HTPC的精典篇,
目前PC跟音效卡應該是最容易解決的,
NAS或是media server就還未非常成熟,
1TB (SATAII) * 4應該很快就會成為主流,
至於SSD就還有不少技術瓶頸需要突破了,
看看eeepc就會了解,雖然1.8" 120GB已經開始出現。
warwick
-
-
 作者: lwc
http://forum.coolaler.com/showthread...181577&page=15
http://www.tomshardware.tw/1465,review-1465.html
Memoright固態硬碟(我們使用4個32 GB型號為MR25.2-032S的裝置)已經用這些測試數據替自己說話。 115 MB/秒的流量對快閃記憶體類的裝置可謂是個嶄新的紀錄,並且Memoright 甚至設法讓寫入資料的效能幾乎與資料流量相同。輸入輸出性能是它最大的賣點,且它的電力消耗要比其直接競爭對手Mtron固態硬碟的需求耗電還要低。唯二不能取得領先優勢的測試項目就只有PCMark05 Windows XP啟動測試和IOmeter Webserver的測試效能。至於在其它的測試項目中,Memoright結結實實的打了其它硬碟製造商一巴掌。另外當我們談論一堆關於輸入輸出的效能同時,伺服器管理者應該要仔細特別的研究我們所做的測試結果之其中意義。
在我們使用Adaptec RAID 5805與其搭配時,Memoright的固態硬碟在陣列的環境之下也非常的友善易用。我們決定使用4顆Memoright 固態硬碟對抗Seagate Savvio 10 K.2硬碟和WD Raptor WD1500硬碟,且是將大家都放在RAID 0之下進行比較,如此我們才能確認它們的最大性能。當然結果並不令人意外,我們依舊得到了令人眼睛一亮的數據,那就是Memoright SSD硬碟提供更多倍的輸入輸出性能,且在應用程式資料流量效能的部分提高了約50%之多。
很清楚地,這樣的固態硬碟是你可以使用的最好系統硬碟。但是它有一個很主要的不利條件,就是它的價格。32 GB容量的固態硬碟的價格大約是1,000美元,且更大容量的價錢要來得更為昂貴。雖然128 GB的機種提供了每GB最低的單位成本,但事實是這些SSD硬碟也都還是太過於昂貴。甚至大多數用戶不會在他們入門級的個人電腦花上超過1,000美元。如果你能接受事實就是這些SSD硬碟或許到今年底的價格與今天的價格相比大概只會剩下一半甚或是三分之一,等到那時你就可以很放心的去弄一個回來,就如同你可以相信它會是最好的儲存裝置。
-
-
為什麼接上好的DAC,還需要用上那麼好的音效卡?
用onboard的,會差很多嗎?
-
-
其實問題應該是
音效卡為什麼不能單獨出來....:P
 作者: sp007
為什麼接上好的DAC,還需要用上那麼好的音效卡?
用onboard的,會差很多嗎?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