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現在這個專用空間已經4年多了.
新的頭一年值甜蜜期.60多hz左右有個13.5dB的隆起..
放單頻測試片自己也知.也不很為意.
就是放淡水小鎮其中幾曲.人聲會大隻前衝的不像話..
交響曲.有些指揮的動作大些.跺地板聲也被放大.
其實中~高問題也不少..
綜言之.會造成整體3D音場的混亂.聽來還是有高低前後但不是唱片上所記錄的全貌..
比如爵士套鼓不夠退.風鈴聲可能衝出.大合唱聲部不夠明確..
後來兩年後..接觸本站.自己接觸等化也是測量修正的開始期.
才驚覺空間問題影響之大..
同一空間不同3對喇叭.但頻率曲線走向是一樣的.也就是空間已經偷偷在重播之中為你加了很多料.
儘管音色風格不同.但是一樣的扭曲.
回音樂題材.
降低或所謂校正不良影響到一個程度後..
猛一聽..好像音像變小了? 其實是變結實了.身裁比較對了.
音場變不擠了.本來整個室內充滿豐富迴響的假象降低了..
這可以由我們進到音樂廳現場聽時.舞台是有點距離的.聲音也沒有玩音響者慣用所謂的密度一辭..沒有那誇張打到心臟的鼓.只有順暢聲波傳過來的感覺.
所以相對處理過後.是音場變大了.可以開更大音量而不難受.不噪..
或者講.
本來很多細微被干擾快淹沒的聲音出現了..相同的習慣音量ㄜ..
那也不用為了想聽最細節..而把音量開到過大..得不償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