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共13頁 第一第一 ... 89101112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91 到 100 共計 129 條
  1. #91
    註冊日期
    2011-10-26
    文章
    97
    Thanks
    27
    Thanked 32 Times in 27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應該是 OP.74 第10號四重奏《豎琴》對不對?...:)

    而USB端的音量過度小於同軸端,個人認為這個問題非常嚴重!表示 USB端的設計存在著缺陷,因此這個CASE可能過度低估 USB 的水準.....:P



    CR1972兄請別客氣,我的唱片收藏量的確非常多;不過重點是我對錄音好壞的認知可能與一般人相差『非常大』! 例如您所提的 RCA LIVING STEREO錄音,對我來說是『加料嚴重的錄音』,好不好聽不重要,跟我的路數嚴重不合到是真的....

    以下在本站的討論串討論『樂團的合奏能力』,其中可下載兩個試聽檔,其中 ZZT那個檔是我個人認為至今為止最頂級的管弦樂錄音之一,歡迎您一起分享.....

    讓古典音樂迷重新認識古典音樂的推薦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461#post153461
    已经下载了,回家听听看。
    天哪,你和Julien的分析简直太令人望而仰止了。你经常听音乐会吗?本身就会拉琴?

  2. #92
    註冊日期
    2011-10-28
    文章
    38
    Thanks
    14
    Thanked 33 Times in 1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john925 查看文章

    於是到google搜尋USB + jitter,結果發現部分兼有USB/FW及傳統數位介面(SPDIF, 光纖...)的DAC,在傳送檔案的狀態下(非一般disc transport),電腦檔案-->whatever介面...轉SPDIF-->入DAC竟然有比電腦檔案-->FW/USB介面-->入DAC還容易好聲的例子
    對啊!你沒看psycho大,拿兩千元的monitor 01 usd 接 weiss dac 202,也不願用它原本的USB, 甚至1394
    完全不成比例的前後端搭配

    FW/USB有驅動程式會造成聲音差異的問題,而SPDIF也不見得是完美的架構
    就看各廠家的獨門功夫在哪?能不能將最好的一面呈現在愛樂者的眼前了...

    我覺得問題的關鍵就在驅動程式/FW的編寫
    而且小廠有機會扳倒大廠就看這個了
    所以我大概能體會葉大說,就介面來討論聲音是沒有意義的
    重點在架構

  3. #93
    註冊日期
    2011-10-28
    文章
    38
    Thanks
    14
    Thanked 33 Times in 1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R1972 查看文章
    已经下载了,回家听听看。
    天哪,你和Julien的分析简直太令人望而仰止了。你经常听音乐会吗?本身就会拉琴?
    我的名字怎麼會出現?
    喜歡古典音樂一定要追psycho大的文章
    聽古典音樂也是會常常遇到瓶頸的

  4. #94
    註冊日期
    2011-10-26
    文章
    97
    Thanks
    27
    Thanked 32 Times in 27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is99 查看文章
    給何大一些建議:

    1. NAS+Linn Klimax DS, 這裡的KLimax當然指的是第一代的Renew DS. 這個會落在預算內(Renew=US$5,000). 這個搭配簡單, 沒有太多的FW或USB線可以玩. 聲音在某些方面超過黑膠, 輸掉的地方, 也差不遠了.

    2. Mac mini+Amarra+Amarra Model 4 (Metric Halo LIO8). 這個組合很陌生, 但好聲的機會更大了, 而且享用到高檔數位的精髓. Amarra Molde 4 或個Console Control就變成Metric Halo LIO8, 這個好玩的地方是有很棒的Digital RIAA, 可以當前前級. 也可以轉錄24/192的LP. 還有高品質的digital crossover.
    不怕麻煩, 愛玩的. 這套可以玩很久.

    3. Mac mini+Pure Music 1.83d5+Mytek DSD DAC. 這套建議來聽native DSD檔. Rip SACD要買特殊型號的PS3. 用這套聽Native 的 DSD檔很正, 完全無Digital味道.
    受教了,知道了还有这些方向。

  5. #95
    註冊日期
    2010-05-01
    文章
    72
    Thanks
    65
    Thanked 73 Times in 39 Posts

    預設

    建議何大找DRKAO砌磋一下, DRKAO的CAT路是最硬的, 但是跟玩LP 很像.

  6. #96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定價二十幾萬的Weiss DAC202的聲音夙有好評,
    定價不及七萬的Audiolab 8200CD評價也不差,但聲音顯然不及DAC202;
    倘若,拿一隻百萬級用上所有一切所謂的優化的電腦搭上8200CD(當然,用USB),
    來與Mac mini+DAC202比,
    那個會比較好?
    drkao對Mac mini+MSB的評價已經說明結果。

    搞電腦,頂多做到讓電腦的雜訊完全不會影響到DAC,不會替DAC加分,只是不扯後腿而已。
    電腦的設計就是為了數位資料正確,如此而已,數位,由類比的觀點看來,就會造成一堆雜訊;
    DAC的設計是為了排除一切雜訊,讓輸出的類比訊號漂亮;
    就讓電腦做它能做的事,別要求它去做非原始設計本意的事,
    讓DAC去濾除雜訊,盡量做到最好的類比輸出,這本就是DAC該做的,否則幹嘛要求電源要扎實?layout要漂亮?元件特性要好?電路設計要面面俱到?
    五萬、十萬、三十萬的DAC價差,就差在那些工夫。
    引用 作者: archimedes 查看文章
    上面的圖說Calyx DAC是ISOCHRONOUS又是ASYNCHRONOUS?
    USB傳資料有四種模式,wiki上查的到,isochronous是其中之一;
    adpative或asynch是audio protocol這部份,二者不在同一個scope上,就像輪胎的尺寸與雨刷的尺寸沒關係一樣。
    我用USB prober看過iso, bulk X adaptive, asynch, synch, no synch這幾種交叉組合的DAC
    原則上,adaptive最差,其他的無妨,怎麼組合都可以,
    重點在,DAC上的sampling rate clock完全由自己產生,並非由電腦端的任何訊號導來就行
    引用 作者: AndyChu 查看文章
    誒濃,這樣講也行啦,我通常都是在同一台播放機帶數位解碼來玩跟比較,前提都是有不錯轉盤的播放器,電腦的確也輸得不是很公平,但是這樣來比較還滿實際的,因為這比較接近較多人的使用方式,在一台高階播放器帶有數位輸入(如firewire、USB、Coaxial),通常都是一般電腦輸一些
    這我也有例子,某天去玩MBL全套,DAC是1611F,先用我那改機的DAC跑DRC,
    然後我想,1611F這麼好的機器一定贏我的DAC,一定能更增DRC的效果,於是拉USB過去,
    結果...主人家、帶路的、我都一致認為,我的DAC大勝...
    這該說1611F很爛嗎?當然不是,
    而是1611F的USB輸入比我的DAC的USB輸入差,asynch贏adaptive實在沒啥奇怪。

    比較,必須控制變因,才有辦法歸納結論
    引用 作者: SGIREM463 查看文章
    我剛試了一下
    播放中 Screen Sharing 佔用 1.0% ~ 1.6% CPU, 基本上可以忽略.
    百倍是誇張了.
    百倍其實不誇張,甚至可能是千、萬倍,以程式觀點來看就是如此,
    Monitor sharing必須持續的每秒更新相當多張畫面,計算量非常大;
    Remote App只需要每隔個幾秒丟一個packet給iTunes說它還在而已,資料量低的誇張。
    引用 作者: SGIREM463 查看文章
    再加上 Async USB 受 CAS 的影響又少的多, 整體上不應該是問題.
    Full Monitor Control 的全面性還是好用.
    以我這隻Mac為例,iTunes唱同一曲的WAV檔占CPU 8.9%,唱ALAC占9.4%,
    不過差0.5%,這就已經能能聽出差異了...(當然,並不是只有CPU loading的差異,用到的bus也不同)
    我的DAC也是asynch,電源還是吃電池勒,單是電容量就有數十萬uF,比多數的擴大機還要高~USB輸入端還特別補強過濾雜訊。
    當然這得要認真聽,自己來回聽個三次後才確定聽的出來那差異。
    引用 作者: SGIREM463 查看文章
    不接地線一定不行嗎?
    二部機器間,若是沒有個共同參考點,就像是你站在高樓上朝天上喊,我貼耳在地上聽,聽的出你喊了啥嗎?
    數位判定0/1,是看電壓低到某個程度為0,高到某個程度為1,
    而電壓這東西,是種相對值,必須有參考基準點,就是-極,電源的ground。

    當然也是有不需要有共同地線的方式,透過變壓器,S/PDIF同軸便是如此。
    只是USB, 1394這些東西並未考量這點。
    引用 作者: SGIREM463 查看文章
    兩個機器的 Ground 不應該差太多, 對 Digital 真有影響嗎?
    ground上有雜訊,對數位資料的正確或錯誤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數位就是為了這點才搞出來的),
    但那雜訊會影響類比部分,尤其是jitter。
    一般DAC都是I2S介面,edge trigger,訊號由0轉1或由1轉0時當做clock的觸發點,
    若是電源不穩,無論是+或-,這觸發點的時間就會抖,這就是jitter。

    能不能聽出來?試試不就知?就試壓縮vs非壓縮、檔案 vs RAM。
    還有,人耳有多敏感呢?我自己試過,-70dB差異的微弱訊號還是聽的出來。
    引用 作者: john925 查看文章
    或許會有網兄認為非同步的USB怎麼會落到只是和SPDIF打成平手的局面
    我想非同步的USB,只是讓DAC免受制於電腦的時鐘訊號。整體音質的好壞和DAC內建的時鐘精度和解碼素質還是脫不了關係
    ...
    我非理工底子,不太會說技術的語言,但從這次聆聽的經驗中,對於影響的關鍵因素,有以下猜測,還請網兄指正
    1.W4S非同步USB:看W4S DAC2的內部時鐘精度和解碼的素質
    (非同步USB是能免於電腦端的時鐘,但聲音素質還是要看DAC內部時鐘的準度)
    2.Sneaky同軸輸出:看Sneaky這邊輸出的時鐘精度和W4S接收端的時鐘精度及解碼素質
    弟的結論是
    非同步USB/FW/LAN...都能夠讓電腦端的不良時鐘精度不至於影響到聲音的重播,在此基礎之下,再視DAC內部的時鐘,解碼素質,甚至是電源來決定其analogue output的聲音素質
    不見得哪一種設計一定贏過哪一種設計
    FW/USB有驅動程式會造成聲音差異的問題,而SPDIF也不見得是完美的架構
    就看各廠家的獨門功夫在哪?能不能將最好的一面呈現在愛樂者的眼前了...
    善哉~
    閣下雖非理工背景,但思考邏輯明晰,明確的點出重點來。
    理論是一回事,製作是一回事,二者不可偏廢,總和才是最後的結果。

    反過來想,依循某一種理論架構的某製作聲音不好,並不能證明該理論不好,只能證明該製作不好而已。

  7.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drunkenlife For This Useful Post:


  8. #97
    註冊日期
    2011-03-19
    文章
    126
    Thanks
    51
    Thanked 109 Times in 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drunkenlife 查看文章
    百倍其實不誇張,甚至可能是千、萬倍,以程式觀點來看就是如此,
    Monitor sharing必須持續的每秒更新相當多張畫面,計算量非常大;
    Remote App只需要每隔個幾秒丟一個packet給iTunes說它還在而已,資料量低的誇張。
    百, 千、萬倍, 不能是"想當然耳"吧, 總要有個客觀數據
    Monitor Sharing 只要不去動視窗, 需要 update 的資料量非常小, 所以我只看到 1.5% CPU
    CAS 並不作其他用途, 沒有理由常去動它.


    引用 作者: drunkenlife 查看文章
    以我這隻Mac為例,iTunes唱同一曲的WAV檔占CPU 8.9%,唱ALAC占9.4%,
    不過差0.5%,這就已經能能聽出差異了...(當然,並不是只有CPU loading的差異,用到的bus也不同)
    0.5% CPU 都要分析的話, 可以弄到頭髮白.
    有些時候要相信理論 - Async 可以移除絕大多數電腦的變數.



    引用 作者: drunkenlife 查看文章
    ground上有雜訊,對數位資料的正確或錯誤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數位就是為了這點才搞出來的),
    但那雜訊會影響類比部分,尤其是jitter。
    一般DAC都是I2S介面,edge trigger,訊號由0轉1或由1轉0時當做clock的觸發點,
    若是電源不穩,無論是+或-,這觸發點的時間就會抖,這就是jitter。
    所以不用 USB 的 Ground 可能有好處.
    我訂的 USB Type B 母接口過幾天會到, 準備作一個類似 AQVOX 的 USB 供電
    給 Bladelius USB DAC 用.
    DC 供電是 Little Pinkie SE regulated DC PSU
    http://www.rock-grotto.co.uk/musical...er-supply.html



    引用 作者: drunkenlife 查看文章
    能不能聽出來?試試不就知?就試壓縮vs非壓縮、檔案 vs RAM。
    還有,人耳有多敏感呢?我自己試過,-70dB差異的微弱訊號還是聽的出來。
    這些跟 Ground 沒有關係.

  9. #98
    註冊日期
    2011-10-28
    文章
    38
    Thanks
    14
    Thanked 33 Times in 15 Posts

    預設

    華碩前陣子出的wavi不曉得對數位流重播有沒有幫助
    他是一款以無線發收hdmi信號的傳輸裝置
    訊號涵蓋範圍25公尺左右,透過5Ghz頻段發送訊號
    上面還配有兩個usb接口連結鍵盤跟滑鼠也可以透過無線發送訊號
    甚至還支援1080p高解析度畫面傳送
    簡單來說他完全不占用任何電腦本身的資源,來實現遠端操作的可能
    因為沒看到有人在討論,所以特地在這裡分享一下:)
    以hi-end代價來說,7000元的售價實在是不貴
    即使沒有玩到訊源/重放隔離,以音響室來說也可以避免太長的usb牽線
    不用那麼複雜架網路拉


    http://buy.yahoo.com.tw/gdsale/gdsale.asp?gdid=2838523

  10. #99
    註冊日期
    2010-11-04
    文章
    16
    Thanks
    0
    Thanked 25 Times in 6 Posts

    預設

    我在朋友家北極星非同步USB的經驗
    A組 ASUS + Intel i5 + Win7未優化 (朋友用的主機)
    B組 GIGABYTE + AMD 140 + Vista最佳化 (我帶去的主機)
    在後端系統及線材完全相同的比較下
    B組至少好過A組一倍以上,差異之大讓我非常驚訝
    我原先認為電腦對非同步USB DAC的影響應該很小
    沒想到這一比,讓我朋友A組電腦連續二個禮拜無法持續聆聽10分鐘就關機了
    整天就想著要複製B組的設備,可惜都是停產的東西了!!
    電源:Burmester 948
    訊源:RME AES-32
    DA:Esoteric D-03+G-03x
    AMP:Symphonic line HIGH SOCIETY
    喇叭:DynAudio C5

  11. #100
    註冊日期
    2011-03-19
    文章
    126
    Thanks
    51
    Thanked 109 Times in 50 Posts

    預設

    請問兩組是否都有確認是 Bit Perfect 輸出?

    引用 作者: jacky2000 查看文章
    我在朋友家北極星非同步USB的經驗
    A組 ASUS + Intel i5 + Win7未優化 (朋友用的主機)
    B組 GIGABYTE + AMD 140 + Vista最佳化 (我帶去的主機)
    在後端系統及線材完全相同的比較下
    B組至少好過A組一倍以上,差異之大讓我非常驚訝
    我原先認為電腦對非同步USB DAC的影響應該很小
    沒想到這一比,讓我朋友A組電腦連續二個禮拜無法持續聆聽10分鐘就關機了
    整天就想著要複製B組的設備,可惜都是停產的東西了!!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