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過,我怎麼覺得DRC的一開始的量到的訊號是反相的,
原則上,如果麥克風沒有接錯,第一個訊號應該是向下的,
而非向上的訊號。
-
-
 作者: carsound
不過,我怎麼覺得DRC的一開始的量到的訊號是反相的,
原則上,如果麥克風沒有接錯,第一個訊號應該是向下的,
而非向上的訊號。
為何?
輸入正相的impulse,若是整個系統最終輸出是正相,那就該測得正相
-
-
回主題
整體而言,
將這種擴散板擺在喇叭背牆,造成的效應實在很微弱,
甚至該說,那個效應是二次餘數擴散板的效應嗎?
若是擺同樣體積的平面同材質保麗龍板,應該也會有類似的效應吧...
對照組,擺在側牆則是會造成6~9dB的大差異,而且只用了一排三片,
擺在背牆用了六片,效果仍舊不明顯...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runkenlife For This Useful Post:
-
-
-
忘了在雜誌還是那本書上看過:有人作過研究,在喇叭背牆放3~4寸的吸音棉/板,第一反射點放擴散板,效果最好。
我沒有擴散板,我沒試過。
這是別人說的,有興趣的參考看看。是的,我知道這和一般常聽到的剛好相反,我看到之後也是以為我眼睛花了。但是看到版主的測量結果,似乎這個說法不是空穴來風。
-
-
 作者: soongsc
號角系統有時會反相
號角啊...
LALS,Acapanella La Companella, Avantgarde Uno, JBL 4350全都是正相
 作者: soongsc
電容式麥克風原件經常是反相的
自己的用的工具,當然得弄清楚整體的相位
 作者: kevintran
忘了在雜誌還是那本書上看過:有人作過研究,在喇叭背牆放3~4寸的吸音棉/板,第一反射點放擴散板,效果最好。
我沒有擴散板,我沒試過。
這是別人說的,有興趣的參考看看。是的,我知道這和一般常聽到的剛好相反,
一般說法是倒過來?...這很妙...
一般說法還有一個,喇叭擺在短邊,
最近去yhp0831家,他剛搞出個空間,原本擺短邊,難聽到想哭...
想到我之前提的擺長邊比較好(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1/05/vs.html ),就改過來,
好多了~
-
-
 作者: soongsc
號角很有意思
我有一次分析時出現反相以為軟體有問題
看到別人量測他自己設計的號角時以為MIC反相了
結果繼續分析發現號角曲線與驅動器都有可能造成這種現象
這幾種到底怎樣在沒有反相, 在親自量測之前不便置評
但只是提醒有這種顧慮, 因為自己有愈到過
沒錯啊~號角的確實是如此,會造成相位變化,
或許這也是傳統對於號角的高音不滿意的根源吧...
至於我的系統嘛,因為拉了一條loopback回來當參考,因此能確定相位是否正確
第二場借樂友的空間測試就碰到個反相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0/11/drc.html
一問,原來前級擴大機是Klimo Merlin,輸出本就是反相
-
-
回主題
上次提過,這擴散板的最大深度11cm,13步。
以這個軟體( http://www.subwoofer-builder.com/qrdude.htm )計算
得中心頻率為1.444KHz,作用範圍為722Hz~6.88KHz。
而喇叭面板斜對角長34cm,那麼500Hz以下的低音才比較能繞射到後面去,
這與擴散板的作用頻率不相關,
而測量所得也是如此,看不出啥明顯的關連。
若是拿其他吸音材來取代,應該會有更明顯的效果。
例如上回提過的吸音係數表( http://www.sengpielaudio.com/calculator-RT60Coeff.htm )中的玻璃纖維棉。
-
-
 作者: drunkenlife
回主題
整體而言,
將這種擴散板擺在喇叭背牆,造成的效應實在很微弱,
甚至該說,那個效應是二次餘數擴散板的效應嗎?
若是擺同樣體積的平面同材質保麗龍板,應該也會有類似的效應吧...
對照組,擺在側牆則是會造成6~9dB的大差異,而且只用了一排三片,
擺在背牆用了六片,效果仍舊不明顯...
當這六片是固定在牆上效果會有非常大的差異
集中或是分散也有差別 光是靠著沒有固定效果當然不明顯。
-
-
 作者: Mell
當這六片是固定在牆上效果會有非常大的差異
集中或是分散也有差別 光是靠著沒有固定效果當然不明顯。
怎麼說呢?
同樣都是斜靠著,擺在側面,差很多,擺在背面,沒啥差異,這又是怎麼回事?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