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提出一個另類觀點.....
我們談空間處理、談測量,往往就是談頻譜圖,談頻譜曲線的好壞;有別於很多同好都發現平直曲線不見得最好聽,我想提出『頻譜曲線』不是最重要的心理測量指標.....:P
頻譜曲線只能告訴我們,100HZ 多少DB值;但是從知覺心理學來說,人類感官資源非常不利於偵測『絕對的音量大小』,反而對於『相對的音量大小』非常非常敏感。用一個誇張的例子來說:
假設一個喇叭在 30HZ 可以達到 -3DB標準,另一個喇叭只能到 -9DB,兩者性能相差夠大了。
但是,前一個喇叭從 -3DB變動到 -2DB,要花0.01ms(數據亂掰),而後一個喇叭從 -9db 提升到-7db,卻只要 0.0001ms;那麼,那個喇叭更能反映完整的『超低頻細節』?答案將會是後者而不是前者。
因此我一直認為頻譜圖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空間或器材『在不同頻率下的暫態反應性能』(我不知道專業聲學術語是啥?);平直的頻響曲線,有可能暫態曲線是嚴重不合格。反之亦然。
不管我上述猜得對不對,我很好奇有沒有任何產品或設計,是從『在不同頻率下的暫態反應性能』來思考問題的?請大家介紹,我想驗證我的觀點是否正確......![]()
![]()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