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08-09, 11:24 AM
#771
 作者: Michael99
再更細到儀器的極限,橫向每格 20 nS (20 X 10 的 -9 次方秒每格,上升緣 (觸發採樣的時點) 整個線條算是相當的細膩,沒有看到抖動產生的 "粗線條",
比 dCS Manual 呈現的要漂亮很多,不知這是我的測試工具不對(我用的是純類比的示波器)還是真的?!
dCS 應該用的是數位示波器加上預存 671次 (上圖) 與 719次 (下圖) 掃描的疊圖,如有高人指點此迷津 Eton 會感激萬分!
最後回到 Sam兄的體驗,Eton 的交叉比對各 BNC 線實驗結果,不管時脈是傳正弦波或方波,好聽的 BNC 線還是好聽的,
不論是中心線單蕊或多蕊結構,簡單說,BNC 線的 1-9 名,傳正弦波或傳方波都沒有改變好聽的順位。
先亂猜一下,是您的TEK示波器 Jitter 較低啦,所以波形都較穩定
另您測試時應該有先作匹配 (75Ohm) ,但此75OHM termination 對於44.1KHz 方波的精度或特性亦會些微地影響量測結果,當然儀表本身的輸入特性(阻抗,電容等等..)也會囉。
小弟手邊的單芯及多芯同軸線檔次還不夠高,因都是所謂專業用廠製規格線,每米單價也都低於NT$100,且接頭組裝又多為自製,所以測試結果並不客觀。
Eton兄的測試結果真的讓小弟又上了一課,十分感謝!
-
-
2011-08-09, 11:47 AM
#772
為因應更高的頻率與傳輸速率需求(如 HD+3D 數位影像訊號,3Gbps),許多高性能 75-Ohm BNC 接頭規格已從數年前的1GHz 延伸到須對應至少3GHz,惟原廠建議儘量使用壓接型接頭來製作,以維持其特性之一致性。
小弟貼一張典型的RF接頭壓接製作圖供前輩們參考。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sam519219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8-09, 12:56 PM
#773
 作者: Michael99
再更細到儀器的極限,橫向每格 20 nS (20 X 10 的 -9 次方秒每格,上升緣 (觸發採樣的時點) 整個線條算是相當的細膩,沒有看到抖動產生的 "粗線條",
比 dCS Manual 呈現的要漂亮很多,不知這是我的測試工具不對(我用的是純類比的示波器)還是真的?!
dCS 應該用的是數位示波器加上預存 671次 (上圖) 與 719次 (下圖) 掃描的疊圖,如有高人指點此迷津 Eton 會感激萬分!
最後回到 Sam兄的體驗,Eton 的交叉比對各 BNC 線實驗結果,不管時脈是傳正弦波或方波,好聽的 BNC 線還是好聽的,
不論是中心線單蕊或多蕊結構,簡單說,BNC 線的 1-9 名,傳正弦波或傳方波都沒有改變好聽的順位。
請問有按測試jitter的function嗎?
另外probe是passive or active?
-
-
2011-08-11, 12:16 AM
#774
 作者: sam519219
為因應更高的頻率與傳輸速率需求(如 HD+3D 數位影像訊號,3Gbps),許多高性能 75-Ohm BNC 接頭規格已從數年前的1GHz 延伸到須對應至少3GHz,惟原廠建議儘量使用壓接型接頭來製作,以維持其特性之一致性。
小弟貼一張典型的RF接頭壓接製作圖供前輩們參考。
(By Eton)謝謝 Sam的分享
 作者: hansonz
請問有按測試jitter的function嗎?
另外probe是passive or active?
(By Eton)
這是 Tektronix 超讚的 Presentation PDF 檔,可以參考,要量 Jitter 是一個大學問喔...
如果有一天我要玩真的就會買下裡面所有的 Jitter 量測 Solutions...
http://www.tek.com/zh-tw/download/do...nar/SR2_02.pdf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Michael99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8-20, 12:33 AM
#775
 作者: Michael99
往前再跨一步! 為 Antelope 10MHz 銣原子鐘加上 12V 直流供電
(By Eton)
在前述"好鐘滿堂"擂台賽第一名的重要成員 - Antelope 10MHz 銣原子鐘,
設計者的初衷應該就是設想到錄音室的重要工作不容斷電,
就設計了交流(PWR A)與直流(PWR B)雙電源,根本就是一個不斷電系統(UPS)的設計,
發燒友眼中看上的應該是那親和度非常高的DC 12V直流供電,
那是一顆12V電池就可搞定的事!根據以前的經驗,太有期待純直流供電的好聲!!
從光華數位新天地量身訂做了一條直流電源線 - 瑞士 Neutrik 的 Speakon 接頭 加 瑞典 Supra Lorad 2.5 電源線,很興奮的就與友人在電話上預期成效如何?
1.更聚焦的實體感
2.更迅速的暫態反應
3.更寬闊的音場舞台
4.更明確的細節呈現
我折腾过多种电池(博世,松下,Yuasa,GS,等等),个人觉得一种叫Optima的最好,听说是用在悍马,法拉利里面的。国外好像很多改车的也有用这种。我最多时候一次用了10块12v 40ah 的来带一个时钟源。
另外一种是CYCLON电池,结构和Optima一样,都是密封圈绕式。这种是有用在军事上的。小容量,价格更贵,不推荐。另外铅的电池头很容易氧化,我一般先用沙纸打磨一下,然后用3m的防水胶泥密封起来,有接点加强剂最好加点。
另外在电池上并无极小电容,可改善听感。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asdffx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8-20, 01:12 AM
#776
dcs说明里那个是力科的数字示波器,tek的模拟和力科这个系列我刚好都有在手上。力科那个是比较早期的系列了。不过功能还是很不错的
力科那个是余辉显示能看出jitter,比模拟的容易看出jitter,模拟的余辉太快消失,肉眼跟不上。
另外tek的模拟测出来的频率有误差很正常,不太准的,参考用的,记得力科的也不太准。,准确的要用频率计测。
准确的jitter要用近期新出的示波器或相噪分析仪器(能测这些的都爆贵),tek,agl,力科都可以。主要是能看出jitter分布的频谱。分辨率越高,价格越贵。
以上都是业余经验,说错了多包涵。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asdffx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9-09, 01:19 AM
#777
向 asdffx 兄致敬! 類比與數位示波器量測 Antilope 10M Atomic Clock 與 dCS992 Master Clock Jitter
 作者: asdffx
dcs说明里那个是力科的数字示波器,tek的模拟和力科这个系列我刚好都有在手上。力科那个是比较早期的系列了。不过功能还是很不错的
力科那个是余辉显示能看出jitter,比模拟的容易看出jitter,模拟的余辉太快消失,肉眼跟不上。
另外tek的模拟测出来的频率有误差很正常,不太准的,参考用的,记得力科的也不太准。,准确的要用频率计测。
准确的jitter要用近期新出的示波器或相噪分析仪器(能测这些的都爆贵),tek,agl,力科都可以。主要是能看出jitter分布的频谱。分辨率越高,价格越贵。
以上都是业余经验,说错了多包涵。
(By Eton 2011.09.01)
asdffx 兄在 8/20 分享的資訊真是太有用的線索!
哇! LeCroy 真是不便宜,中古貨都要台幣5-6萬!!
又是一位貴人,老板知道還有一台 HP54600A 數位示波器有 Auto-Store 鍵,
可將所有的波型留在 CRT 屏幕上,幾秒,幾分,幾小時都可以,
直到你按 Erase 鍵,只是沒有 LeCroy 會幫你計算是幾次的掃描 (Sweep) 的疊圖,
價錢又非常的和藹可親,於是就抬回家了。
-
-
2011-09-09, 01:20 AM
#778
好玩的來了,比一比 Antilope 10M 銣原子鐘的輸出在兩個示波器的波型:
如同 asdffx 兄所言,類比示波器餘輝消失太快,肉眼跟不上,根本就是超完美的波型,完全看不到任何抖動..

再看看數位示波器呈現的 Antilope 10MHz
這是 Run Mode (Real-time) 的波型,也看不出什麼不一樣

-
-
2011-09-09, 01:21 AM
#779
使用 Auto-Store 經過了五分鐘左右,軌跡變粗了,主波型右側還有一些雜點,好像是向位誤差?
不過銣鐘應該比示波器內的 Clock 要更精準更穩定多了,
沒什麼道理較不準又較不穩的示波器要成為參考標準,參考看看就可以了

再比對一下 以 Antilope 10M 銣原子鐘去 Slave dCS 992 Master Clock 的 44.1KHz 的方波輸出的上升緣是否有抖動,
這一題就是 dCS 說明書上的量測情境,再看一次類比示波器的結果

-
-
2011-09-09, 01:22 AM
#780
時間軸展開

再展開到盡就是如此了,看不出什麼 Jitter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Michael99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