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在前面的整體共通感受,無論是哪ㄧ顆銣時鐘
1. 都呈現出壓倒性的說服力在
a. 音場的寬度 - 20-30%的增加,有很多情形是會ㄍㄧㄥ到兩側牆外的,如:PPM 的 Peter(右) 與 Paul (左),美空的 Big band
b. 個別的樂器輪廓都更具像,間隔明顯,整體舞台上的樂器第一排到最後一排都在焦距內,像是好的鏡頭光圈收細,景深範圍增加一樣
c. 空氣中的細微騷動、3D感情報量增加,開小聲也很明確,如: Heartbreak
d. 動態對比加大,開大聲也不噪耳,如: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 1
e. 制動力提升,瞬間爆發的速度變快,嘎然而止的音符與後續的空間殘響非常精確,如:1987 new year's concert
f. 音樂活生感與表情相當豐富,每一張唱片都很明顯
2. 因為以上好處,如拿掉銣時鐘,只有水晶震盪器的 Master Clock 單獨使用,那就像聽音響而不是聽音樂了,真是令人無法自拔的魔鐘
3. 會感受的到錄音師在後製作,混音時玩的把戲,有些時候一方面在錄音一方面還在推拉 Console 上的設定,會體會到麥克風的擺法,與想表現的空間感
4. 會喜歡上 Live 的好錄音,因為像是自己融入音樂會的現場與空間的氛圍
5. 無論是 CD/SACD 轉盤,或 Computer Audio 用 USB Async mode 都是使用Master Clock同步所有數位設備的用法,有銣時鐘的加入都是一樣的改善趨勢
6. Sam兄問到: 似乎重播CD的進步幅度要遠大於播SACD的進步幅度?因為SACD本身規格情報量就是4倍優於CD,所以加了銣鐘後,CD提升的確是更大的
-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Michael99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