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05-28, 11:05 PM
#1901
 作者: kumochan
明白了。是指樂群的張力達頂峰。自然有高有低。這張CD錄音很乾淨。聽過之後只覺得幸福。PHILIPS金線都可以扔掉了:o。關於大編制管弦樂和女聲,老兄可還有好唱片推薦嗎?俺聽上癮了。
聽上癮了?那就慘啦!會買CD買到破產......:P
首先,你提到的皮爾奈音樂,本身藝術水準極端傑出,是否排除有可能你會覺得爽是『音樂』層次而不是『音響』層次?若是音樂,那很簡單,去新天新地或網路訂購叫老闆把全部的皮爾奈打包一份帶走,這反而最便宜....:o
如果是音響層次你麻煩就大啦!目前新天新地錄音比這張好的唱片『一大堆』,隨便都可以買幾萬元的唱片回去.....
女聲我完全不懂,請別人或林主惟幫忙即可!
請先試我先前與其他討論串再三提到的:
廠牌:Zig Zag Territoires (ZZT) / 編號:ZZT080402(6CD)
這是6CD套裝,貝多芬交響曲與序曲全集。
再來試試 AEON 的聖桑小提琴協奏曲與皮爾金劇樂。
TIMPANI 的皮爾奈輕歌劇,但是重點不是歌劇,而後面附上的六首管弦樂小品,完全超越莫札特的莫札特。
這樣子就可以聽很久了....:)
-
-
2011-05-30, 12:19 AM
#1902
保守與冒險:音樂與音響中的『小廠』現象
保守與冒險:音樂與音響中的『小廠』現象
這是先前短文的完整版,早己經發表在BLOG上了,現在重新貼回來放火....
我在『走進《獅王、女巫、魔衣櫥》的人性處境』一文中,比較東西文化的基本價值觀取向,提出東方的因緣論與西方的始終論之對比,意謂著偏好保守與偏好冒險的人性現象:
『.........
就始終論的世界觀而言,每個人的意義在於他多彩多姿的經歷,這必定產生『偏好冒險』(偏好改革)的人格特質。相對的,因緣論既然以消除因果為要務,能減少是非的『偏好保守』人格特質自然被高舉。露西第一次走進納尼亞,明明衣櫥出口仍大開,她卻大膽地走進森林中;遇到人羊雖然嚇了一大跳,但隨及主動進行接觸寒喧;後來知道人羊被捉走了,立刻想到的是不顧一切冒險找方法救人。這種『偏好冒險』的人性觀與我們社會習慣的自掃門前雪式『偏好保守』實在相差甚大,甚至到了隱藏身份安全無虞的網路社會仍然如此,可見基本人性觀有多大的差異了。 .........』
毫無疑問的,這種偏好保守還偏好冒險的價值取向,與人格特質、道德水準或脾氣好壞毫無關係,而是一種先驗上的價值取捨;中原大學的通識教育設計特別把屬於價值觀思辨的課題獨立成『天學』類通識課程,正是因為現代生活中常常看到『天學』的取捨導致人類態度出現特定現象。而在古典音樂圈與音響圈中,除了大廠之外的『小廠』受到怎麼的評價,也出現了類似的天學思考特色。
從保守的角度:『買到爛貨.....』、『二手價很慘!』、『被騙怎麼辦?....』....這些都是『保守』的天學判斷下常見的理性藉口。直接以理性或邏輯去論述,都一定能證明無論音樂軟體或是音響硬體,小廠當然碰不得!因為『投資』小廠往往容易吃虧,要賣也賣得非常辛苦,要說好更容易引起質疑。
相對的,從冒險的角度:『反正都是爛貨,多買一張也無所謂』、『在乎二手價浪費錢?乾脆通通不要買最不會浪費錢!』、『我知道好在那裡,怎麼可能被騙?』......這些都是『冒險』的天學判斷下常見的理性藉口。直接以理性或邏輯去論述,也一定能證明無論音樂軟體或是音響硬體,小廠當然非試不可!因為只要有一定的音響水準與音樂素養,很容易發現真正頂級的精品,幾乎不會出現在大廠,往往去賭小廠而賭中的可能性會大得非常多。
我們的文化基本習性的確就是『保守』,這也是社會學上的真實現象。反映在音樂界與音響界就是『在乎二手價』、『怕被騙』.....進而發展成人人推薦大廠,因為大廠至少二手價不會吃虧;跟著大家說唱片五大廠很好比較不會被笑、被質疑,追隨著古典音樂中的明星才可以彰顯自己是有品味的......
現實生活中的婚姻、賺錢、政治、宗教......選擇保守還可能有意義;但是以音樂或音響這種個人的『興趣』還要選擇綁手綁腳的『保守』,實在是太沒有意義、也未免太過於文化陋習了。
從我個人的音響體驗與音樂體驗,通通發現只有『冒險』才能『突破』;當下也許比別人多花錢、多受氣,但是如果『音響本身就是最高快樂』或『音樂本身就是至高愉悅』,那麼最後的贏家與真正找到好貨的永遠是『冒險者』。因為它們是娛樂,所以『最好的』永遠贏過『次好的』;試想花了幾十萬元買唱片或買音響,卻擺明了只配買『次級品』,那這種娛樂豈不成為自虐與自卑的開始?只有現實生活才需要妥協,而狂放悠遊在自己真心喜愛的娛樂還要妥協的話,真不知道人生有何快樂了。
※ ※ ※
當我開始玩LP,才發現這是何等好運的世界。因為人人保守、只敢買大廠LP或極少數專家推薦的LP;且不說些專家是否有真材實料,至少這些專家的數量一定嚴重不足、從而造整體資訊知識的缺乏;結果造成LP族在保守的眼光下,對錄音與演奏的好壞幾無分辨能力;反而而讓我這種敢『冒險』買小廠的LP新手佔了最大的便宜。只要敢冒險,買一張二手LP最多不過浪費了200多元而己,反正買到垃圾唱片的潘仔一定比我多......當然了,冒險還是有所依據的;我的原則很簡單:凡是法國樂團、法國演奏與法國錄音,就冒險買下來試試看。結果就好狗運以超低價買到這張演奏天下第一、錄音正確無比的偉大唱片:

GALLO 唱公司是啥?沒聽過。Brigitte Meyer 是誰?又不是那個一張要好幾萬元貴死人的老梅耶......等到聽到這張唱片裡莫札特最通俗的《土耳其》鋼琴奏鳴曲 K.331,才知道檢到寶了!上網一查,乖乖,eBAY上這一張LP以49美金結標,結果在台灣這裡大家不識貨,我賺翻了.....誰說冒險的人會比較吃虧呢?
因此我想與眾同好分享:我之所以要採取那麼嚴格、龜毛、沒人性與極端苛刻的批判態度來面音樂與音響,就是為了『冒險』。因為太早認為『好』,就是太早停止冒險,這就是保守了;台灣最近瘋LP的程度應該勝過歐美,結果卻找不到幾張錄音或演奏像樣的LP,還讓我這個開始玩LP不到兩年的菜鳥偷雞到一大堆好LP,這豈不是說明了習於保守勢必永遠只能碰到『次級品』?
音響也一樣。追尋大家公認的大廠也不是不好,預算無限也可以買到『最好的』,但是預算有限之下一定永遠只能買到『次級的』。相對來說去冒險賭小廠或不知名品牌,不見得就會吃虧;如果有自己的良好判準,更可能佔便宜。最近才在MY-HIEND網站評論一家不知名的德國小廠線材 German HighEnd PSS,一聽之下,直接讓我下了『最具有正確性』這麼強烈的評論;相對而言要跟它比正確性的大廠線材,只怕要花十倍以上的代價。許多類似的經驗都讓我發現,就算是音響硬體,凡是敢賭小廠,就是更容易找到最真實最頂級的享受。
這個有趣的『小廠現象』,應該有社會學的論述可以詳加解釋。但是本文的重點在於打破天學思考的宥限:請放下那些自以為理性的藉口與被廣告蒙蔽的喜好偏見,我們必需先面對自己價值觀上的固著:是保守?還是冒險?前文己經清楚說明了,做為一個娛樂而不是生死存亡的現實世界,何以還要把現實生活小心翼翼的虛偽面具污染在真心喜愛的娛樂上?保守是絕對不會吃虧,但是永遠只配接受次級品;何不嘗試冒險的選擇擇?反正那只是很小很小的代價。
何以讓『保守』不再成為宥限我們豐富人生的危險陷阱,會是一個更重要的議題。
(END)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5-30, 07:55 AM
#1903
 作者: psycho
保守與冒險:音樂與音響中的『小廠』現象
......
我們的文化基本習性的確就是『保守』,這也是社會學上的真實現象。反映在音樂界與音響界就是『在乎二手價』、『怕被騙』.....進而發展成人人推薦大廠,因為大廠至少二手價不會吃虧;跟著大家說唱片五大廠很好比較不會被笑、被質疑,追隨著古典音樂中的明星才可以彰顯自己是有品味的......
現實生活中的婚姻、賺錢、政治、宗教......選擇保守還可能有意義;但是以音樂或音響這種個人的『興趣』還要選擇綁手綁腳的『保守』,實在是太沒有意義、也未免太過於文化陋習了。
......
psycho 這段話講得真好, 一定要 "讚" 支持.
讀著讀著突然感嘆, 怎麼在投資股票時, 這種文化基本習性好像就會自動被某種力量擊破. 找到這種神力, psycho 應該就可鬆口氣了. 
-
-
2011-05-31, 01:01 AM
#1904
-
-
2011-05-31, 01:35 AM
#1905
今天晚上被迫躲在中壢使用耳機聽音樂......;( ;(
使用筆電 => 電腦贈送之USB線 => rendzaw之 USB擴大機 => 該擴大機背後徹底沒三小路用的耳機輸出孔 => 新竹NOVA隨便買一條400元的3.5MM頭轉RCA梅花端之線材 => 超值到爆的耳擴(中國製的G&W AT-F100) => AKG K601 或 SONY Z600。
結果發現完全通不過錄音藝術的考驗:以小葉的鋼琴錄音英雄波蘭舞曲為例,明明小葉>>>>DECCA阿胥肯納吉;結果使用 SONY Z600,被小葉錄音痛宰,音質乾到沒力,DECCA相形之下實在好聽幾萬倍了......而且好聽到完全聽不出人工殘響加料嚴重!
使用 AKG K601改善了非常多,但是還是覺得鋼琴的高音鍵,兩者聽起來音色相差不大,這當然是罪該萬死的音響不及格。難道要定論耳機系統無能為力嗎?
突然想到,我用 foobar2000幹麻?加再 ASIO,還是分不出來?我要回去用難用的GOLDWAVE 5.58了!它絕對沒有什麼ASIO,只有最沒水準、聲音最爛的 DIRECT SOUND模式。結果聲音一出,XXX!............原來『播放軟體』才是電腦播放最要命的根本因素!使用GOLDWAVE才終於證明小葉錄音>DECCA,只是差距沒有在五十萬元音響上相差那麼大。
不信邪,把最近狂推的那套 ZZT 貝多芬全集拿出來,使用 FOOBAR2000的『CD播放功能』與GOLDWAVE極為智障的『類CD播放功能』(先選Tool,再選CD Reader,然後就可以功能其爛無比的播放了)相比。一比之下,真是神奇!就算是使用筆電的內建cdrom播放cd唱片,goldwave的智障播放還是遠遠贏過 foobar2000 掛ASIO與調 latency。所謂的贏過,就是『分辨錄音水準的能力』明顯大了一截。
GOLDWAVE的作者一定不知道他無意間摸到 hi-end 價值絕高的播放軟體,誰來告訴他?依我聽感這個播放軟體的差距可能創造出五十萬元以上的音響價格差距哩!....
附帶一提:隔壁站推薦的 foobar 0.9xxx 棈簡版,經我測試結果,的確『音質較好聽』;但是『分辨錄音水準的能力』則仍然遠遠比不上 goldwave。我想這不是是非對錯的問題,但是卻指出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認真玩音響的發燒友所建構的完美知識,如果基本目標與我們不同,有可能其知識我們會是『意義相反』的。現在最麻煩的是我這種『分辨錄音水準的能力』的音響取向似乎少人重視,所以可能音響資訊與知識必需嚴格全部審識、甚至歸零重來.....(sweat) (sweat)
-
-
2011-05-31, 08:16 PM
#1906
 作者: psycho
紅字這段是真的還是假的?依我非專業地觀察國內股票市場,似乎迎合市場潮流被坑殺到脫褲子還是佔大多數?......
還是 LSP000 是那種逆勢操作的高手?這當然是例外啦!.....  所以,我還是無法鬆口氣....:P
您這樣說也對.
我想的是, 有許多投資人寧願盲目殺進殺出 "小廠", 卻怎麼也不甘願長期持有穩定獲利的 "大廠". (sweat)(sweat)
-
-
2011-06-03, 12:40 AM
#1907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6-04, 12:28 AM
#1908
強烈推薦 的唱片、錄音與演奏,基本上都是LP絕對達不到的超高錄音水準;而且以科學般的原則還原『不同作曲家』『想要的聲音』,再三強調,這絕對不是膚淺地以為使用該年代的樂器與頻率就可以達成的超高音樂難度!.....:)
我買了以下四張:簡介請參考新天新地討論區
ZIG ZAG TERRITOIRES / 編號:ZZT2020601 史特勞斯

ZIG ZAG TERRITOIRES / 編號:ZZT2030102 柴可夫斯基
廠牌:ZIG ZAG TERRITOIRES / 編號:ZZT100101 白遼士
廠牌:ZIG ZAG TERRITOIRES 的浦朗克

請看:一個超級維也納的代表史特勞斯、一個俄國人被法國同化的柴可夫斯基、一個受到德派影響的法派白遼士與一個巴黎得不能再巴黎的法派浦朗克,再加上先前狂推的貝多芬。五個音樂家各自代表完全不同的音樂與『聲音』,只有最高水準的音樂素養與錄音成就才能把他們不必經過任何知識與文字、直接從聲音就可以聽出五個完全不同的音樂家了....
首推史特勞斯,從來沒有聽過這麼精緻的維也納音樂,絕對地前無古人。什麼叫做貴族般地品味?這就是貴族啦!什麼叫輕鬆?這才是真正的輕鬆;連我的十四個月小鬼頭聽了都樂不可支地手舞足蹈起來.....:o 音樂原本就應該建立在正確的聲音與享受,就好比A片就是A片不必在結尾突然出現一段阿彌佗佛還是上帝保佑;是什麼毛病導致音響族與愛樂者習慣錯誤聲音、飽受惡聲折磨、還強說這樣聽很輕鬆?
有點疑慮的是浦朗克......因為雙鋼琴協奏曲的鋼琴演奏表現『不夠佳』。請注意我並沒有說『不好』,只是我聽過更偉大的法派鋼琴家太多了,相形之下這兩位鋼琴家的水準真的差了一截,即使是使用動人無比的李斯特最愛之ERARD琴也沒用......
但是錄音實在錄得太優秀了,呈現的管弦樂色彩是我首度聽到足夠正確的浦朗克,連EMI FRANCE的偉大錄音都無法呈現地這麼精確;所以才會說這是LP絕對達不到的超高錄音水準,因為沒有任何LP的原始錄音有這種水準........所以還是強烈推薦這張唱片。
其他的慢慢再寫....
-
-
2011-06-04, 01:28 AM
#1909
-
-
2011-06-05, 07:39 PM
#1910
趁假日, 把蕭邦先拿來聽, 很棒的演奏與錄音, 謝謝 chsiang & psycho 兄的推薦,:*:*:*
期待 CICCOLINI 其他16 張的表現 :)
----------
chsiang借一張新天新地的圖:

這套CD裡面的蕭邦夜曲, 我聽到了很不一樣的東西, 我不知道如何形容, 我姑且稱之為左右手的"層次感", 我聽所謂大廠的蕭邦, 不論是誰彈奏, 我都只聽到優美的旋律, 聽不到這種左右手相互呼應的"默契".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