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綾瑄(1963生於新加坡)在此次展覽展現一系列深入探討油畫之雕塑性質的新作品。她具有渾厚質感的作品,來自於對油畫及油這種材料的研究,並且在主張探索過程的鼓吹中,把傳統上用於平面的顏料跨至雕塑的領域。她的展歷包括2008年新加坡雙年展等,曾獲得新加坡藝術獎。(誠品的介紹)
李氏的作品打破了绘画在用料上和技术上的规限,通过运用特殊材料和创新技巧凸现绘画的创作过程,借此重新探讨绘画在当代艺术领域里的关连与重要性。无论是堆积厚厚的油彩或编织沾满油漆的线段,李氏在画布上匠心独运地表达出那种流畅的物质与艺术家的姿态的相辅效果,创作过程既成为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也代表对绘画界限的一种解放。她不拘束于画布框架,时而让颜料摇摇欲坠,时而撕开画布创作,这样的风格恰恰把作品的灵魂从物料的局限中解放出来。
时装设计系毕业的李氏对平面及立体织品有特别敏锐的触觉,因此她的作品中亦有着类似雕塑一样的质感,画面亦流露出一种自在及细腻。李氏以绘画过程及材料运用建立主体,由此重估绘画——作为现实世界的一种「表征」——的可信度及中肯性。李氏的作品不止暗指了「表征」模棱两可的特质,更开创了新的表征模式,即以工具、材料、技巧,甚至过程作为创作的起点。
李氏亦同时对作品与空间的关系产生兴趣。她与空间的互动关系在近期的装置中显而易见,如此展览中展出的《Status》 (2009) 就把其置身于的空间瞬而转变成一个沉思及冥想的空间。此作品体积虽不庞大,但它的存在感却充斥着整个空间,墙身油彩剥落的景象增加作品的存在感之余,亦同时反映绘画现今的地位。
李绫瑄于1963年出生于新加坡,毕业于拉萨尔新航艺术学院并取得美术学士学位及时装文凭。李氏的作品曾于多个新加坡区内的重要展览展出,当中包括于新加坡双年展2008《Wonder》所展出的Raw Canvas。其它展览包括:立陶宛维尔纽斯当代艺术中心《CODE SHARE: 5 continents, 10 biennales, 20 artists》 (2009);台北诚品画廊《咖啡、烟、泰式炒河粉:东南亚当代艺术》(2008);新加坡管理大学《Always Here But Not Always Present: Art in a Senseless World》(2008年);新加坡Taksu Gallery个展《Transformation / Process》(2006)。李屡获奖项,曾入围Sovereign Art Prize 2007 (决赛),并于2007年成为首届新加坡艺术奖得主。
下面這張是這次展我愛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