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Yeh捨
再探討..模擬~
紅~原本.離背與側各1米.
藍~SP向前(人)與向中心.各挪移1米距離.
接近純 1/3 擺位法了..空間不大還真做不了!
凸點並無啥變化.極低頻反而略多一些.
但整體是改善了..尤其是60~100hz..150~200hz改善不小.
空間特性已越加明顯了..
單要靠擺位來..平衡極低~300hz..是有其天限存在.?!:|

做個間接音效應實驗.
以Room EQ Wizard設定成一個大房間.
只有聆聽背牆會反射..其他五個面全部吸音.
聽點離背牆2米.離SP3米(約同於目前配置前排中位.)
會有什麼圖形出現呢.?(sweat)
-
-
大部份容易買到的吸音工具都是對中高頻以上效果比較顯注. 300Hz以下可能要靠別的東西幫忙了. 如果要模擬吸音,要用什麼參數模擬?很好奇呢:P:P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kevintran
大部份容易買到的吸音工具都是對中高頻以上效果比較顯注. 300Hz以下可能要靠別的東西幫忙了. 如果要模擬吸音,要用什麼參數模擬?很好奇呢:P:P
說的是.:)
以傳統硬調空間模擬.這樣比例之下-仍然不脫..極低~中低的凸起.
而企圖用現成擴散或外置式陷阱.又怕損及高~超高頻.
天花板.本身是頂樓.又有間接照明/藏空調之必要性.
底樓板..有家具.又有後段加高..與天花板是天然的不對稱與使用習慣性.
所以.左右後牆是下手點.
本身結構是屋中屋..左+右+後-器材背牆有不小面積..共近 44.2m2(米平方).
所以.若加以控制得當(軟硬配?面局部可做類似陷阱?或用對面材.)..
就很有希望搞定?
那惱人的 300hz..或200hz以下的天限..:P
-
-

調音天花板預設選項之一.
類似藻井造型.
600x600x25mmTH.
但不會用太相連.太大片.:|
-
-

另一種.漣漪型設計.
與圓形崁頂燈或投射燈~算是素佩?
顏色可選.也可以噴同天花板色漆.以不明顯之.
吸音率約在0.5.頻段約在1Khz?.
故不宜用大片面積.?
簡單說不要搞整面牆或一屋子啦.:P
-
-
 作者: Yeh捨
說的是.:)
以傳統硬調空間模擬.這樣比例之下-仍然不脫..極低~中低的凸起.
而企圖用現成擴散或外置式陷阱.又怕損及高~超高頻.
天花板.本身是頂樓.又有間接照明/藏空調之必要性.
底樓板..有家具.又有後段加高..與天花板是天然的不對稱與使用習慣性.
所以.左右後牆是下手點.
本身結構是屋中屋..左+右+後-器材背牆有不小面積..共近 44.2m2(米平方).
所以.若加以控制得當(軟硬配?面局部可做類似陷阱?或用對面材.)..
就很有希望搞定?
那惱人的 300hz..或200hz以下的天限..:P
這又回到了老問題,要吸多少?為什麼要吸?(sweat) 要用的喇叭在這裡會有問題?還是不會?如果用像靜電喇叭或是一些中低頻不算豐滿的喇叭,這也許不是問題。但是如果用了中低頻量比較多的喇叭,這可能就是缺點了。
也許,應該先看看要用什麼喇叭再來模擬?:):) 不同的喇叭對房間的反應不會一樣的。
-
-
 作者: kevintran
這又回到了老問題,要吸多少?為什麼要吸?(sweat) 要用的喇叭在這裡會有問題?還是不會?如果用像靜電喇叭或是一些中低頻不算豐滿的喇叭,這也許不是問題。但是如果用了中低頻量比較多的喇叭,這可能就是缺點了。
也許,應該先看看要用什麼喇叭再來模擬?:):) 不同的喇叭對房間的反應不會一樣的。
業主是用大屏風靜電喇叭+超低音.:o
是有調整低頻量的優勢.但不一定不會換器材.
之前po的~純1/3擺法..就是針原喇叭模擬的.
先不管換器材否..先抓出空間弱點(300hz以下.)再設法解決之.
而且.應該會用上大出力劇院系統(畢竟是混用空間).
-
-
大公開..

包樑均等.空調隱藏.燈具配置.銀幕預設.間/直接照度考量之後的天花板..打點點600mm框內就是預設調音板位置.
但基本上.是不凸顯出的:o..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
中間U形相連處..
左右各1000mm.接銀幕盒處800mm.
是非間接照明區..就是樓板..保留原面噴漆吧.
其實整個間接照明區..
都可以利用強化+棉+局部穿透設計..做成某個程度-低頻陷阱..嘻.
-
-
2011-05-13, 11:11 AM
#100
 作者: chsiang
就我的認知, 聆聽室的形狀邊不要太多, 因為邊越多形狀就越接近圓形, 圓形很不好, 因為聲音反射會很容易聚集在一點, 所以還是以方形為主, 能夠導入小角度的不平行邊就導入, 不能導入也就算了, 畢竟工程浩大喔!
 作者: chsiang
要是要我現在說空間處理什麼最重要, 我的回答會是殘響......
盡信書不如無書.?
家居使用視聽空間.最少要有6個平面應無爭議.
每做一個消除直角的動作..就可能會多製造出其他角度..
空間有做聲學處理~一定比不做要好?
用聲學軟體跑模擬~一定比不跑要好?
過度吸音(或擴散)必有害中高頻段.
不能管(控)制殘響可能造成 10~15dB以上的低頻段凸起值.
不但扭曲音樂.更會穿樓惹鄰..
多算多勝..?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