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投票結果: 您的音響室做過測量嗎?
- 投票者
- 154. 您不可以參加此投票
-
做過很多次 (3次以上)
-
做過1~3次
-
目前沒做過,以後想要做
-
沒做過,暫時也沒想要做
-
2011-04-28, 07:56 PM
#1601
對對對 需要累積案例..統計分析..:)~~~~[/QUOTE]
比如我所淺知..
偏~長方形空間.SP置於短邊(常理).人當然相對短邊坐.
可能是1/3或1/4擺放(也是常理).來測/聽.
空間大(超過)到一個程度..比如說>4坪..好了.
間接音(殘響)的影響就開始明顯..甚至很大(假如空間都未刻意處理.)..:O
那反過來..
置於長邊呢.?
當然多數會>>4坪.以客廳型式居多.應該>6坪至少.
加上若是開放空間.>>10坪者也不在少.
只要縱深不要太侷促.雖然SP離背牆.坐位離背牆..都相對變小.
通常~空間效應.相對比置放短邊來得小..!8)
只要稍留意到對稱性..與聽點背牆基本處理..問題就不如想像的大.:o
差距明顯一些處..
比如我家..短邊置法.深度感(音場)尚不差.但前提是"頻率域"有校正到某程度.
但受限於寬度..音場寬大場面時.會比置長邊吃虧..
這也是天限.或說取捨問題啦..:)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4-28, 09:37 PM
#1602
看您要的是什麼。以前,Dunlavy的喇叭就薦議用家擺長邊,大toe-in, 減少側牆反射的影響。在一個同學家聽過SC4,sweet spot很窄。坐高坐低,sound stage 的深度就不同。我忘了左右有沒有差。
-
-
2011-04-28, 11:41 PM
#1603
 作者: kevintran
看您要的是什麼。以前,Dunlavy的喇叭就薦議用家擺長邊,大toe-in, 減少側牆反射的影響。在一個同學家聽過SC4,sweet spot很窄。坐高坐低,sound stage 的深度就不同。我忘了左右有沒有差。
我無法要..超過我專用空間能夠擺設~的需求.(sweat)
我只能放短邊-聽.
家叭ATD.強烈建議-要大 toe-in~超過120度!
而..我沒有空間與機會去試之..
但我處聽到..相對音場深度(空間感.)已經可以接受.:P
但我上文想說的是..
習以為常(想當然.)的擺法..是某個程度的謬誤.?
這是實測/聽.過30個以上案例~才比較能講的..嘻!
有些同好.空間/容積比我好..但重播深度感~就是不夠..8)
-
-
2011-04-29, 01:41 AM
#1604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Leo Yeh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7-27, 08:00 AM
#1605
 作者: 小葉
我一直覺得基本的測量是需要的....
才不會有過於離譜的情況出現
小葉講的有道理,但耳朵更需要偵測.其實有些道友的耳朵已經非常離譜,卻認為別人--.遇到耳力差的很容易判別,只要反覆播放有細微變化的音樂讓他分辨即可.
-
-
2011-07-31, 06:07 PM
#1606
The musician may sing to you of the rhythm which is in all space, but he cannot give you the ear which arrests the rhythm nor the voice that echoes it .
-
-
2011-07-31, 07:41 PM
#1607
 作者: Fred
小葉講的有道理,但耳朵更需要偵測.其實有些道友的耳朵已經非常離譜,卻認為別人--.遇到耳力差的很容易判別,只要反覆播放有細微變化的音樂讓他分辨即可.
多半不是耳力差,
而是對聲音認知的問題.
-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8-01, 01:19 AM
#1608
 作者: hojuiyang111
多半不是耳力差,
而是對聲音認知的問題.
每個人對聲音的"甜蜜點"位置不盡相同,調法自然不同!!
我的器材+空間給不同的的人調整,答案一定也都不盡相同.
至於耳力好不好,誠如何大所說:
是對聲音認知的問題!!
甚至有時更是對器材+空間的認知問題!!

StevenCheng將軍
-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將軍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8-01, 07:48 AM
#1609
這或許又回歸一個問題,每個人的耳朵對聲音頻段細節敏感度的差異
在現場必須妥協接受不滿意的聲音,是被動的
家中音響會對自己耳朵特別敏感的部分而加以調整,加強或減弱,放大或縮小,所以才會有正確錄音來調整一說,不然音響不能適撥多數的軟體,不過結果還是很個人的
像我自己對高音延伸後尾音的部分很敏感,散佈在空間的微弱空氣音很敏感,這部分有弔詭的聲音出來,我統歸為音染,我最受不了這個東西跑出來,所以在搭配上刻意排除這部分,這就會導致有些人覺得活生感不足或頻寬不足,但這才是我聽的下去的聲音,空間影響也很大,但不是我現在能用來調整的基準。
聽音樂是修養
玩音響是娛樂
太過偏執一方都不好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ndyChu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8-01, 07:51 AM
#1610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