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共21頁 第一第一 ... 51314151617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41 到 150 共計 202 條

主題: 談錄音...

  1. #141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7,313
    Thanks
    7,666
    Thanked 20,857 Times in 9,319 Posts

  2. #142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7,313
    Thanks
    7,666
    Thanked 20,857 Times in 9,319 Posts

    預設

    林子祥 (阿Lam) 上一張專輯《Lamusique》推出短短 2 星期便得到金唱片好成績,更在坊間引起一股「阿 Lam 發燒碟熱潮」,不少樂迷都希望他再接再厲發新片。無獨有偶,阿 Lam 早在完成第一張專輯的時候已經有製作新唱片的概念,而這半年間他已籌備好全新的《Lamusique vingtage》,日前更在廣州新建設的巨型錄音室製作新專輯。




    率先享受世界級器材


    上一張大碟成績驕人,令阿 Lam 更有信心製作第二張發燒唱片。為了做出最靚聲的新專輯,唱片公司特別找來張敬軒幫忙,於他剛剛在廣州新建成的過萬尺錄音室錄製阿 Lam 的大碟。阿 Lam 事前已在一眾同事口中聽聞這錄音室有多豪華,當他親身看見這間先進又完備的超級錄音室時更是嘖嘖稱奇,大讚軒仔能有如此驕人的錄音室實在為華語樂壇爭光。軒仔亦一盡地主之誼,為阿 Lam 介紹各種設備之餘,亦讓他率先享用新落成的首間豪華錄音棚。又親自打點一切,希望阿 Lam 及監製杜自持、音響顧問 Hi Fi 德 (劉賢德) 能安心工作。




    管弦樂團助陣


    有見《Lamusique》的成功,是次錄製大碟比上一張更為大工程,監製杜自持不但借用軒仔的錄音棚,更從馬來西亞找來幾位頂尖樂手飛到廣州為專輯拉奏新歌。數十位頂級樂手在杜自持的指揮下於宏大的錄音室錄奏歌曲,單是想像已知壯觀,這亦預告了阿 Lam 是次大碟將有更多不同的音樂元素融合於唱片內。阿 Lam 道︰「這張大碟會包含更多音樂種類,例如以中樂為重心打造的〈千枝針刺在心〉;管弦樂打造的〈Invincible〉,也有多首串燒歌放入其中。上次〈追憶+單車+空?〉得到不少好評,所以這次會玩玩新花款,以人聲和唱的形色唱出〈三人行+一個人〉,希望大家留意。」


    林子祥全新發燒大碟《Lamusique Vintage》將於 5 月尾推出,加上 6 月更會有紅館演唱會,全城樂迷引頸以待

















  3. #143
    註冊日期
    2008-05-26
    文章
    756
    Thanks
    410
    Thanked 174 Times in 10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能存活下去與多數人的解,不一定是某些方面角度的最佳解

    不然我也不會這麼無聊的去實際自己嘗試看看了

    音樂本來就不是我的重點

    我的重點是在於瞭解錄音能做到什麼程度

    而不是音樂能做到什麼程度

    remo兄如果願意免費來打,我非常感動,下周錄音我會把時間跟地點告訴您

    不過可能也要忍受未來有人可能也會用另外的角度來批評了....

    除非您真的是完美無暇!

    只比眼前的好不代表就是沒有問題

    身為批判者比創作者或實踐者容易多了
    音樂本來就不是我的重點...
    這句話倒是讓我了解小葉用意了...

    不然我想很多人就會把"音樂"的因素拿進來對小葉做的事質疑!:P



    那麼快馬上又要錄?
    那好吧,還是不打攪他們,他們看起來好像一團的是嗎?!:^)



    我自己常想著一個比喻,不說大菜,就簡單如一碗滷肉飯,不一定人人會做,卻人人嚐過後都能說它好吃或不好吃,而且還說得很對!
    人的感官真的是老天爺給人很好的天賦,它天生就存在一個品味判評的標準...

    我之前經常要自己編鼓,我早就很深刻了解這種聆聽者跟創作者的差別所在!

    雖然爵士樂風並非我所擅長的部份,但我卻是聽得懂的聆聽者,我想這碗好像真的有點...:P

    不過如果小葉非著重在音樂,那可以建議樂手們,不管是哪種音樂,演奏上可以盡量簡單,或花悄可以但頻率不要太多,讓聲音可以清一點,呈現樂器更多較細膩的東西,或許可以好一些!8)

  4. #144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7,313
    Thanks
    7,666
    Thanked 20,857 Times in 9,319 Posts

    預設

    remo兄有機會做一次就知道了

    很多情況不是我能控制的

    還有到這層級的討論

    用魯肉飯好不好吃的層次去比喻已經不恰當
    (一般的情況是可以的)

    我們是在欣賞與討論更深層的部份

    有錢可以請到現有最好的演出者演出

    但不一定可做出最好的錄音.....

    引用 作者: remo 查看文章
    音樂本來就不是我的重點...
    這句話倒是讓我了解小葉用意了...

    不然我想很多人就會把"音樂"的因素拿進來對小葉做的事質疑!

    那麼快馬上又要錄?
    那好吧,還是不打攪他們,他們看起來好像一團的是嗎?!

    我自己常想著一個比喻,簡單如一碗滷肉飯,不一定人人會作,卻人人都能說它好吃或不好吃,而且還說地很對!
    人的感官真的是老天爺給人很好的天賦,它天生就存在一個"good"的品味判評的標準...

    我之前經常要自己編鼓,我早就很深刻了解這種聆聽者跟創作者的差別所在!
    不過雖然爵士樂風並非我所擅長的部份,但我卻是聽得懂的聆聽者,我想這碗好像真的有點...:P

    不過如果小葉的目的非音樂,那可以建議樂手們可以盡量簡單一點的演奏,或花悄可以但頻率不要太多,或許可以好一些!8)

  5. #145
    註冊日期
    2008-05-26
    文章
    756
    Thanks
    410
    Thanked 174 Times in 10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remo兄有機會做一次就知道了

    很多情況不是我能控制的

    還有到這層級的討論

    用魯肉飯好不好吃的層次去比喻已經不恰當
    (一般的情況是可以的)

    我們是在欣賞與討論更深層的部份

    有錢可以請到現有最好的演出者演出

    但不一定可做出最好的錄音.....
    是嗎?
    我覺得可以啊!不管是大家在批評你的錄音,或者我在批評鼓手,我覺得很適用啊!

    小葉您小看滷肉飯嗎?

    好吃的滷肉飯,可能要從挑適合的米開始,然後怎麼炊煮做出香Q的米飯,再來挑哪個部位的豬肉,怎麼處理、怎麼料理豬肉,甚至到最後怎麼淋上滷肉湯汁,樣樣都是個眉角!
    吃的人,一碗飯可能不過幾分鐘光景,哪想得到先前可能要好幾個鐘頭的蘊釀!
    這是我說的“滷肉飯”的意思!

    簡單的事物,有幾人能看到它的得來不易?



    參與錄音我或許可以算有過,雖然那已經是十幾年前,在高雄一所高職,那算他們的一種...作業科目吧,那應該說是錄影,錄好後有在當地有線電視放過!

    所以我能大概的理解小葉你能掌握的東西,我很喜歡這類的東西,所以我很有概念,也很能理解!我很知道你沒辦法要人家照你想的做,因為可能當場就...尷尬了!

  6.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remo For This Useful Post:


  7. #146
    註冊日期
    2009-07-26
    文章
    607
    Thanks
    69
    Thanked 180 Times in 12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林子祥 (阿Lam) 上一張專輯《Lamusique》推出短短 2 星期便得到金唱片好成績,更在坊間引起一股「阿 Lam 發燒碟熱潮」,不少樂迷都希望他再接再厲發新片。無獨有偶,阿 Lam 早在完成第一張專輯的時候已經有製作新唱片的概念,而這半年間他已籌備好全新的《Lamusique vingtage》,日前更在廣州新建設的巨型錄音室製作新專輯。




    率先享受世界級器材


    上一張大碟成績驕人,令阿 Lam 更有信心製作第二張發燒唱片。為了做出最靚聲的新專輯,唱片公司特別找來張敬軒幫忙,於他剛剛在廣州新建成的過萬尺錄音室錄製阿 Lam 的大碟。阿 Lam 事前已在一眾同事口中聽聞這錄音室有多豪華,當他親身看見這間先進又完備的超級錄音室時更是嘖嘖稱奇,大讚軒仔能有如此驕人的錄音室實在為華語樂壇爭光。軒仔亦一盡地主之誼,為阿 Lam 介紹各種設備之餘,亦讓他率先享用新落成的首間豪華錄音棚。又親自打點一切,希望阿 Lam 及監製杜自持、音響顧問 Hi Fi 德 (劉賢德) 能安心工作。




    管弦樂團助陣


    有見《Lamusique》的成功,是次錄製大碟比上一張更為大工程,監製杜自持不但借用軒仔的錄音棚,更從馬來西亞找來幾位頂尖樂手飛到廣州為專輯拉奏新歌。數十位頂級樂手在杜自持的指揮下於宏大的錄音室錄奏歌曲,單是想像已知壯觀,這亦預告了阿 Lam 是次大碟將有更多不同的音樂元素融合於唱片內。阿 Lam 道︰「這張大碟會包含更多音樂種類,例如以中樂為重心打造的〈千枝針刺在心〉;管弦樂打造的〈Invincible〉,也有多首串燒歌放入其中。上次〈追憶+單車+空?〉得到不少好評,所以這次會玩玩新花款,以人聲和唱的形色唱出〈三人行+一個人〉,希望大家留意。」


    林子祥全新發燒大碟《Lamusique Vintage》將於 5 月尾推出,加上 6 月更會有紅館演唱會,全城樂迷引頸以待

















    2011/03/13 音響世界 - 介紹張軒廣州錄音棚(廣東電台音樂之聲)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MuzgWS860c/

  8.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TISvili For This Useful Post:


  9. #147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7,313
    Thanks
    7,666
    Thanked 20,857 Times in 9,319 Posts

    預設

    我明白您要說的
    我要說的重點是"這個層次"的東西
    不適合再用"比喻"的方式去描述了....
    這是在比喻方式之上的層次討論
    要回歸事情本身

    "參與"跟"自己計劃"又是天差地別了
    另外就是出發點也目的也不同

    無法拿來相比

    引用 作者: remo 查看文章
    是嗎?
    我覺得可以啊!不管是大家在批評你的錄音,或者我在批評鼓手,我覺得很適用啊!

    小葉您小看滷肉飯嗎?

    好吃的滷肉飯,可能要從挑適合的米開始,然後怎麼炊煮做出香Q的米飯,再來挑哪個部位的豬肉,怎麼處理、怎麼料理豬肉,甚至到最後怎麼淋上滷肉湯汁,樣樣都是個眉角!
    吃的人,一碗飯可能不過幾分鐘光景,哪想得到先前可能要好幾個鐘頭的蘊釀!
    這是我說的“滷肉飯”的意思!

    簡單的事物,有幾人能看到它的得來不易?



    參與錄音我或許可以算有過,雖然那已經是十幾年前,在高雄一所高職,那算他們的一種...作業科目吧,那應該說是錄影,錄好後有在當地有線電視放過!

    所以我能大概的理解小葉你能掌握的東西,我很喜歡這類的東西,所以我很有概念,也很能理解!我很知道你沒辦法要人家照你想的做,因為可能當場就...尷尬了!

  10. #148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7,313
    Thanks
    7,666
    Thanked 20,857 Times in 9,319 Posts

    預設

    我看我還是稍為說清楚一點好了

    High End音響欣賞音樂的層次

    跟您所謂的一般人知道魯肉飯好不好吃是不一樣的

    吃是天天再吃,好不好吃,是很基本的感官

    然而音樂或是錄音,好不好聽,好不好

    可不是每個人都有正確判斷的能力的

    我想每個發燒友都有經驗,也是為什麼成為發燒友的原因

    我們在意的是一般人不會在意的差異

    這也就是我說不是拿魯肉飯好不好吃的基本本能所能代表,這樣的比喻在這樣的層次討論下,已經不適用!

    然而我要求的是一般發燒友更上層次的討論

    不是好不好聽,發不發燒而已

    還要能忠實紀錄現場面貌的錄音、忠實還原錄音的系統

  11. #149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7,313
    Thanks
    7,666
    Thanked 20,857 Times in 9,319 Posts

    預設

    有跟我走過一次的人都會明白

    錄音的聲音

    在各個系統上都會有很大的差異表現

    這已經是都很High End的系統了

    這代表者什麼

    但我不是說不可以有差異

    我是說不可以失去我現場所聽到的聲音太離譜

  12. #150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7,313
    Thanks
    7,666
    Thanked 20,857 Times in 9,319 Posts

    預設

    對事情正確的判斷 (如聽覺)
    尤其要到更高的層次時
    是要經過更多的訓練、學習的....

    同一張畫,普通學生跟經過訓練、學者有高度素養的人,可看到的感受與東西一定不同

    同一個聲音,一般人跟經過訓練、學習、不斷對真實音樂、現場有接觸、有聽過好的High End系統的人,可聽到的感受也一定不同

  13.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Leo Yeh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