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04-17, 03:42 PM
#3041
 作者: hojuiyang111
辦公室的 nottingham 唱臂

重錘下有矽油,可加上 damping..
效果十分顯著..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4-18, 12:02 PM
#3042
 作者: hojuiyang111
一個似乎不夠,
再加一個

這個鑽石型吸音筒不知何兄聽感如何?
我想何兄這個討論串先前主要是討論空間整治,這產品我用了幾個月,跟大家分享一些初步使用經驗
它的尺寸有大小兩種,分別是100公分和40公分
和另一款產品調音板一樣,前面是金屬微孔板,後面則是未開孔的金屬平面(早期調音板兩面都是微孔板,有吸音過多的問題),
內為中空無填充物,和一般低頻陷阱不一樣
我想它的原理就是讓部分聲波碰到非微孔的地方則會反射
部分聲波藉由微孔讓一些聲波跑進去,有些出不來形成吸音效果,有些出來也有聲波重整的效果
道理或許和Yter Flexum(音響展問了一下,一座訂價92000,會場實售價六萬多)以及近期RPG一款產品有點類似
一般我們會處理天花板三面牆跟兩面牆九十度交接處,以控制殘響和駐波
可是地板也會有三面牆跟兩面牆九十度交接處,應該也會有同樣問題
而這東西一般就是放在地面牆角,我猜它的作用機制應該是一樣的,就是對地面牆角的駐波和繞射散射聲波藉由微孔板加以控制
它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不會像有些調音產品若有似無的效果
但這改變不一定是改善
在我兩套系統,首先都放一個大的吸音筒在喇叭背牆中間
都可以明顯感受到低頻解析更好,更有重量感,形體感和細節也更清楚
我的主系統保留下來,但我的副系統原本聲音可算平衡耐聽
加了以後雖然有前述的好處,但反而變得不自然,不耐聽,反覆比較還是決定不留
因此似乎不見得適用所有空間系統,或者需要進一步連帶調整
主系統除了喇叭背牆正中間之外,又陸續在喇叭旁側牆加了兩個大的,效果更為加強
在聆聽位置背牆正中間也擺了一個,有拉深音場的效果
但我反覆在聆聽位置側牆或背牆正中央以外的地方測試,都會有吸音過多的感覺
因此吸音筒在我這裡適合擺喇叭背牆和喇叭旁側牆,類似一個"ㄇ"字型擺法
聆聽位置端除了背牆正中間外較不建議
兩個喇叭正後方背牆也建議擺,這個位置效果很好
之前獨漏這兩個地方,最近補上去之後,加上原本前後左右四個
除了前述好處之外,綜效是整個音場加大,聲音竟然有更接近現場的寬鬆感與自然擴散
不過吸音筒也不是越多越好,在我這裡超過六個大的(或五大兩小)就會有吸音過多的問題
若離開地面擺置,在我這裡聲音也會覺得有點怪怪的,或許與它角度朝上的設計有關
也建議兩邊側牆擺設吸音筒數量要對稱,不然會有點不平衡
畢竟每個人的空間條件和系統差異頗大
僅分享一些個人經驗提供大家作參考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seitei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4-18, 03:00 PM
#3043
 作者: seitei
這個鑽石型吸音筒不知何兄聽感如何?
我想何兄這個討論串先前主要是討論空間整治,這產品我用了幾個月,跟大家分享一些初步使用經驗
它的尺寸有大小兩種,分別是100公分和40公分
和另一款產品調音板一樣,前面是金屬微孔板,後面則是未開孔的金屬平面(早期調音板兩面都是微孔板,有吸音過多的問題),
內為中空無填充物,和一般低頻陷阱不一樣
我想它的原理就是讓部分聲波碰到非微孔的地方則會反射
部分聲波藉由微孔讓一些聲波跑進去,有些出不來形成吸音效果,有些出來也有聲波重整的效果
道理或許和Yter Flexum(音響展問了一下,一座訂價92000,會場實售價六萬多)以及近期RPG一款產品有點類似
一般我們會處理天花板三面牆跟兩面牆九十度交接處,以控制殘響和駐波
可是地板也會有三面牆跟兩面牆九十度交接處,應該也會有同樣問題
而這東西一般就是放在地面牆角,我猜它的作用機制應該是一樣的,就是對地面牆角的駐波和繞射散射聲波藉由微孔板加以控制
它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不會像有些調音產品若有似無的效果
但這改變不一定是改善
在我兩套系統,首先都放一個大的吸音筒在喇叭背牆中間
都可以明顯感受到低頻解析更好,更有重量感,形體感和細節也更清楚
我的主系統保留下來,但我的副系統原本聲音可算平衡耐聽
加了以後雖然有前述的好處,但反而變得不自然,不耐聽,反覆比較還是決定不留
因此似乎不見得適用所有空間系統,或者需要進一步連帶調整
主系統除了喇叭背牆正中間之外,又陸續在喇叭旁側牆加了兩個大的,效果更為加強
在聆聽位置背牆正中間也擺了一個,有拉深音場的效果
但我反覆在聆聽位置側牆或背牆正中央以外的地方測試,都會有吸音過多的感覺
因此吸音筒在我這裡適合擺喇叭背牆和喇叭旁側牆,類似一個"ㄇ"字型擺法
聆聽位置端除了背牆正中間外較不建議
兩個喇叭正後方背牆也建議擺,這個位置效果很好
之前獨漏這兩個地方,最近補上去之後,加上原本前後左右四個
除了前述好處之外,綜效是整個音場加大,聲音竟然有更接近現場的寬鬆感與自然擴散
不過吸音筒也不是越多越好,在我這裡超過六個大的(或五大兩小)就會有吸音過多的問題
若離開地面擺置,在我這裡聲音也會覺得有點怪怪的,或許與它角度朝上的設計有關
也建議兩邊側牆擺設吸音筒數量要對稱,不然會有點不平衡
畢竟每個人的空間條件和系統差異頗大
僅分享一些個人經驗提供大家作參考
seitei 兄,
謝謝您的分享,
seitei 兄也是 kharma reference 1的用家,
據李兄 hjleea 所言,
seitei 兄功夫好,也將系統弄得十分出色.
希望有機會去拜訪seitei 兄.
如seitei 兄所言,
空間道具會因每個人的空間條件和系統差異,
而有不同的效果.
我常常會試試加入不同的空間道具,
再拿掉不同的空間道具,
以嘗試找到新的平衡和新的聲音.
這吸音材是 motou 出品,
他和一些用家,均建議放在地板角落,
我很白目,常會亂擺,希望會有驚喜.
扁的白魔板,吸的頻段不太一樣,我也有使用.
很方便的東西.
其實 DIY 使用空間道具,
我認為是很有趣的微調方法,
要記得過一段時間,要再拿掉作評估.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4-19, 11:57 AM
#3044
空間道具
最近網上很強調測量,
不過,我以為對一般人而言,
空間道具也很重要,
有幾種空間道具作試驗和調音,
是更具體的行動. :o
-
-
2011-04-19, 08:57 PM
#3045
 作者: hojuiyang111
最近網上很強調測量,
不過,我以為對一般人而言,
空間道具也很重要,
有幾種空間道具作試驗和調音,
是更具體的行動.  :o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前次問 Jack Wang 兄測量完要做甚麼?
教授家裡有20多顆魔鐘.平板跟角邊調音板都有一些數量.
喜歡胡搞瞎搞的您.什麼時候要再從頭搞一下8)
-
-
2011-04-19, 09:14 PM
#3046
 作者: hojuiyang111
seitei 兄,
謝謝您的分享,
seitei 兄也是 kharma reference 1的用家,
據李兄 hjleea 所言,
seitei 兄功夫好,也將系統弄得十分出色.
希望有機會去拜訪seitei 兄.
hjleea兄真的過譽了
只是剛好聲音是他喜歡的方向
也是有人並不是很喜歡
我也都還在學習中
離"功夫好"還有一大段距離
請收敲
-
-
2011-04-19, 09:50 PM
#3047
seitei 兄花了很多的心思作空間調整
在那聽到很有韻味的聲音, 很豐富的細節, 及深遂的音場
很厲害的8)8)8)
-
-
2011-04-19, 11:12 PM
#3048
 作者: motou-lin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前次問 Jack Wang 兄測量完要做甚麼?
教授家裡有20多顆魔鐘.平板跟角邊調音板都有一些數量.
喜歡胡搞瞎搞的您.什麼時候要再從頭搞一下8)
胡搞瞎搞從沒停下來很久,
多半是要讓耳朵休息一下,
體會一下新聲音.準備往新平衡挺進.. :o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4-19, 11:16 PM
#3049
-
-
2011-04-19, 11:19 PM
#3050
 作者: hjleea
seitei 兄花了很多的心思作空間調整
在那聽到很有韻味的聲音, 很豐富的細節, 及深遂的音場
很厲害的8)8)8)
李大也是十分用心的燒友,
不知最近有何心得分享? :o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