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harrisonlin
器材篇 PART1:
也是器材篇結束,器材的外殻的材質與器材重量的配重點也是會影響.每台都有變壓器如何不干擾,內部與外部可以隔離更好,使音場更靜 細節就多 高音自然也會變多.這是另一種注意的地方.
嗯
很多廠家對機箱都有他們的技術和調音的秘寄在裡面
像我以前用的 mbl 1531 頂板就是一塊很厚的mdf板
-
-
 作者: jimis
Tonypony朱兄在MyAV可說神交已久, 但從未見過面, Warick兄也是; 改天有機會互相叨擾更能100%理解彼此文字的涵義!! 很高興在這裡跟大家一起聊音響~~ 8)
下次叫小胖把大家約一約啦.................
-
-
 作者: tonypony
下次叫小胖把大家約一約啦................. 
聚會一定很好玩.有機會辦個網聚.:)
-
-
是阿,讓我想到最近的國際貴金屬價格越來越貴,很多廠線不是縮編就是暫時停產,但是還是有許多廠線大量推出一系統的新產品,不是數字越來越大就是名字越來越響亮,價格當然要水漲船高一番,只是不知道聲音真如數字或價格一般有十足進步嗎?哈。
warwick
 作者: harrisonlin
全部因素定位不可變動時,光講線材這部份是可通的.高音速度快於中低音速度時就會有音場高音會前頃的,所以才會說跟中低音有關聯 也密不可分.
在音響圈領域中"真正無障礙無瓶頸無壓縮的質優線,讓高音能夠順暢無虞的展露其該有的聲音。"已不多見了.
-
-
寫的好,讀tonypony兄的文章,不僅僅只有聽覺上的享受,還有嗅覺跟味覺上的感官享受,仿佛行經街角,忽聞一縷現煮咖啡香,抬頭看看小巧店舖,就隨緣而入喝一杯吧,真是過癮。
warwick
 作者: tonypony
一公尺直徑是我個人喜好的大小
就好像去音樂廳...有人喜歡坐在後頭有人喜歡坐在間或前面
這樣的大小...讓我感覺彷彿坐再前面1/3的地方聽音樂
跟演唱者有幾排的距離..可以保持一點神秘感....卻又可以享受前排的張力...不會遺失一點點細節
我喜歡那種小酒館聽jazz的庸懶感覺
越是簡單的樂器和曲目
越可以聽到空間中細微的變化和演唱者的感情
這種時候來一杯咖啡....最是對味
人相對於演唱者的相對位置和形體比例
這有時會因為錄音的關係而有所不同
不過我的片子中diana krall是我很喜歡在調整系統時拿出來聽一下的
她的錄音在人聲的感情...
樂手前後左右的相對位置....平台鋼琴的動態張力...低音大提琴的Q度都有很不錯的呈現
-
-
我看趁這次音響展,大家給小胖的高音打個分數好了... (talk)
-
-
不敢不敢,能認識如此一般能對音響與音樂有個人內涵跟獨到見解者,當然是非常歡喜阿。
warwick
 作者: jimis
Tonypony朱兄在MyAV可說神交已久, 但從未見過面, Warick兄也是; 改天有機會互相叨擾更能100%理解彼此文字的涵義!! 很高興在這裡跟大家一起聊音響~~ 8)
-
-
jimis真是太客氣了,其實會成立這個站,也是希望大家多多來分享交流心得 :P
關於這一點,我想大家都心有戚戚焉呀 ;(
硬派的高傳真取向, 在同廠牌的等級而言, 通常是越向旗艦越自然通透延伸!!
 作者: jimis
其實週遭硬派就屬harrisonlin兄最執著, 加上小林由於是音響業內, 又愛動腦筋充滿創意, 可說........不時有喜悅!!
自己系統聲音若有一點不對勁, 這幾位硬派大內高手可是完全不留情面!! 讓你又脫胎換骨~~
走什麼派, 一開始就要練對功!!
走延伸, 還原或是寫實派, 或是傳真派......就要買傳真的器材!!
德國的Burmester (小弟愛用)
瑞士的Goldmund
美國的Audio Research, Mark Levinson, Wadia
日本的 Esoteric ....
加拿大的 Sim Audio
在個人以及朋友的經驗, 都是組合硬派系統常用器材品牌!!
而柔派印象中(若有誤請指教), 有 Linn, Macintosh, MBL 這三家各有不同的聲音美學~~
若用硬派內功要練柔派拳腳, 或是相反, 都會是徒增自己困擾!
另外, 硬派的高傳真取向, 在同廠牌的等級而言, 通常是越向旗艦越自然通透延伸!! (舉例: Goldmund 訊源, 等級與寫真度皆為 36+10C > 39+10C > Eidos 18 綜合機; 36+10就是一派自然延伸, 寫實性佳, 同時就能把軟體原本的質感與該有的表現表現出來, Eidos 18的高頻就是加料的絲絲入扣, 所以 不比則已, 一比就知高下與對錯!! 此三組皆為個人用過年餘真實感受!! )
大概有一年多沒有真的玩音響了, 都拿來看看影片而已, 不知不覺CR-7 Run開了, 加上昨天神來一筆, 又燃起Hi-End熱情~~
MyAV已經三百年沒發言了!! 還是來這裡幾位知己好友虎濫聊天, 再創當年的感覺~~
感謝小葉設這個園地!!
-
-
很清楚自己要的聲音,這就是你很難有衰聲出現的主要原因 (除了上次例外啦(Puke)..聲音很搞笑)
diana krall真的是很棒,我也愛死她了 (inlove)
 作者: tonypony
一公尺直徑是我個人喜好的大小
就好像去音樂廳...有人喜歡坐在後頭有人喜歡坐在間或前面
這樣的大小...讓我感覺彷彿坐再前面1/3的地方聽音樂
跟演唱者有幾排的距離..可以保持一點神秘感....卻又可以享受前排的張力...不會遺失一點點細節
我喜歡那種小酒館聽jazz的庸懶感覺
越是簡單的樂器和曲目
越可以聽到空間中細微的變化和演唱者的感情
這種時候來一杯咖啡....最是對味
人相對於演唱者的相對位置和形體比例
這有時會因為錄音的關係而有所不同
不過我的片子中diana krall是我很喜歡在調整系統時拿出來聽一下的
她的錄音在人聲的感情...
樂手前後左右的相對位置....平台鋼琴的動態張力...低音大提琴的Q度都有很不錯的呈現
-
-
 作者: warwick
是阿,讓我想到最近的國際貴金屬價格越來越貴,很多廠線不是縮編就是暫時停產,但是還是有許多廠線大量推出一系統的新產品,不是數字越來越大就是名字越來越響亮,價格當然要水漲船高一番,只是不知道聲音真如數字或價格一般有十足進步嗎?哈。
warwick
老實說啦
再怎麼貴一公斤也漲不了多少
你把線材裡面的線抽出來
拿去賣我看賣不了幾百塊
但是......廠家就會編一堆理由...原物料漲價...工資漲...
然後一推出新款時順便就把價格漲一翻
我覺的很可惜...水漲船高的售價讓音響再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消費的起
舉個例
以前一對B&W M801 當出也才10來萬....那時就已經是HI-END的境界
不過約莫10來年 由N801 >> N801D
實售價格由原來快40 又漲到快 60
薪水有漲這麼多ㄇ?
我喜歡的gryphon 前級由我剛接觸的 line stage 10初頭萬的價格...
改款新的Sonata前級...漲到30左右
再到現在面版可分離的MIRAGE漲到牌價90左右...哎...
我們又不是musk......預算無上限.........
越來越高的價格加上現在mp3的盛行
導致越來越小的HI-END圈
他們只好越來越往高價走來維持公司的營運和收入
上次用dy c2喇叭
我拆下單體看過裡面
老實說.......我只能用失望透頂來形容
虧他以前的廣告都還用木匠當封面來強調他的優質木工...............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