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drunkenlife 查看文章
那麼,是否可以說,
不同的CD/DVD drive讀出的HF訊號並不完全相同,不同鍍膜讀出的HF訊號也並不完全相同,
但由HF解出的資料都正確?

那,問題就會變成,為何這HF訊號的差異會轉變成音質的差異?資料都相同啊?
是因為jitter與HF訊號相關嗎?實際的作用機制又是?

數位資料比對完整也無法保證音質相同,這情形不只在CD如此,連刻製母版的母源也是如此,PCM1630 Tape / Exabyte 8mm Tape / 硬碟檔/沒有一種會一樣,問題相當複雜在版面解說有點困難,但我期望在不久的將來,高取樣頻率的數位音樂檔可普及,這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若用上很乾淨內阻很低的電源供應,是否又能更進一步改善呢?

個人經驗------實驗室等級的低雜訊的類比式電源供應器是個不錯的選擇特別是在clock及DA

光碟copy會失真嗎?
這失真是bit錯誤?還是上述的HF訊號差異?
光碟copy絕對會失真,CD從Acopy到-B-再到C到第3次時,它應該就很難帶給您聽音樂的樂趣吧,這也說明為何目前二手銀圈版CD很搶手,因為早期生產CD都是用盤帶或DAT轉錄至PCM1630來刻版,那時尚未能直接CD input到刻版機,當然後來刻版有CD input後,市場上難聽的CD也就多了,專業頂級設備都已如此,咱家的PC更沒辦法吧,如果因為某些原因一定要cpoy CD ,就用24K鍍膜的CD-R吧,有80元壹片的也有4.5元的,但因為都是早期染料配方,試合它的燒錄參數不見得相容於近期的燒錄機 ,如果能燒成聲音明顯會比銀膜CD-R好很多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11071201199923

但最後希望言規正傳回到clock的討論,這才能幫助大多數手邊已有大量CD音源的朋友,能夠更完整的聽到CD片裡面真實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