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還是有勉強照個一張.意思一下啦~ 
  
沒辦法,拍照完全不是小弟強項阿...我只會聽音樂,掰一些文字這樣...
				 
			 
			
		 
			
				
			
				
			
			
			
		 
	 
	
	 
 
- 
	
 
- 
	
	
		
		
		
		
			  
		
		
				
				
		
			
				
					有一樣厲害的就夠啦   
  
下週到andychu家測試方式 
  
平臺  
筆電 SONY VAIO 
USB D/D dCS U-Clock 
DAC dCS Pucinni 
前級 Viola  
後級 Boulder 
喇叭 Acapella 
  
(1) 先用FDBENCH連接硬碟測試USB線傳輸速度 (當然長度不同會有影響,僅供參考,數字為三次平均) 
(2) 盲目試聽,由另外一個人依序換上不同USB線播放同一首歌 
(3) 另外會測換USB線的頻率響應變化 (使用粉紅噪音與RTA) 
  
  
  
  
	
		
			
			
				
					  作者:  太古神品
					 
				 
				還是有勉強照個一張.意思一下啦~ 
  
沒辦法,拍照完全不是小弟強項阿...我只會聽音樂,掰一些文字這樣... 
			
		 
	 
 
				 
			 
			
		 
			
				
			
			
				
			
			
		 
	 
	
	 
 
- 
	
 
- 
	
	
		
		
		
		
			  
		
		
				
				
		
			
				
					會寫就已經粉不簡單啦.....  
再加上會拍那就更不得了啦......(y)
				 
			 
			
		 
			
				
			
			
			
		 
	 
	
	 
 
- 
	
 
- 
	
	
		
		
		
		
			  
		
		
				
				
		
			
				
					感謝各位不嫌棄啦~ 
  
話說小葉要拿Kimber Cable Silver USB去試那麼好的器材阿~ 
  
可以想像應該會聽到很多的細節. 
  
這次的比測,讓我對數位流播放有一番全新的體會.話說小編其實 
原本一直是死抱唱盤不放的那種反數位流死硬派.不過後來因為擔 
任特約編輯,必須接觸一些現在最潮流的玩法.逐漸也對數位流改 
觀,甚至開始有了親近感. 
  
就拿這次比測為例.剛好這陣子在朋友家聽了他剛入手,很好很強大 
的Esoteric K-03.播放的是Esoteric那張Karajan指揮柏林愛樂的 
Wagner序曲與前奏曲集SACD. 
  
第一首<紐倫堡的名歌手>前奏曲,在全曲結束要邁入主和弦時,第一 
小提琴有一條模進下行的對位聲部.這條旋律,我之前在其他20萬級 
距的唱盤上,也沒有能聽到過.幾乎都被這份錄音中強大的銅管掩蓋. 
然後我在K-03上很驚訝地發現,這條旋律終於若隱若現地被聽到了. 
  
但是這次在音悅比測時,把這張的CD層rip進MAC mini,透過Kimber 
Cable Silver USB,用十萬不到的RME Fireface UFX解碼播放.擴大 
器,喇叭,線材,電源處理都還遠不到我朋友家的水準. 
  
結果那條總是聽不太清楚的第一小提琴對位聲部,居然"一清二楚"地被 
聽到了.雖然整體音色沒有K-03這樣華美燦爛,動態對比也弱一些.但是 
細節資訊就硬是比K-03播放SACD時要多. 
  
這個經驗對我而言也是很大的啟發阿.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太古神品 For This Useful Post:
		
	
	
	 
 
 
 
- 
	
	
	
	
 
 
- 
	
 
- 
	
	
		
		
		
		
			  
		
		
				
				
		
			
				
					wireworld...目下是巨禮代理.............
				 
			 
			
		 
			
				
			
			
			
		 
	 
	
	 
 
- 
	
 
- 
	
	
		
		
		
		
			  
		
		
				
				
		
			
				
					今天試測了Furutech GT2 1.8M與Kimber Cable Silver USB 1.0M 
 
曲線每次測都不太一樣....,速度倒是差不多 
 
Furutech GT2 1.8M 第1次 
  
 
Furutech GT2 1.8M 第2次 
  
 
Kimber Cable Silver USB 1.0M 第1次 
  
 
Kimber Cable Silver USB 1.0M 第2次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Leo Yeh For This Useful Post:
		
	
	
	 
 
 
 
- 
	
	
		
		
		
		
			  
		
		
				
				
		
			
				
					Transfer Rate MAX通常表示你硬碟最外軌的速度, 可以想成連續讀取大量連續的外軌資料時他的最快 傳輸速度,  
 
transfer Rate MINi則"不一定"是最內軌的速度,通常 你看到的曲線要是很平順降下來的話(沒有其他AP讀取 干擾時)他的最低點應該可以說是接近硬碟最內軌的速度.  
 
Transfer Rate Average 可以視為你平均了內外軌 之間所有的速度值.  
 
Access time你可以把他視為讀取單一筆資料在硬碟中任 何位置的平均時間.但然是希望越短越好囉.  
 
Burst Rate 我不是很確定,但應該跟cache buffer已有 資料的傳輸速度有關.  
 
CPU usage同常不用考量,除非你是想比較外接USB 2.0硬碟盒driver的所佔用的CPU工作時間.才有考量的價值.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Leo Yeh For This Useful Post:
		
	
	
	 
 
 
 
- 
	
	
		
		
		
		
			  
		
		
				
				
		
			
				
					昨天太晚了~來不及上圖 ... 熱騰騰的上菜了 ~~
				 
			 
			
		 
			
				
			
			
				虛空有時盡    我願仍無窮   
			
			
		 
	 
	
	 
 
- 
	
 
- 
	
	
		
		
		
		
			  
		
		
				
				
					
				
		
			
				
					話說小葉葛格, 覺得測試風襲捲我們的討論區, 為了讓討論更加有真實性, 特地安排了這次的USB CABLE 盲目試聽會, 幫我們清清過年下來累積的耳垢啦    (sweat) :|
				 
			 
			
		 
			
				
			
			
				虛空有時盡    我願仍無窮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