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大大的文章就開始在想,所謂聽音樂的色彩,跟聽音樂的線條是什麼意思。音樂的線條比較容易理解,就是旋律嘛;但是色彩,就比較費疑猜了。是指和聲、對位的搭配嗎?還是不同樂器的 tone 的排列組合?但是一直沒有答案。

上禮拜五翹了一下午班到新天新地買了幾張 CD,包括皮爾奈那張 牧神的午後 和那張紅色的。趁著出差帶了出來,用 notebook + Sony 的耳機來聽。,原本還在邊聽邊寫報告,第一軌還沒放完就完全寫不下去了,索性關了燈仔細來欣賞。突然間對大大說的 "音樂的色彩" 有了那嚜一點模模糊糊的體會。那種感覺很難形容,有點像從黑白電視進化到彩色電視。原來所謂色彩,既是不同樂器間的音色組合,也是和弦和聲的變化,還可以用不同的樂器來構成和弦!

突然意識到,我大概從來沒有仔細聽過管絃樂,從來沒有發現管絃樂還可以這樣聽,還可以這樣寫。例如紅色那張第二軌裡有一段用銅管 + cello + bass 輕輕的在右後方 (?) 長奏作根音,弦樂奏出主旋律,兩隻木管 (好像是單簧管 + 雙簧管,不知道有沒有聽錯) 用不和諧音程合著聲,雖然只有短短幾秒,但是聽的我雞皮個瘩都起來了,好好聽!皮爾奈真是玩音色的大師!不過我真的聽的很少,不知道其他的作曲家是不是也這樣玩,是不是也一樣精采。

還有第六軌我也很喜歡,這是一首樂團伴奏的小提琴獨奏曲,不知道算不算協奏曲。小提琴真的錄的好好聽,雖然我用的是最廉價、最不講究的器材在聽,還是可以充分感受到獨奏家的弓法變化。在曲子中段的部分有幾個泛音用到極高的把位在演奏,不美,真的不美,但是好真實,好好聽,連我的 Sony 老耳機都可以聽出那種緊繃著的弦的感覺。不過這個時候如果只顧著聽小提琴而忽略了低音跟打擊樂器 (小鼓 + 大鼓的輕奏) 的話就太可惜了。

謝謝大大的推薦,兩張 CD 真的開啟了一扇窗,讓我 "看" 到了一個五彩繽紛而生動的音樂世界。不過我有個疑問,皮爾奈的音樂算 "古典音樂" 嗎?他的音樂用了大量的不和諧合聲,有有強烈的節奏感,我反而覺得非常現代,完全不符合我對古典音樂的印象呢。是不是我太孤陋寡聞了?:)